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玲, 肖 平, 周巧玲, 寧建平, 肖湘成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腎病內(nèi)科,湖南 長沙 410000)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主要包括尿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管型定量和異形RBC的識別等,對腎臟疾病診斷與鑒別起著重要作用,是腎臟疾病實驗診斷最常用的手段。目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方法主要有相差顯微鏡人工鏡檢以及各種類型的分析儀自動分析。人工鏡檢簡單、經(jīng)濟但相對費時,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快速、重復性好。然而,有關人工鏡檢與各種類型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檢測結果的比較尚缺乏系統(tǒng)、全面的報道。為此,本研究對人工鏡檢、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簡稱UF-1000i)和A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簡稱AVE-766)的檢測結果進行了比較和分析。
選取2016年4月11—15日在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就診的2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5例、女161例,年齡4~81歲。
OLYMPUS相差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公司),UF-1000i及配套試劑(日本Sysmex公司),AVE-766及配套試劑(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留取研究對象同一次尿液,分別采用人工鏡檢、UF-1000i和AVE-766檢測尿液有形成分。人工鏡檢:取新鮮中段尿10 mL放入專用離心管中,1 500×g離心5 min,棄上清液,留取約0.2 mL沉淀物,由從事多年尿液檢驗的主管技師用相差顯微鏡進行鏡檢,先用低倍鏡(10×10)觀察全片,再用高倍鏡(10×40)仔細觀察,細胞檢查10個高倍視野,管型檢查20個低倍視野,所有顯微鏡鏡檢由2~3位檢驗人員完成并將結果取均值。AVE-766和UF-1000i按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前對儀器進行校準,尿液標本收集后2 h內(nèi)完成檢測。
以0~3/高倍視野、0~8/μL和0~25/μL分別設為相差顯微鏡人工鏡檢、AVE-766和UF-1000i RBC計數(shù)閾值,當計數(shù)結果>閾值時為陽性,否則為陰性;以0~5/高倍視野、0~8/μL和0~39/μL分別設為相差顯微鏡人工鏡檢、AVE-766和UF-1000i WBC計數(shù)閾值,當計數(shù)結果>閾值時為陽性,否則為陰性;以0~偶見/高倍視野、0/μL和0~1/μL分別設為相差顯微鏡人工鏡檢、AVE-766和UF-1000i管型計數(shù)閾值,當計數(shù)結果>閾值時為陽性,否則為陰性。異常RBC:大小改變,直徑≥8 μm或≤7 μm,形態(tài)與正常RBC無明顯不同;外形輪廓改變,包括棘形、鋸齒形及皺縮形RBC等;血紅蛋白含量改變,主要包括環(huán)形、古幣樣、顆粒形及影RBC;破碎狀態(tài),包括新月形、三角形、星形及其他不規(guī)則形等[1]。當異常RBC數(shù)占細胞總數(shù)75%以上時,認為患者為非均一性血尿,當異常RBC<25%時,認為是均一性血尿,當異常RBC在25%~75%之間時,認為患者為混合型血尿[2]。
以相差顯微鏡人工鏡檢為金標準,計算敏感性、特異性、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準確率、Youden指數(shù)、比數(shù)積、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對檢測結果進行Kappa一致性檢驗,Kappa值<0為一致性極差、0.00~0.20為一致性微弱、0.21~0.40為一致性弱、0.41~0.60為有中度一致性、0.61~0.80為有高度一致性、0.81~1.00為一致性極強[3]。
尿液有形成分人工鏡檢、AVE-766和UF-1000i檢測RBC陽性率分別為35.51%(98/276)、38.77%(107/276)和39.86%(110/276)。以人工鏡檢結果為金標準,AVE-766與UF-1000iRBC計數(shù)敏感性、特異性、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準確率、Youden指數(shù)、比數(shù)積、陽性似然比和陰性似然比與人工鏡檢結果一致性較好。見表1。
表1 AVE-766與UF-1000i檢測尿液RBC計數(shù)統(tǒng)計分析指標(以人工鏡檢為金標準)
