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今天是我的大日子!”一頭標志性的蓬松卷發(fā),7月7日,馬來西亞馬六甲,著名導演王潮歌坐在導演席前,面對全世界的觀眾,五年磨一劍,《又見馬六甲》大型室內(nèi)情景體驗劇隆重上演?!榜R六甲是海上絲綢之路很重要的一站,鄭和7次遠航,5次駐節(jié)馬六甲,成為中馬友好交往史上一段佳話,友誼和文明的溝通,從我們的祖輩已經(jīng)開始?!?/p>
10年前的2008年,馬六甲申遺成功,10年后,2018年,《又見馬六甲》與全世界觀眾見面。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队忠婑R六甲》正是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簽約并歷時5年完成的一部文化藝術精品。
中國駐馬來西亞前大使柴璽說:“這個劇目是兩國間非常成功的文化合作項目,幾個鏡頭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一帶一路上文化項目中的璀璨明星?!薄队忠婑R六甲》演出結束后,王潮歌接受了《民生周刊》專訪。
民生周刊:《又見馬六甲》與您在國內(nèi)執(zhí)導的“印象系列”在制作上有哪些不同?
王潮歌: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這里是馬來西亞,我要表現(xiàn)的是馬來人的文化,表達的是馬六甲人的心境,而不是中國人的。 我非常希望通過《又見馬六甲》這部劇,讓所有來到馬六甲的外鄉(xiāng)人了解這里。
我沒有延續(xù)自己之前做過的任何東西,我非常害怕延續(xù)自己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的某些痕跡,希望每一分鐘都是創(chuàng)新的,希望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革命性的,我希望顛覆自己。
我做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情投入,不給自己任何退路,公演前一直在調整和改動,每一次都是拼到最后一刻還不善罷甘休。導演組和工作同仁都管我叫“瘋子”,我想我就是“瘋系”的吧。
這次觀眾席可以360度旋轉,在旋轉過程中,一個舞臺一個舞臺看過去,視覺感、美學原則以及表達方式和語匯都是嶄新的。
民生周刊:演出中還應用了哪些新技術?
王潮歌:我們所有機械的操作太復雜了,這是我做過的演出里面最復雜的一次。舞臺的轉速以及旋轉的復雜程度突破極限,制造技術世界頂級,這些機械都是在國內(nèi)生產(chǎn),然后一船一船運到這兒來的。
民生周刊:《又見馬六甲》這部劇的主題是什么?
王潮歌:微笑,我想用微笑來作為這部作品的主題。人們經(jīng)常會把表現(xiàn)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表現(xiàn)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或者是一個復雜的故事作為一個演出主題,微笑可以作為主題嗎?我說可以的。善意、微笑可以成為主題,而且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奇缺、最珍貴的。我用了自己最好的導演技術,來把“微笑”呈現(xiàn)在舞臺上。
這個劇場可能是全東南亞最奇特、最復雜也是最大的一個劇場,因為有2000個觀眾席,整個觀眾席可以360度旋轉,在旋轉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舞臺,就如同坐在一艘時光船上。這艘時光船開走,我們從1400年開始穿越,一直穿越到今天,當然我還希望這個船永不停止,穿越到未來,永遠的未來。
民生周刊:《又見馬六甲》誕生于“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是個互相滲透的過程,劇中如何展現(xiàn)中華文化與馬來多元民族文化相互借鑒、融合發(fā)展?
王潮歌:613年前,1405年,鄭和下西洋第一次來到馬六甲,從那以后,他7次下西洋,5次到達這個地方。他帶來了什么?文明、友誼、愛和期待。他帶來的東西在這里生根開花。包括這里有一種飯叫峇峇娘惹飯,因為有一種人叫峇峇娘惹,就是中國的男人娶了當?shù)氐墓媚?,生下的孩子,男孩叫峇峇,女孩叫娘惹。
現(xiàn)在,馬六甲人很自豪地說峇峇、娘惹是他們的,是他們獨特的習俗和文化。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人輸出的是友誼,是文明,跟當?shù)亟Y合起來,就是和平。
在馬六甲,你能看到不同種族,有馬來人,有華人,有印度人,有荷蘭人的后裔,各種各樣的人在這里,他們都像一家人一樣,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我喜歡這種和諧,喜歡這種交融在一起的文化。
民生周刊:據(jù)了解,為了配合《又見馬六甲》的演出,當?shù)卦诤_吇?年時間量身建造了“又見馬六甲”劇院,在馬六甲海峽航行的船只都能很容易看到,您能簡要介紹一下劇場的情況嗎?
王潮歌:這是東南亞乃至亞洲最大的獨立式劇場,劇院的設計是由中國首屈一指的建筑設計團隊—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有限公司王戈總設計師領銜完成的,設計理念為“海云之間,大象無形”。
劇院占地17英畝,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總高度達32.5米,可容納觀眾2000余人,擁有全馬首個近50米直徑的360度旋轉觀眾席,加上高清激光投影配合移動式環(huán)形紗幕和景片、數(shù)控水簾及15米高的柱狀水霧、大型升降臺組、百變景片墻組、隨影而變的紗房子小鎮(zhèn)……觀與演的空間融為一體,技術與藝術的表達完美結合。
這個建筑坐落在馬六甲海峽旁邊,近在咫尺。一個建筑如何匹配這個海峽,從樣貌上、氣質上都要匹配,特別難做到,但我想建筑大師王戈做到了。
另外,劇院使用了一個以前沒人用過的建筑材料,就是LED屏。LED經(jīng)常會被安裝在建筑里,看著有點像給建筑貼了一個創(chuàng)可貼,破壞了建筑的美,使建筑原來的形狀消失了。而王戈把LED做成了跟建筑完全合在一體,它就成了這個建筑的表情,或者是大海,或者是白云,或者是黑夜,或者是清晨,替建筑做了一個表情,非常奇特。 可以說,“又見馬六甲”劇院未來將會是馬六甲新的文化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