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鎮(zhèn)江伏樂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江蘇鎮(zhèn)江212400)
針對通用交流輸入或高壓母線供電如小家電、LED照明驅動、電表、工業(yè)控制等場合中,對寬輸入范圍非隔離低壓輔助電源的需求[1-4],目前有多家廠商提供了基于BUCK電路的解決方案,如PI[5]、FAIRCHILD[6]、MPS[7],這些方案通常有如下特點:集成高壓MOS、低待機功耗、輸出恒壓限流控制等。本文介紹一種新型控制芯片SY50583[8],該芯片除具有以上特點外,同時工作于準諧振(QR)模式,能夠進一步降低開關損耗,優(yōu)化效率及EMI性能;并基于該控制芯片,設計了一款寬輸入小功率降壓BUCK變換器。
降壓BUCK電路如圖1所示,由輸入電壓源Vi、串聯開關S、續(xù)流二極管D及LC濾波元件組成,也稱為串聯開關變換器。
圖1 BUCK變換器電路圖
當開關S導通時,D承受反壓截止,電感L儲存能量,電容C充電;當開關S關斷時,電感電流通過二極管導通續(xù)流而釋放能量,電容C放電。根據穩(wěn)態(tài)時伏秒平衡:
推導得到:
式中Vi為輸入電壓、Vo為輸出電壓、t1為開通時間、t2為關斷時間、D為占空比。
由于開關管不是理想器件,在開通及關斷過程中,電壓和電流存在交疊區(qū)如圖2所示,故存在開關損耗,開關損耗的存在限制了變換器開關頻率的提高;同時開關管工作在硬開關時還會產生較高的di/dt和dv/dt,產生較大的電磁干擾EMI[9-10]。
圖2 MOS管開關損耗示意圖
諧振變換器利用電感、電容元件組成串聯或并聯諧振電路,從而改變開關變換器的工作電壓、電流波形[11-12],實現開關管的零電壓開通(ZVS)和零電流關斷(ZCS)。準諧振由諧振變換器發(fā)展而來,它是將PWM型開關元件加上諧振電感和電容形成諧振開關[13-15]、或者利用開關元件自身寄生參數與電路元件產生的諧振,配合適當控制方式實現的軟開關[16]。
SY50583是一款具有輸出恒壓及恒流控制功能的高性能PWM控制器,集成耐壓700 V、低導通電阻的MOS,內部結構框圖如圖3所示。該芯片通過控制實現MOS管在谷底電壓時開通,低至15 μA的啟動電流,輕載時限頻45 kHz以降低開關損耗;同時具有輸出過壓、過流及短路、過溫等保護功能。
圖3 SY50583內部結構框圖
本文以一款全電壓90~264 V交流輸入、12 V/350 mA輸出的非隔離降壓BUCK電源設計為例,介紹電路設計過程,原理圖及參數設計如圖4所示,主要元件功能:F1為防浪涌沖擊電流PTC電阻,D101和D102為半波整流二極管,EC101為輸入整流濾波電容;R101、R102、C101為高壓啟動電阻電容,R103為電感電流采樣電阻,R104、R105為輸出電壓采樣電阻,D103、L101、EC102分別為BUCK續(xù)流二極管和輸出濾波LC。
圖4 12 V/350 mABUCK電路圖
針對半波整流,假設母線BUS電壓紋波?Vbus要求20%,在最低輸入電壓Vac(min)時按如下近似公式計算濾波電容Cbus:
式中Pout為輸出功率、fin為輸入電壓頻率、η為變換器效率。
輸入電壓上電后,通過啟動電阻R101和R102給啟動電容C101充電,芯片通過VIN腳檢測C101電壓充至啟動電壓VIN_ON時,內部電路開始工作,輸出電壓建立后,內部電路將會每個開關周期給C101充電以維持VIN腳電壓在關閉電壓VIN_OFF以上,簡化了外部電路設計。整個啟動過程如圖5所示分為兩部分,tSTC為啟動電容充電時間,tSTO為輸出電壓建立時間,通常tSTO遠小于tSTC。
