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釗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辛興互通位于陽泉市郊區(qū)辛興村,通過新建辛興互通與既有G307相接,為本項目終點連接G307互通,距上一互通(西河樞紐)12.7 km,被交路影響段GK0+328.050~GK1+106.033(改造段落擬合樁號),長1 434 m。此互通的設置可直接連通G307和陽泉市區(qū),方便百姓出行。預測2040年通過該互通集散的交通量為32 308 pcu/d,平定—壽陽轉(zhuǎn)向交通量為20 332 pcu/d,平定—井陘方向轉(zhuǎn)向交通量分別為11 976 pcu/d。銜接道路為現(xiàn)狀G307(桃北西街),一級公路,設計速度60 km/h,機動道一塊板車道寬23.5 m。辛興互通地處桃河河谷區(qū),互通匝道主要沿桃河一、二級階地展布,地形相對平坦。
辛興互通地處桃河河谷區(qū),互通匝道主要沿桃河一、二級階地展布,地形相對平坦。河谷兩岸侵蝕沖溝發(fā)育,溝谷上游多呈“V”字型,向下游至二級階地邊緣呈“U”字型。河床出露地層均為新生界第四系沖洪積物,以卵石砂礫為主,河流階地處,由于臨近城區(qū),地形都以整平,人工填土發(fā)育,多為住宅及建筑用地,土基壓實度較好;臨河公園處,由于長期灌溉,土體含水量較大,強度較低。路線工程多以高填和橋梁的形式通過。植被不發(fā)育,以經(jīng)濟林和農(nóng)作物為主,局部為灌木、雜草。桃河有長流水,枯水期水量較小。
方案一:本方案考慮地理位置及交通量預測結(jié)果和流向特點,盡量將主交通流方向匝道平面指標調(diào)高、縱坡調(diào)緩,提高行車安全性,繞避基本農(nóng)田、減少拆遷建筑物,合理利用有限地形,終點與G307相接。選擇單喇叭A型,匝道上跨G307,C匝道為下坡主流方向,設為變異匝道形式(見圖1)。
方案二:考慮到方案一A,D,E匝道布設河道,影響桃河行洪,對既有公路、鐵路存在一定影響,提出變異Y型比較方案二。該互通僅E匝道布設河道,且平縱面指標進一步優(yōu)化;并在路基填方、挖方量、路面瀝青用量及排水、防護均有所減少;同時較方案一橋梁長度增加486 m,互通用地增加16畝(見圖2)。
方案三:考慮到方案二C匝道設置橋梁較長,互通的安全性還有提高的空間,部分匝道仍布設于桃河主河道,提出T型比較方案三。該方案互通平面指標有一定程度的改善,C匝道不設置橋梁,但帶來的主要問題是C匝道交通量較大,存在連續(xù)下坡路段,存在一定的行車安全隱患(見圖3)。
方案一優(yōu)點:1)方案一不侵占蘆湖新村規(guī)劃用地,拆遷協(xié)調(diào)難度小。2)平縱面指標高,行車安全隱患小,運營安全性高。3)用地規(guī)模較小、工程量低。
方案一缺點:1)A,D,E匝道布設河道,影響桃河行洪,對既有公路、鐵路存在一定影響。2)C匝道橋梁同時跨越A,B匝道各兩次。雖該方案運營安全性較高、拆遷協(xié)調(diào)難度較小,但部分匝道對桃河行洪存在較大影響,故不作為推薦方案。
方案二優(yōu)點:1)僅有一條匝道布設河道,對河道行洪及既有公路、鐵路影響較小。2)方案二較方案一平縱面指標有所提高,行車安全隱患小,運營安全性更高。3)路基、路面及排水、防護工程量有所減少,路基填方減少37 173 m3,排水防護減少5 926.7 m3,路面瀝青減少10 832 m2。
方案二缺點:1)用地規(guī)模增大,較方案一增加16畝。2)橋梁長度增加,較方案一增加486 m。3)雖然影響桃河有所減少,但E匝道仍壓占桃河河道。
方案三優(yōu)點:1)方案三較方案二減少1座匝道橋;橋梁總長較方案二減少766.5 m。2)G307桃河側(cè)的D,E匝道均位于河流堤壩附近,互通對桃河的影響程度最低。
方案三缺點:1)用地規(guī)模最大,較方案二多。2)拆遷量最大,在方案二同時有兩處大型拆遷的基礎上,拆遷面積比方案二多了8 799 m2。3)拆遷量最大,協(xié)調(diào)難度大,可實施性不高,當?shù)卣e極性不高。4)C匝道為主交通流匝道,存在減速連續(xù)單下坡問題,不利于行車安全。
通過三個方案的比選,可以看出每個設計方案都有其特點。綜合考慮,方案二運營安全性較高、拆遷協(xié)調(diào)難度較小,雖然有部分匝道對桃河行洪存在一定影響,但能滿足行洪要求,故將方案二變異Y型作為本項目的推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