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正,張玉澤,萬賢福,汪 軍
(東華大學,上海 201620)
牛角瓜纖維是一種冠毛纖維,從牛角瓜果實中脫籽所得,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組成。該纖維與木棉纖維形態(tài)結構相似,擁有圓柱狀的縱向外觀,表面十分光滑,無明顯轉曲,纖維間橫向聯(lián)系少,抱合作用弱;此外,該纖維梢端偏細,頂端封閉,中段偏粗,末端開口,纖維橫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為中空度高達80%~90%的管壁結構,保暖性良好[1]。該纖維強度較棉纖維低,但比木棉纖維高,剛性大,易脆斷;回潮率較棉纖維和木棉纖維高,吸濕性好;結晶度較木棉纖維高,但比棉纖維低[2]。牛角瓜纖維光澤柔和,手感滑糯柔軟,抗菌性良好,可生產口罩、手術服、內衣內褲和醫(yī)用紗布等紡織品;由于其相對密度小、中空度高,也適合開發(fā)輕薄且保暖性好的服裝面料[3]。
牛角瓜纖維性能指標:線密度為1.06 dtex,斷裂強度為3.29 cN/dtex,平均長度為32.88 mm,斷裂伸長率為2.39%,回潮率為13.75%。該纖維相關性能測試方法可參照文獻[4]。
牛角瓜纖維剛性大,易脆斷,在開松、混和過程中機械打手使其物理性能受到較大損傷,因此預先采用手工除雜和開松,以減少牛角瓜纖維因機械開松而造成的損傷。由于牛角瓜纖維無轉曲,表面過于光滑,使得纖維間扭轉抱合力小,可采用轉杯并合凝聚工藝,制得一定量的纖維條,再進入下道工序。具體工藝流程如下:SX01型試驗纖維成條儀→DHU型并條試驗機→DHU-C01型粗紗試驗機→DHU-X01型多功能細紗試驗機。
牛角瓜纖維易脆斷,纖維間抱合力小,采用普通梳棉機梳理時飛花、落塵嚴重,纖維網易破裂。選用利用轉杯紡原理和結構設計的SX01型試驗纖維成條儀,喂入機構將纖維喂入刺輥后轉移到分梳腔內,分梳輥將其分梳成單纖維,通過離心力作用排除纖維雜質,在負壓作用下纖維排列、拉直并被輸送到大轉杯的凝聚槽內,轉杯高速旋轉使纖維并合凝聚,形成長度為1 m的纖維條。在此過程中,纖維始終處于封閉環(huán)境內,減少了飛花落塵,且生條條干均勻,不易出現(xiàn)爛條。轉杯轉速越快,纖維的并合凝聚效果越好,但較小的分梳輥轉速能減小纖維損傷,因此宜采用“分梳輥小轉速、轉杯大轉速”的工藝原則。梳理工序主要工藝配置:喂入速度為0.25 m/min,刺輥轉速為30 r/min,分梳輥轉速為2 kr/min,轉杯轉速為4 kr/min,工藝負壓為0.7 kPa,生條定量為20 g/(5 m)。
牛角瓜纖維表面摩擦因數(shù)低,纖維間抱合差,牽伸時纖維難以控制,牽伸次數(shù)過多易造成熟條條干惡化,因此采用順牽伸2道并合,以提高纖維的伸直度,改善成紗強力[5]。在并條工序中纖維纏繞膠輥和羅拉的問題較為突出,這可能是由于纖維間摩擦作用弱,纖維回潮率和含糖量高,生條本身比較蓬松所致;通過降低牽伸倍數(shù)和并條速度,調整車間溫、濕度,使得生條纏膠輥和羅拉問題明顯減少。調整后并條工序的工藝配置見表1。
表1 并條工序的工藝配置
項目工藝參數(shù)頭道并條末道并條并合數(shù)/根33總牽伸倍數(shù)2.703.66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1.081.22并條速度/(m·min-1)180180羅拉中心距/mm55×5955×59輸出定量/[g·(5 m)-1]22.218.2
