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生
你與難以溝通的人共事過嗎?
或許,你們家有一位喜歡經(jīng)常批評全家人的成員。
沒有任何東西比他人的功能紊亂更能帶出我們身上的野性了。
我在20-30歲的時候,花了將近10年時間,作為一名企業(yè)培訓師,不停地舉辦銷售和領導研討會。剛開始時,我認為人們?yōu)榱送卣剐录寄?,是需要準確的評估其現(xiàn)有技能的。
我錯了。
其實,為了提高,人們并不需要有那種對自己做得多么糟糕的大“頓悟”時刻。例如,一個很難溝通的人一定會認為,按1至10級來評分的話,他們穩(wěn)穩(wěn)在8級這個高度。實際上,他們至多只能達到2級,但他們并不需要認識到他們的失敗才能得到提高。只要你告訴他們“9級”行為是怎么回事以及怎樣才能做到,他們就可以提高了。
但是,我們的自負不想讓我們那么輕易地放過冒犯者。我們想讓難以溝通者、不停的批評者能夠充分認識到他們自己的可怕之處。有時候,我們甚至在做演講排練,我把這種演講稱之為淋浴演講。其實,這種在淋浴時所做的小演講,是我們?yōu)樵诂F(xiàn)實中面對他們的那一刻所做的準備,也就是他們完全意識到自己的失敗的那一刻。這感覺像是辯護,你的演講就是一個真實的時刻。
然而,盡管這會讓人感到滿意,但卻是沒有必要的。
我曾贊成有意無能、有意能之模型。也許,你很熟悉四分法,即,人不是能就是不能,對自己的能力或者缺乏能力不是意識到了就是沒有意識到。該理論認為,人必須首先意識到自己的無能,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能力。
這個理論是錯的。或者說,很有可能是錯的。當有自知之明的人意識到其缺乏能力的時候,他們就會傾向于采取行動,在一個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領域里更是如此。做為一位年輕的母親,當我認識到我對營養(yǎng)的了解甚少時,我就把了解更多的營養(yǎng)知識當作了我的事業(yè)來做。我很積極地去提高我做母親的能力,而且我沒有將我的自負投資到我的營養(yǎng)知識之中。那個頓悟時刻——哇,我在這方面這么差勁啊——驅(qū)使我去行動。
然而,我們想為他人創(chuàng)造“頓悟時刻”的愿望,也許是由我們自己對辯護的需要所驅(qū)動的,而不是那些真正有助于其他方的原因。人類的自負是一位卑鄙大師。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是一名專攻溝通的培訓師。那時,我通常會將一個研討會的前部分時間用于幫助學員們“看清楚”他們錯在哪里。后來我意識到了,這樣做毫無意義。因此,我改變了做法。我不是討論他們的現(xiàn)狀,而是開始將重點放在他們的未來狀態(tài)可能是什么。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已經(jīng)處在8級,沒問題,我們就開始幫助他們變?yōu)?級或10級就是了。一旦我放棄了他們需要準確地評估自己的想法,人們就會提高得更快。
研討會結(jié)束后,參與的領導者都認為自己有了一些微調(diào),而實際上他們已經(jīng)做了一個180度的改變。其實,結(jié)果才是重要的。
從今往后,如果你對某人感到失望,請不要試圖幫助其看清他們所處的位置,而是要幫助其把注意力放在他們所能夠達到的地方。
摘自作者個人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