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禧韜
摘 要:目的 探析咬合誘導在兒童早期牙源性錯牙合畸形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46例早期牙源性錯牙合畸形患兒為主要對象,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3例。對照組采用固定矯治,觀察組采用咬合誘導,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6個月、12個月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患兒家屬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6個月、12個月的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評分為(92.13±2.28)分,高于對照組的(84.15±2.3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VAS疼痛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早期牙源性錯牙合畸形的治療上,咬合誘導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且患兒家屬的滿意度相對較高,故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咬合誘導;固定矯治;兒童;錯牙合畸形;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0.064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0-0184-02
Early Application of Occlusal Induction in Odontogenic Malocclusion
QUE Xi-ta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Dentistry,Tianji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Tianjin 30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cclusal induction in early odontogenic malocclusion in children.Methods 46 children with early odontogenic malocclus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23)and observation group(n=23).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ixed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duced by occlusal,obser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after 6 months and 12 months of treatment,and the family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92.13±2.28)points,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4.15±2.32)poin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VAS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odontogenic malocclusion,occlusal induc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s family members is relatively high,so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Occlusal induction;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Children;Malocclusion;Satisfaction
錯牙合畸形是常見的兒童口腔疾病。兒童出生后半年到12周歲之間是牙齒咬合發(fā)育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內,兒童的乳牙形成,會完成乳牙和恒牙的更換,該時期兒童牙齒的咬合情況關系到其面部發(fā)育,甚至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fā)育[1]。本研究以46例早期錯牙合畸形患兒為主要對象,對咬合誘導在兒童早期牙性錯牙合畸形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天津市口腔醫(yī)院收治的46例早期牙性錯牙合畸形患兒為主要對象,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3例。對照組中,男性患兒13例,女性患兒10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5.56±1.28)歲。觀察組中,男性患兒14例,女性患兒9例;年齡4~11歲,平均年齡(5.89±1.54)歲。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患兒均為單純牙性錯牙合畸形;②患兒依從性均良好,家屬對治療方法和治療過程同意,均獲得隨訪。排除標準[3]:①有治療禁忌癥;②無法堅持矯正治療及佩戴。
1.3方法
1.3.1對照組 給予患兒采用常規(guī)矯正治療。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進行矯正,對前牙開合前后頜面部的軟組織和硬組織進行矯治,改善患兒牙軸的傾斜度。伴有嚴重牙合面畸形的患兒,可在獲得患兒家屬知情同意且患兒符合手術指征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外科手術、正畸聯合矯正治療。
1.3.2觀察組 給予患兒采用咬合誘導治療。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做活動矯治器并按醫(yī)囑佩戴。定期復診檢查佩戴情況并調節(jié)矯治器,讓患兒堅持佩戴,以3~6個月為1個治療療程。糾正不良咬合習慣。替牙期患兒恒牙萌出初期會有明顯擁擠,對于此類患兒要運用序列拔牙法進行矯正,有計劃的拔除乳牙,再拔恒牙。
1.4評價標準
1.4.1療效判定標準[4] 分別于治療后6個月、12個月對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重點對比兩組的顯效率。顯效:經治療后,患兒基本達到正常咬合關系并能正常行使咬合功能,面部發(fā)育正常。顯效率=顯效/總例數×100%。
1.4.2滿意度評估標準 制定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運用評分的方式進行評估,以100分為滿分,分數越高,表示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越高。
1.4.3 VAS疼痛評價標準 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量表進行疼痛程度評估,分為0~1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兒的疼痛程度越深。
1.5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顯效率的對比 治療后6個月,對照組患兒的顯效率為100.00%(23/23),觀察組的顯效率為78.26%(18/23)。經治療12個月,對照組患兒的顯效率為100.00%(23/23),觀察組的顯效率為95.65%(22/23)。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評分為(92.13±2.28)分,高于對照組(84.15±2.3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765,P<0.05)。
2.3兩組患兒的VAS疼痛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VAS評分為(4.12±1.23)分,低于對照組的(6.12±1.26)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451,P<0.05)。
3討論
目前咬合誘導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應用于牙齒異常萌出矯正、上下頜骨發(fā)育不良以及口腔不良習慣的早期矯正治療等[5]。兒童早期牙性錯牙合畸形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影響頜骨的正常發(fā)育,從而使得錯牙合畸形逐漸加重。處于發(fā)育期的牙列,萌出時的自然力是非常強大的,其可塑性也是非常強的,咬合誘導就是利用這個時期的這一特點,對牙齒萌出的方向、時期和順序等的調整,不僅在治療時產生的痛苦輕,而且治療時間短,效果佳,方法也非常的簡單。同時,由于阻斷了錯牙合畸形的發(fā)展,有利于兒童頜骨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從而能夠達到完全或者部分糾正錯牙合畸形的效果,也可以為陸續(xù)開展的固定矯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本研究旨在評價咬合誘導在兒童早期牙源性錯牙合畸形中的應用效果,通過對咬合誘導和固定矯治的效果進行對比,發(fā)現咬合誘導在治療有效率方面更為突出,并且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小,對患兒牙齒的正常咀嚼功能也不會造成較大影響,可以避免固定矯治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咬合誘導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經治療后6個月、12個月總體療效與采用常規(guī)固定矯正治療的對照組基本相同,但觀察組患兒的疼痛程度更輕,充分說明了咬合誘導在治療兒童早期錯牙合畸形中的效果是肯定的,并且咬合誘導是采用輕力治療,患兒痛苦小,治療費用低,因而家屬滿意度相對較高。本次研究結果與鄒靜[6]在研究中獲得的結果存在較大相似性,我院在兒童早期錯牙合畸形的治療上是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的針對性治療方案,方案的制定兼具針對性和整體性,絕大多數患兒的恢復效果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在兒童早期錯牙合畸形的治療上,咬合誘導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總體治療有效率高,且患兒家屬對治療效果頗為滿意,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艷艷,葉丹,郭維華. 咬合誘導與功能矯治在兒童早期錯
牙合畸形矯治中的應用[J].口腔生物醫(yī)學,2016,7(4):204-210.
[2]李小兵.牙弓/牙槽骨弓的塑形矯治——基于牙弓形態(tài)發(fā)育不良的兒童錯牙合畸形診斷與阻斷治療[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6,34(6):556-563.
[3]張麗.兒童牙齒萌出障礙的咬合誘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92):73.
[4]金祥.MRC矯治器對兒童口腔不良習慣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7,30(17):71-72.
[5]李小兵.兒童早期肌功能訓練與錯牙合畸形預防矯治[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5,42(3):249-254.
[6]鄒靜,秦滿,汪俊,等.兒童常見牙病與錯牙合畸形[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6,43(6):619-623.
收稿日期:2018-3-22;修回日期:2018-4-3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