牛角瓜纖維之間抱合力較差,粗紗工序應遵循“低速度、輕定量、大捻度”的工藝原則[6]。降低錠翼速度,可有效降低卷繞成形時的粗紗張力,減少粗紗斷頭;粗紗定量應適當,以減小細紗工序的牽伸負荷。粗紗工序主要工藝配置:粗紗捻系數(shù)為135,粗紗定量為5 g/(10 m),錠速為300 r/min,羅拉中心距為40 mm×55 mm×52 mm,總牽伸倍數(shù)為7.3。
細紗工序應遵循“低速度、大捻度、小牽伸”的工藝原則,有利于減少細紗斷頭,提高成紗條干質量,保持紗線性能的穩(wěn)定。細紗工序主要工藝配置:細紗捻系數(shù)為365,錠速為4 kr/min,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為1.05,上下銷鉗口隔距為4.5 mm,羅拉中心距為45 mm×55 mm,細紗號數(shù)為36.4 tex。
將牛角瓜纖維純紡環(huán)錠紗置于恒溫恒濕環(huán)境下,調濕平衡24 h后進行性能測試,測試環(huán)境溫度為20 ℃±2 ℃,相對濕度為65%±3%。紗線強伸試驗使用XL-1A型紗線強伸度儀,夾持長度為500 mm,拉伸速度為250 mm/min,預加張力為18.2 cN,測試50次,結果取平均值;紗線條干不勻測試采用YG135G型條干均勻度測試分析儀,測試時間為1 min,測試速度為100 m/min,測試3次,取平均值;紗線毛羽試驗使用YG172A型紗線毛羽測試儀,片段長度為10 m,測試速度為30 m/min,預加張力為18.2 cN,測試10次,取3 mm以上毛羽指數(shù)的算術平均值。表2為牛角瓜纖維純紡環(huán)錠紗性能測試結果。
表2 牛角瓜纖維純紡環(huán)錠紗性能測試結果
項目斷裂強度/(cN·tex-1)斷裂強度CV/%斷裂伸長率/%條干CV/%細節(jié)/(個·km-1)粗節(jié)/(個·km-1)毛羽/(根·m-1)測值10.811.404.621.2624010062.78
從表2可以看出:① 牛角瓜纖維純紡環(huán)錠紗斷裂強度低,主要是因為牛角瓜纖維本身斷裂強度低,纖維表面光滑,摩擦因數(shù)小,紗線斷裂時纖維滑移的比例高、斷裂的比例??;② 牛角瓜纖維純紡環(huán)錠紗條干CV值較大,是因為牛角瓜纖維之間摩擦作用弱,牽伸區(qū)中的纖維運動難以控制,導致牽伸時纖維變速點分散,易形成較多粗節(jié)和細節(jié);③ 牛角瓜纖維純紡環(huán)錠紗毛羽較多,主要是因為牛角瓜纖維剛性大,伸直度高,易脆斷形成短絨,不易被包纏在紗線里。
針對牛角瓜纖維純紡紗斷裂強度偏低、條干均勻度差、毛羽較多等問題,筆者采用賽絡紡、集聚紡、集聚賽絡紡等多種新型紡紗方法,對紡紗工藝進行優(yōu)化改進,以改善其成紗性能。
賽絡紡是將兩根粗紗按照一定距離平行連續(xù)地喂入環(huán)錠細紗機的牽伸區(qū),經牽伸后由前羅拉輸出兩根單紗須條,分別初步加捻后匯聚進一步加捻形成紗線。由于賽絡紡是兩根粗紗同時被牽伸后匯聚加捻為一根紗線,根據(jù)并合理論,賽絡紡工藝的成紗條干得到改善,粗細節(jié)明顯減少。為減小細紗工序牽伸負荷,梳理工序生條定量改為10 g/(5 m),并條、粗紗工序與環(huán)錠紡相同,粗紗定量為環(huán)錠紡粗紗定量的1/2,即2.5 g/(10 m),喂入喇叭口中心距為5 mm。