尿液有形成分人工鏡檢、AVE-766和UF-1000i檢測WBC陽性率分別為15.22%(42/276)、20.29%(56/276)和20.65%(57/276)。與人工鏡檢結果金標準比較,AVE-766與UF-1000i檢測WBC計數(shù)敏感性、特異性、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準確率、Youden指數(shù)、比數(shù)積、陽性似然比和陰性似然比與人工鏡檢結果一致性較好。見表2。
表2 AVE-766與UF-1000i檢測尿液WBC計數(shù)統(tǒng)計分析指標(以人工鏡檢為金標準)
尿液有形成分人工鏡檢、AVE-766和UF-1000i檢測管型陽性率分別為15.22%(42/276)、17.75%(49/276)和29.71%(82/276)。AVE-766與UF-1000i檢測管型計數(shù)敏感性、特異性、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準確率、Youden指數(shù)、比數(shù)積、陽性似然比和陰性似然見表3。對儀器法與人工鏡檢法檢測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AVE-766和UF-1000i管型計數(shù)的Kappa值分別為0.72和0.48,UF-1000i管型計數(shù)與人工鏡檢結果一致性不高。見表3。
表3 AVE-766與UF-1000檢測管型計數(shù)統(tǒng)計分析指標(以人工鏡檢為金標準)
對血尿進行R B C形態(tài)分析,人工鏡檢非均一性、混合性及均一性血尿分別占70.41%(69/98)、22.45%(22/98)和7.14%(7/98),AVE-766非均一性、混合性及均一性血尿分別占61.68%(66/107)、28.97%(31/107)和9.35%(10/107),UF-1000i非均一性、混合性及均一性血尿分別占60.91%(67/110)、30.91%(34/110)和8.18%(9/110)。以人工鏡檢為金標準,AVE-766和UF-1000i檢測尿液異型RBC結果見表4。
表4 AVE-766和UF-1000檢測尿液異型RBC形態(tài)統(tǒng)計分析(以人工鏡檢為金標準) (%)
尿液檢查包括理學、化學及有形成分檢查,其中有形成分檢查是核心,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沒有尿液有形成分檢查,不能稱之為完整尿常規(guī)檢查[4]。尿液有形成分主要通過人工顯微鏡法進行檢查,并被認為是金標準,該方法直觀、簡便,但檢測速度緩慢,操作繁瑣,對檢驗人員要求較高,影響因素也較多。隨著尿液分析工作量不斷增長,為提高工作效率,在實際工作中,常利用全自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進行尿液檢測,AVE-766及UF-1000i是常用儀器。AVE-766利用機器視覺技術自動顯微鏡檢驗原理,對尿液有形成分進行檢測。儀器采用自動聚焦技術及定位跟蹤技術,在高、低倍鏡下智能采集實景圖。根據(jù)目標的特征參數(shù),通過圖像處理識別軟件對有形成分進行識別及分類計數(shù),最終提供鏡下實景圖及圖文并茂的檢驗報告;UF-1000i采用熒光染色、激光散射及電阻抗技術,對尿液有形成分進行檢測,儀器將捕捉到的熒光強度信號、散射光信號、電阻抗信號進行分析和計算得到相應細胞的大小、長度、體積等信息,形成各種有形成分的定量報告。
本研究通過人工鏡檢、AVE-766及UF-1000i 3種方法進行尿液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AVE-766及UF-1000i檢測尿液RBC、WBC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率都較高,與人工鏡檢有較好的一致性,UF-1000i檢測管型的假陽性率較高,可能是標本中出現(xiàn)黏連的上皮細胞、成團的膿細胞、黏液絲、磷酸鈣結晶、真菌等而被儀器誤認為是管型[5]。尿液RBC形態(tài)觀察和分析有助于鑒定腎性血尿和非腎性血尿,不同形態(tài)RBC對不同疾病有提示作用[6-7]。AVE-766可根據(jù)RBC大小、軸比、形狀、顏色等特征參數(shù)對RBC進行細致分析,提供正常RBC及異常RBC的比例,RBC大小、形狀、色度分布曲線圖及色度-大小分布散點圖。UF-1000i通過對尿中RBC進行分析,會得到“均一性”、“非均一性”和“混合性”提示。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AVE-766與人工鏡檢計數(shù)有較好的符合率,高于UF-1000i,可能是由于AVE-766采用數(shù)字圖像法,更接近于人工鏡檢,更關注形態(tài)而非顆粒,且使用的RBC特征參數(shù)更多的緣故。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人工鏡檢相比,AVE-766及UF-1000i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正確率都較高,且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要注意檢測結果的復檢及審核。AVE-766采用數(shù)字圖像法,可提供鏡下實景圖,當檢測結果為陽性時,需要對儀器拍攝的實景圖像進行人工審核并確認;UF-1000i利用流式細胞術和電阻抗原理,當檢測結果為陽性時,須按要求進行人工鏡檢[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