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英
冠心病危險因素較多, 包括高血壓、高血脂、不良飲食、運動、生活行為方式、體型肥胖等, 冠心病范圍較廣, 包括心力衰竭、炎癥、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該病發(fā)作與季節(jié)因素、情緒、勞累狀態(tài)、飲食、大量吸煙、飲酒等關系密切, 發(fā)病后臨床癥狀反復出現(xiàn), 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安全, 疾病死亡率較高[1]。且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可能因癥狀反復發(fā)作、治療周期較長、治療花費造成的經(jīng)濟壓力等因素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負性情緒可能會對治療進展造成影響。雙心護理模式指研究與心臟相關疾病的情緒、環(huán)境、行為等問題, 將精神心理因素納入心臟病防治體系中, 針對精神心理因素對心臟病的影響進行識別, 采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2]。本文選擇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 分析雙心護理的效果, 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 納入標準[3]:研究取得患者同意后進行;患者均意識清楚、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他器質(zhì)性器官病變的患者;排除精神異常的患者;排除心功能>Ⅲ級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 50例。觀察組男38例, 女 12例, 年齡41~75歲, 平均年齡(60.1±5.0)歲, 病程1~3年, 平均病程(2.0±0.4)年;對照組男40例, 女 10例, 年齡39~74歲, 平均年齡(59.0±5.1)歲, 病程1~3年, 平均病程(2.2±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觀察組 患者采用雙心護理。①科室每周將所有住院冠心病患者聚集后, 開展集中授課, 為患者采用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如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床旁面對面交流、在病區(qū)走廊張貼知識海報、在病房內(nèi)定時播放疾病知識相關視頻等, 為患者采用全方位知識宣教, 不斷加深其對冠心病知識掌握度。②護士根據(jù)患者文化水平及性格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 重點為患者講解冠心病危險因素、藥物作用、發(fā)病機制、常見并發(fā)癥類型等, 為患者制定規(guī)范化生活行為計劃、介紹合理飲食的必要性、幫助患者樹立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護士加強巡視次數(shù), 增加護患溝通次數(shù), 實時掌握患者心理情緒變化, 幫助其共同分析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原因, 針對性的采用心理疏導及支持干預, 取得患者信任, 綜合評估患者病情治療現(xiàn)狀, 鼓勵患者主訴內(nèi)心想法, 幫助患者正確區(qū)分冠心病引發(fā)的癥狀與不良精神心理障礙引發(fā)的癥狀, 監(jiān)督患者正確服藥, 積極控制病情進展[4]。③護士帶領患者共同進行放松訓練, 帶領患者接受音樂療法,每日固定時間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 改善其精神緊張表現(xiàn),教會患者學習腹式呼吸要點, 放松全身肌肉。
1. 2. 2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服務, 院內(nèi)用藥指導、病情觀察、健康教育、生活護理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用SAS與SDS評估兩組情緒變化[5], 均為 4級評分標準, 各包括 20個條目, 其中 SAS:分界值為50分, 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SDS:分界值為53分, 輕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SDS評分。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 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 且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與干預前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50 70.27±2.10 50.64±1.86ab 49.480 0.000對照組 50 71.05±2.01 60.31±1.02b 33.693 0.000 t 1.897 32.233 P 0.061 0.000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與干預前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50 72.13±3.60 51.69±2.10ab 34.679 0.000對照組 50 72.95±3.61 62.05±1.64b 19.438 0.000 t 1.373 27.493 P 0.258 0.000
雙心護理模式指護士為患者采用疾病一般護理基礎上,重點強化心理護理服務, 通過多種干預手段引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 幫助患者調(diào)整積極治療心態(tài), 改善不良情緒, 以維持治療工作順利展開。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 干預前, 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 且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 護士遵循雙心護理理念, 在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間積極開展治療活動, 同時采用心理支持系統(tǒng)干預, 護士聯(lián)合家屬、患者的社會關系為患者采用支持護理, 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正面的治療心理, 改善其不良情緒, 促進患者精神健康。護士在與患者進行日常溝通時, 積極引導患者與家屬及親友建立聯(lián)系, 鼓勵家屬積極陪伴, 給予足夠的精神、經(jīng)濟支持,家屬應積極調(diào)整自身情緒, 避免對患者造成較大精神壓力。同時積極遵醫(yī)囑為患者采用??浦委? 日常生活中積極關注患者主觀需求及心理需求, 結(jié)合多方面因素考慮, 綜合制定護理方案, 加強護患溝通次數(shù), 可采用舉例法, 為患者列舉其他同類型疾病患者真實治療經(jīng)驗, 讓患者產(chǎn)生共鳴, 采用積極心理引導, 保證患者以較好狀態(tài)面對生活, 鼓勵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護理過程, 提高家屬遵醫(yī)意識, 改善不良情緒[6-10]。
綜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采用雙心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收稿日期: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