集聚紡是在環(huán)錠細紗機前羅拉鉗口前增加一個纖維集聚裝置,通過對須條的收縮和聚合作用,使得紡紗加捻三角區(qū)基本消除。纖維須條由前羅拉鉗口輸出后,先通過套在異形吸風管(表面有雙槽)外面的網眼膠圈,在異形吸風管氣流的作用下,使須條收縮、聚合、轉動,逐漸從扁平狀匯聚為圓柱體;紗體中的纖維頭端均被捻入紗線內,紗線表面光潔、毛羽指數(shù)明顯減少,紗線結構更加緊密。異形吸風管負壓為2 kPa,其它工序的工藝參數(shù)與環(huán)錠紡相同。
集聚賽絡紡是一種結合集聚紡與賽絡紡技術的新型紡紗方法[7]。在環(huán)錠細紗機上,兩根粗紗按照一定的距離經雙喇叭口平行、連續(xù)喂入牽伸區(qū),纖維須條從前羅拉鉗口通過套在異形吸風管(表面有雙槽)外面的網眼膠圈后,受異形吸風管中負壓氣流的作用,兩根須條被吸附在網眼膠圈表面對應雙槽的位置,同時在氣流的作用下收縮集聚,之后須條經過加捻,成為類似股線結構、表面光潔的緊密賽絡紗[8]。其工藝配置:生條定量為10 g/(5 m),粗紗定量為2.5 g/(10 m),喂入喇叭口中心距為5 mm,異形吸風管負壓為2 kPa,其它工序的工藝參數(shù)與環(huán)錠紡相同。
基于新型紡紗方法的牛角瓜纖維純紡36.4 tex紗性能測試結果對比見表3。對比表2與表3可以看出:
表3 基于新型紡紗方法的牛角瓜纖維純紡36.4 tex紗測試結果對比
紡紗方法斷裂強度/(cN·tex-1)斷裂強度CV/%斷裂伸長率/%條干CV/%細節(jié)/(個·km-1)粗節(jié)/(個·km-1)毛羽/(根·m-1)賽絡紡10.97.304.618.745011045.62集聚紡10.98.907.121.921601409.62集聚賽絡紡11.17.106.816.4410207.40
a) 與環(huán)錠紗相比,新型紡紗方法所紡紗線斷裂強度略有提高,這是因為賽絡紡加捻過程中纖維內、外轉移程度小,成紗后纖維排列規(guī)律;賽絡紗細節(jié)少有利于增加紗線強力。緊密紗中纖維的伸直平行度優(yōu)于環(huán)錠紗,受外力拉伸時紗線中纖維受力方向一致性更好,且纖維排列緊密,相互間抱合作用增強,紗線強力比環(huán)錠紗略高。而緊密賽絡紗則結合了緊密紗與賽絡紗的優(yōu)點。
b) 與環(huán)錠紗相比,賽絡紗和緊密賽絡紗的條干不勻指標得到改善,粗、細節(jié)大幅減少,條干不勻指標無明顯改善。
c) 3種新型紡紗方法所紡紗線毛羽均有所減少,其中緊密紗和緊密賽絡紗的毛羽大幅減少,這是由于加捻前須條受負壓氣流的作用而集聚、轉動,紗線中單纖維得到充分伸直、排列更加緊密,纖維間平行度提高,毛羽伸出紗條主體的數(shù)量大幅減少,所以成紗毛羽很少,特別是3 mm以上的有害毛羽極少。賽絡紡紗條從前羅拉鉗口輸出后,兩根弱捻紗條相互為中心,卷繞加捻成一根紗,在卷繞過程中伸出紗條主體的毛羽被卷進紗線主體中,所以賽絡紗的毛羽量也有所減少。
通過對牛角瓜纖維純紡紗工藝的探索和優(yōu)化,發(fā)現(xiàn)利用轉杯紡原理和結構設計的SX01型試驗纖維成條儀并合凝聚牛角瓜纖維,可使牛角瓜纖維順利成條,改善牛角瓜纖維的可紡性;通過降低車速,調整車間溫、濕度,纖維繞膠輥和羅拉問題明顯減少;通過環(huán)錠紗、賽絡紗、緊密紗、緊密賽絡紗性能對比發(fā)現(xiàn),賽絡紡可以明顯改善紗線條干,集聚紡有效減少紗線毛羽,集聚賽絡紡對紗線毛羽和條干都有明顯地改善,且賽絡紡、集聚紡和賽絡集聚紡都可使紗線斷裂強度略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