梁蓓
摘要:目前,我國的離婚率呈急劇上升趨勢,家庭解體的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破損型家庭,因愛的天平的傾斜,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樣享有雙親的愛,身心受到傷害,同時也給學校教育帶來困難。怎樣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教育面臨的新問題。
關(guān)鍵詞:離異家庭 心理素質(zhì) 孩子狀況 教育初探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富裕與繁榮的同時,一部分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準則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目前的離婚率呈急劇上升趨勢,家庭解體的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家庭破損后給學校教育也帶來困難。破損型家庭的孩子,因愛的天平的傾斜,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樣,同時享有雙親的愛。本班有九名學生是單親家庭,對這些孩子的教育是多年來從未碰到過的問題。離異家庭,給孩子帶來以下問題。
心理學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近四分之一離異家庭的少年兒童,在父母離婚的時間里有強烈的恐懼、憤怒和自卑感;近半數(shù)的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變得對人懷有敵意和攻擊性。分析其心理,有以下幾點:
(一)自卑心理
十一二歲的孩子正是生理和心理發(fā)生變化的時期,這一時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家庭的破裂,給本來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陰影。他們自感不如人,矮人一等,害怕別人談及此事,生怕老師、同學看不起自己,因而對別人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特別敏感。許多同學不愿讓人知道自己是離異家庭的孩子,許多同學有自卑心理。我們班的杜同學,父母離異后,隨父生活,每當老師問起其家庭近況時,或沉默不語、或淚流滿面,顯得沮喪、自卑;朱同學父母離異后,與母親一起生活,他從來不談自己家里的情況,班主任老師、同學也不知道他家的特殊情況。一次偶然的機會,班主任知道了此事,他母親立即到學校來,請老師保密,因為兒子害怕同學知道此事,會瞧不起自己,其他一些離異家庭的學生,對老師、同學的關(guān)心也常抱有戒心。
(二)孤獨心理
破損家庭不利于家庭生活維持和家庭職能的正常發(fā)揮,此類家長常常要扮演雙重角色,而這種雙重角色的權(quán)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孩子總覺得少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有些單親家庭,擔心孩子在外面吃虧,不許孩子和任何同學接觸,甚至強迫子女與原配偶斷絕來往;也有的父母因婚姻的不幸,自己的心理也有障礙,出于對前夫或前妻的憎恨,向孩子灌輸對方如何壞,要孩子一定要爭氣。有時稍不如意就大發(fā)脾氣,使孩子感到很苦悶,內(nèi)心的情感不能向父母傾吐,又不愿向老師或同學訴說,久而久之形成孤獨心理。特殊家庭的學生大部分不愿與正常家庭的孩子交往,而喜歡和同類型家庭的孩子交往,在他們身上有較強的同病相憐的傾向。
(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現(xiàn)為“你要我這樣,我偏那樣”的情緒。這往往是一種由于家長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諒的錯誤而給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不信任、厭惡和消極的對抗情緒,且常常在學校里時有表現(xiàn)。
(四)報復心理
有些離異家庭的子女在經(jīng)歷了家庭解體前后的風風雨雨后,心理成熟比較早,看到別的同學在雙親的呵護下無憂無慮,他們心中有一種失落感,自卑、自憐、壓抑、怨恨的心理交織在一起,這有可能通過對他人、對社會的報復來渲泄消極情緒,以求得內(nèi)心的平衡。在他們身上,滋事、斗毆等時有發(fā)生。
(五)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上的偏差
對我班離異家庭學生的跟蹤調(diào)查顯示,相當多的同學在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上比較差,主要是不誠實,愛說謊,在家長面前說謊,在親友面前說謊,在老師面前說謊,在同學面前說謊。
離異家庭學生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無人關(guān)心自己的學習,大部分學習成績較差,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求上進。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由于家庭的變故對他們的傷害太大。他們學習上需要人幫助的時候,聽到的卻常常是父母的爭吵、打罵,使他們處于高度的緊張之中,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對于家長不負責任的行為,大多孩子往往以厭惡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報復,并逐漸由學習上的失敗者發(fā)展成為思想品德的不良者。上課不守紀律,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抄襲作業(yè),甚至根本不做作業(yè),自暴自棄,完全喪失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微觀環(huán)境,是人社會化的第一源泉,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嚴峻的治安形勢表明,刑事案件中90%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中,因父母離異、無人管教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不乏其例。
