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風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學生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批判性?!闭f白了就是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其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有縝密的邏輯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將不同文本進行關聯來引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對于語文課文,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借助不同文本中對相關的內容的不同解讀,激發(fā)學生同中求異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循著相異點進行思辨提問,并不斷引向深化。
如在學習《拿來主義》時,學生對課文中“不遠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的顯出一點進步了?!钡染涮岢鲑|疑,學生覺得魯迅對梅蘭芳的批評有失公允,他們說張沛在《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中說“梅蘭芳還要到蘇聯去?!倍摇白h論紛紛。我們大畫家徐悲鴻教授也曾到莫斯科去畫過松樹——也許是馬。我記不真切了——國內就沒有談得這么起勁。這就可見梅蘭芳博士之在藝術界,確是超人一等的了?!泵诽m芳是京劇表演大師,他創(chuàng)立的梅派藝術和劇目享譽中外,他此次前去蘇聯出演,是因為當時斯大林把中東鐵路賣給了偽滿,結果招致中國人民對蘇聯不滿,為了平息這種憤怒,斯大林才決定由蘇聯政府的文化部門出面,邀請梅蘭芳和胡蝶女士訪蘇。梅蘭芳未必了解背景,他只認為這是一次純民間的藝術交流。所以梅蘭芳的出演是出于民族大義,是為了維護政治和平??墒囚斞赶壬`解了他。那么魯迅為什么會誤解他呢,聯系《魯迅全集》可以知道,魯迅在《論照相之類》《誰在沒落》等文章中批評、責難梅蘭芳有17處之多,而這些文章都是因為新聞報道“梅蘭芳受南京政府派遣到俄羅斯推動象征主義”而引起對梅蘭芳的批評。
這樣一聯系,學生就禁不住要問,“那魯迅是不是罵錯人了?”這一問題需要我們繼續(xù)聯系相關文本來全面引導。在那個風雨如磐的黑暗年代,魯迅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丑惡和血腥,他為喚起民眾倡導“文藝革命”并為之不懈斗爭,他針對當時政府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送去”的太多,因此憤激地連同對繪畫、戲曲等文化交流也進行譏諷。
基于此,我們還可以關聯課內外很多文章,就會發(fā)現魯迅不僅罵錯了梅蘭芳,他還罵錯了很多人:比如課內我們學過的《記念劉和珍君》,其實在這篇課文里魯迅對楊蔭榆校長也罵錯了,課文里魯迅先生說“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薄拔移剿叵耄軌虿粸閯堇?,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這里魯迅先生把楊蔭榆說成是“北洋軍閥政府的幫兇”,而且課文下面注釋說楊蔭榆“依附北洋軍閥勢力,迫害進步青年,鎮(zhèn)壓學生運動?!彼晕覀円恢闭J為楊蔭榆就是反動勢力,是我們所抨擊的對象。但是事實是楊蔭榆是一個愛國人士。1907年,江蘇省舉辦第一次公派赴日留學考試,全省只有五個指標。楊蔭榆在大考中脫穎而出。同年10月,23歲的楊蔭榆被聘為江蘇省第二女子師范教務主任,教生物學課程。翌年,她到了北京,任國立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的學監(jiān)兼講習科主任。楊蔭榆因其豐富的學識、精彩的講課,受到學生的歡迎。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第一次選派七位教授赴歐美留學,這七人當中就有楊蔭榆。1924年2月28日,40歲的楊蔭榆受教育部委任,接替許壽棠任女高師的校長。同年6月,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升格為“國立女子師范大學”,楊蔭榆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走馬上任的楊蔭榆,想得更多的是把她在西方所掌握的現代教育管理經驗運用到中國,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棟梁之材。當時女師大的學生們忙于參與社會上的政治活動,無心問學,楊校長對此非常不滿,她認為學生應該以學業(yè)為主,不要摻和社會上的事情。因此學校一定要有秩序,學生要守紀律。于是她規(guī)定寄宿女生如果需要外宿須有外宿所在地的負責人出具證明才能得到批準。楊蔭榆的舉措被視為限制學生的清規(guī)戒律。剛剛對其交口稱贊的學生轉眼間對她恨之入骨。1937年底,日軍侵犯蘇州,楊蔭榆的鄰居房屋為日軍強占,楊蔭榆跑到盤門外青陽地領事館,向日本抗議,回來時經過高高的吳門橋,被日軍踢下河中。結合這些內容,我們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魯迅所罵的楊蔭榆并不是北洋軍閥政府的幫兇,也許正是她的這些死板、固執(zhí)、不合時宜的做法讓她不知不覺地成了學生的敵人,成了魯迅所抨擊的對象。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全面客觀地看待歷史。
作為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努力將文本內外勾連,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的異同點,使其對不同文本進行多角度聯系比較;巧妙地去關聯不同的文本,引領他們去客觀全面地分析思考問題,從而讓他們的思維在比較中更加全面客觀,在分析中走向深邃。
善用同主題文本的關聯不僅能夠開啟學生智慧曙光,還能夠使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在閱讀教學中開花結果。
★作者通聯:陜西靖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