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晏
口語交際教學是指通過語文課程實施的、以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它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還注重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修養(yǎng)。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時不在表達心意、交流情感、傳達信息,可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新頒布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第一次把“口語交際”納入了教學內(nèi)容,并明確規(guī)定: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體現(xiàn)了對語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和對語文素質(zhì)的全面關(guān)注,理解語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一、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由于目前大部分學生的生活面窄并且生活單調(diào)、教學方式未能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還沒轉(zhuǎn)變等原因,口語交際訓練存在著這與新課標要求不相協(xié)調(diào)、與學生發(fā)展不相適應的狀況。
長期以來,部分語文教師把語文教學和口語交際訓練割裂開來,使語文課堂這一最重要的口語交際陣地無形中被忽略了。教師只是在涉及口語交際專項訓練的內(nèi)容時才會對學生進行指導,一旦專項訓練告一段落,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任務則就此停止。學生對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他們認為只要能夠完成當時老師布置的各種作業(yè)并在考試時能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shù)就行了。很多教師不夠重視,在復習時干脆給出一個自認為“標準”的答案讓學生背,忽視了指導。學生就理所當然地不重視,談不上有交際的興趣,更談不上從交際的角度去提高語文素養(yǎng)了。
二、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愿望,使全體學生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訓練。口語交際是雙方的,即有說的、有聽的,雙方互動的,什么時候雙方把表達的意思說完了,什么時候就結(jié)束了??谡Z交際訓練,要使言者有意、聽者有心,雙方積極互動??谡Z交際訓練,重在“練”,也就是使學生開口自由自在地說話。而在實際訓練中,讓全體學生都開口說話,卻是小學口語交際課的難題。因此,教學應在交際的情景中進行,這種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接近生活,要能激發(fā)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說和聽的愿望。學生只有對訓練的內(nèi)容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暢所欲言,訓練才能達到目的。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情景圖,必要時讓學生現(xiàn)場表演,使學生在具體、活生生的現(xiàn)實情景中產(chǎn)生想說想聽的愿望。這樣,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就會開口大膽說話,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在無形中得到了培養(yǎng)。
形象直觀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容易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例如,在上“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把葡萄、橘子、柚子、柿子、梨、蘋果放在水果盤中,學生的視覺、味覺、知覺一下子被喚醒了,很快地進入到交際的情境中,并在觀察之后調(diào)動原有的知識積累,能說出自己愛吃水果的特點,使交際有序、活躍地進行。
(2)體驗生活,豐富口語交際的信息源。走進社會,拓寬口語交際的生活源??谡Z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要有意識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適當?shù)夭贾靡恍┙浑H作業(yè),讓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實踐中進行交際,切實提高交際能力。例如,在上“購物講價”一課之前,可讓學生提前去逛商場、去市場,了解物品的種類、樣子、顏色、用途等,并有意識地與售貨員進行交流,聽一聽售貨員是怎樣與別人交談、怎樣推銷自己商品的。交際課上,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有的扮“小顧客”,有的扮“售貨員”進行表演、交際。教師的工作著重在引導學生說話時要有禮貌、態(tài)度大方,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耐心等方面。這樣做,何愁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3)社會實踐,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但這還很不夠。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即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因此,我們除了重視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外,還需要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開展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如組織參觀、訪問、調(diào)查、慰問、做好事、聯(lián)歡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會受到一定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我們可以在校內(nèi)開展模擬社會活動,可以利用語文活動課和課余活動時間組織一些模擬社會交際活動。例如,模擬在“旅游”活動中當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各地的風土人情;模擬在“購物商場”活動中當售貨員,向“顧客”推薦商品;在模擬“銀行”“餐廳”等服務活動中當服務員等。這些模擬活動,必然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這些模擬活動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打下基礎,適應21世紀人才的需要。
(4)師生互動,重在引指、規(guī)范語言。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更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口語交際”中教師必須從“說話能力”上對學生的言語進行指導、修正,并做好典范。例如,在介紹健康小常識時,教師先介紹預防秋噪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必須說清楚要預防什么、治療什么、用什么藥(方法),注意把藥名、藥量介紹清楚。學生互動,重在實踐,以發(fā)展口頭語言。面向全體,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然后全班再說再議,讓學生在問、說、評、議、辯中互動交流,相互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交際的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習慣、發(fā)展交際語言。擴大互動,重在檢驗,鞏固口語語言??谡Z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短短的40分鐘課堂時間只為學生交際提供一個平臺,生活才是交際的大舞臺。因此,應讓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例如,上完“購物講價”課后,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與爸爸、媽媽一起上市場,注意觀察大人們在購買中的討價還價情況,甚至自己出錢購買一件小物品。通過這樣長期訓練,擴大互動范圍,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口頭語言,還發(fā)展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總之,口語交際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一項基本能力,從小學開始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能夠掌握與人際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備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文明得體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