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振華
人之男女相愛而終成眷屬,繼而有“生育后代之欲”,而子女的出生使人喜悅、快樂,隨之產(chǎn)生“長幼之天性之愛”(自然天生的),即因血脈相系而產(chǎn)生的“親子之愛”。
應(yīng)該在此說明的是:血脈相系是父母親子之愛的內(nèi)在因素,而相似于己是父母親子之愛的外在因素。相似于己指子女因生物遺傳在身體、容貌、氣質(zhì)及性情甚至于舉手投足與父母相似、相近的特征,而此就會使父母感知到自我的生命在一脈相承下去而“長生不終”。人之最大的缺憾是不能長生,而生育子女則能最大程度滿足人求長生之欲。如此看來,子女的呱呱落地就意味著做父母的生命將長生不終。只是大部分做父母的此種感念為一種潛意識,即潛藏了意識之下。盡管如此,這種感念還是隱約地表現(xiàn)于父母“親子之愛”的快樂狀態(tài)中。我們??吹礁改概c子女相互依偎的情形,當(dāng)一位母親抱子于懷時,即有一種身心滿足的快樂感與親切感,而“親子之愛”隨之從心頭蕩漾而生。
而子女“親愛父母”除了“血脈相系”原因外,還在于父母給予了子女“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即父母在其“飲食、衣飾、臥眠(居住)”及“出行”之欲上給予滿足,使子女獲得了極大的利益和快樂,故使得子女在“親愛父母”的情感中,又多了一種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