由于家庭破裂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人為地為兒童成長設立了障礙,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以坎坷為起點,這種坎坷對于未成熟的孩子來說,是很難承受的。他們常常會因此偏離人生的坐標而走入歧途。
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保障與福利系統(tǒng)的不完善,讓遭受父母離異之苦的兒童生活保障問題得不到社會的重視。夫妻離婚后,子女一般都由母親撫養(yǎng),這種孤兒寡母的家庭在經(jīng)濟上的劣勢是顯而易見的,孩子當然也無法享受到完整家庭中的那種物質(zhì)待遇。尤其是收入較低的母親帶著子女生活,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更有人不敷出之感,導致子女的生活水準急劇降低,有的還要分擔超出自身能力的家務,少年兒童休息、娛樂的權(quán)利已得不到享受。
眾所周知,家庭、學校、社會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三大課堂。在對待離異家庭學生的教育上,學校無疑起著主導作用,特別是對一些品行較差者。為了矯治這些學生的不良品行,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種作法:
(一)生活上多給一些關(guān)心
離異家庭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家境比較困難。對于這些同學,學校應主動予以關(guān)心,盡力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可以為他們免去雜費和集體外出活動的經(jīng)費,動員班級學生為他們獻愛心。節(jié)假日組織他們來校座談,外出參觀,生日時給他們送上一份禮物,使他們體驗到學校在關(guān)心他們,老師在關(guān)心他們,從而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實踐證明,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投桃報李,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學校、老師的關(guān)懷。
(二)學習上多給一些幫助
為了幫助離異家庭學生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偏愛這些學生,經(jīng)常詢問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并利用業(yè)余時間為他們補缺補差。當他們稍有進步時,老師應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三)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小組的作用,經(jīng)常找這些同學談心,了解他們心中的苦悶,幫助他們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為他們提供正視現(xiàn)實的方法,向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同時要注重對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告訴他們:第一,不要有自卑心理,應相信老師和同學不會歧視你。第二,要學會做人,尊敬長輩,與同學友好相處,關(guān)心他人、關(guān)心集體。第三,要培養(yǎng)自己在逆境中成長的勇氣。家庭的不幸雖給自己帶來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增強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
(四)經(jīng)常開展家訪活動
學校與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互通情況,共商對策,使孩子在家校共育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五)建立幫教網(wǎng)絡
對一些問題比較多的離異家庭的學生,應根據(jù)情況為他們建立幫教卡,定期組織他們來校參加活動,并和街道、里弄、巡警等經(jīng)常聯(lián)系,力爭杜絕他們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員來往。當然,對這些學生的思想工作必須持之以恒,要抓反復、反復抓。因為反復不等于重復,重復中往往有著變化、有著進步。當他們發(fā)生反復時,我們要進行認真的調(diào)查研究,通過分析弄清原因,然后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幫助,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轉(zhuǎn)化。多關(guān)心他們,哪怕有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予以肯定。
(六)加強法制教育
有些學生法制觀念較差,特別是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一方面不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另一方面又常常自覺不自覺地違紀違法甚至犯罪。因而,及時請維權(quán)崗、司法機關(guān)同志來校開展民主法制宣傳教育,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加強法制觀念的重要性,講青少年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從而達到減少或降低離異家庭孩子違法犯罪的目的。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給予離異家庭的學生更多的愛,使他們內(nèi)心感受到社會、學校、家庭都在關(guān)心他們,愛護他們,促使他們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健康地成長。
(責任編輯: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