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去水庫都帶著不同的驗證目的,大多數(shù)人野釣基本上是什么魚咬鉤就釣什么,每次釣獲的魚種都很雜,鯽魚、鯉魚、白鰷之類的最常見。我所介紹的這款窩料就是針對這樣的魚情的。
我先說說思路。
如圖1,這款窩料由大玉米查、高粱米和小玉米查組成,即由大中小顆粒組成。針對的可以是大口型的鯉魚、草魚,可以是中口型的一兩半到半斤之間的鯽魚,也可以是小鯽魚、白鰷之類的小口型魚,涵蓋范圍很廣,水庫中常見的魚幾乎都包括在內(nèi)了。
制作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水煮,另一種是用冷(溫)水泡。
估計已經(jīng)有細心的讀者看出問題了:為什么不把細碎的小玉米查和旁邊的那一袋摻到一起呢?它們是分開加工的。
水邊的情況往往是不可預(yù)見的,比如小魚鬧得歡,我就會考慮最細小的玉米查在整個窩料中的比例了。如果提前摻到一起,想要再分出來就難了,所以要分開加工。
先說說水煮,很簡單,鍋中加適量水燒開后,放入大量玉米查和高粱米同煮兩分鐘以上即可;小玉米查,水燒開后倒入,再開鍋一分鐘就可以關(guān)火,冷卻后帶少許米湯灌入礦泉水瓶子就可以拿走使用了。
另外一種辦法是溫水浸泡,這稍微有點麻煩。大顆粒需要至少提前兩天浸泡,小玉米查提前一天就行,放入飲料瓶中,不要裝滿,大約七八分滿就行,因為遇水后它們會嚴重膨脹。這種加工辦法的好處是可以往泡谷物的水中加很多釣友們喜歡加的東西,比如酒和蜂蜜。這兩種谷物在吸水的過程中會把酒和蜂蜜吸入其中,味道會更持久。
為什么水煮的時候不能加酒和蜂蜜呢?酒精的沸點遠低于水,在燒開的水中酒精早已揮發(fā),而蜂蜜不僅含糖,還有大量維生素,開水會破壞蜂蜜中的維生素。所以要在溫水或者冷水中加這兩樣?xùn)|西。
我們也可以直接用啤酒進行浸泡,但不能用純白酒,度數(shù)越高越不行,因為我們加工的目的是使這幾樣?xùn)|西變軟,增加魚的適口性,用高度酒越泡越硬。
為什么最小的小顆粒我用小玉米查而不是小米?小米的價格起碼是小玉米查的三倍以上,但是效果沒區(qū)別。常見的鯽魚窩料酒泡小米完全可以用小玉米查替代。有人認為魚愛吃小米那就錯了。
有意思的是,在使用中我和我的朋友面對同樣的情況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應(yīng)對辦法,比如我倆挨著,都在鬧小魚,我的做法是減少小玉米查的比例,甚至干脆不打,大一些的顆粒它們吃不進去,過一會兒它們就放棄了。我朋友的做法和我正相反,他反倒是增加了小玉米查的比例,每隔十至二十分鐘標(biāo)相不穩(wěn)了就打一小勺,打完立馬見效。他說小顆粒物多了反倒分散了小魚的注意力,釣餌相對來說就安全許多???,釣魚就是這么回事,沒有固定的公式,有的只是靈活應(yīng)對。
這款經(jīng)濟實用的窩料更適用于夏天,我的朋友們也在用,效果不錯。但是前幾天有人問我,窩料煮過后比較黏稠,會坨在一起,想用打窩勺打成一小片怎么辦?很簡單,用多余的米湯開餌,把剩下的窩料在水里涮一下,一粒一粒就相不粘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