圖5 IC啟動時序圖
啟動電阻設計時須滿足不小于啟動電流15 μA要求;按啟動時間600 ms要求根據式(4)選擇啟動電容,啟動電阻和電容的選擇不能太小,避免在電路保護時反復重啟過程中產生額外損耗:
式中CVIN為啟動電容、VBUS為母線電壓、RST為啟動電阻、IST為啟動電流、tST為啟動時間、VIN_ON為啟動電壓。
電路工作于臨界電流模式(BCM)或斷續(xù)電流模式(DCM)時,MOS管關斷后,電感電流持續(xù)下降至零,因MOS管、二極管等元件寄生電容的存在,輸出電感L和寄生電容產生諧振,控制芯片通過檢測MOS管DS兩端電壓,控制MOS管在谷底時開通,如圖6所示;諧振電壓幅值由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關系決定[16],當輸出電壓Vo大于輸入電壓的VBUS的一半時,DS電壓可諧振至零,實現零電壓開通。
圖6 電感電流及MOS管開通波形圖
輸出電壓可通過VSEN腳檢測電感電壓獲知,原理如下:在二極管續(xù)流期間,電感電壓VL和輸出電壓Vo存在VL=Vo+VD_F的關系,VD_F為二極管正向導通電壓,當電感電流降至零時,VD_F接近為零,電感電壓即等于輸出電壓。通過檢測VSEN腳電壓與內部基準電壓VVSEN_REF進行反饋比較,即可實現輸出恒壓控制[17]。
根據圖6所示電感電流波形中,輸出限流值IOUT_LIM等效為:
式中:IPK為電感電流峰值、t1為電感電流上升時間、t2為下降時間、tS為開關周期??刂艻C通過檢測ISEN腳即電感電流采樣電阻RISET上的電壓,反饋與內部基準VREF比較實現對IPK的控制;故通過設計不同RISET值即可控制不同輸出限流值。
輸出電感和電容設計點選擇最小交流輸入電壓、滿載輸出、BCM/DCM工作時,控制IC設定開關頻率fS_MIN為最低約35 kHz,此時電感和MOS管電流將達到最大。電感計算步驟如下:
Step 1:根據開關頻率和伏秒平衡,結合圖6所示電感電流波形,列寫公式:
Step 2:根據電磁感應定律,列寫公式:
Step 3:聯立式(6)~(9),推導得到:
IPK不小于2Io取為0.8 A,計算可得電感選值。
BCM/DCM模式下,輸出電容電壓波形如圖7所示,輸出電容設計依據滿載輸出電壓紋波?Vo要求3%,根據電荷平衡:
式中:tf和tr分別為電容電壓的峰值和谷值時間,可根據前面所計算t1、t2、IPK、Io推導得到;同時考慮輕載間歇工作模式下電容儲能要求,綜合選擇電容值。
圖7 電容電壓示意圖
按設計的12 V/350 mA降壓電源搭建樣機進行實驗驗證,測試輸出啟動波形如圖8所示,110 V輸入時啟動時間約550 ms;由滿載切換至半載的動態(tài)切換波形如圖9所示,輸出電壓能較快響應;滿載時輸出電壓紋波波形如圖10所示,紋波小于3%;MOS管DS端電壓波形如圖11所示,顯示MOS管在DS谷底電壓時開通。
圖8 啟動波形
圖9 輸出負載動態(tài)切換
圖10 輸出電壓紋波
圖11 MOS管DS電壓波形
同時測試效率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效率測試數據
本文介紹的新型控制芯片SY50583具有準諧振工作模式、集成低導通電阻高壓MOS、輸出恒壓及恒流控制、內置供電電源等特點,能夠簡化外部電路的設計;以一款小功率降壓電源為例,詳細說明其電路及元件參數設計過程,通過實驗驗證了電路設計的正確性[18],測試數據表明基于該控制芯片設計的變換器在效率、輸出電壓控制等方面具有較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