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郭紅鋒
對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冬天冷夏天熱這種氣候現象大家都司空見慣了,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就眾說紛紜了。有人說冬天冷是因為太陽離我們比較遠,夏天熱是因為太陽離我們比較近!這種說法正確嗎?
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不是一個理想的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所以地球在公轉的時候距離太陽有時遠有時近。但可不是在冬天離太陽遠哦!正相反,如圖1所示,地球在每年1月份(北半球冬季)過近日點,在每年7月份(北半球夏季)過遠日點。
既然地球在1月初最接近太陽,為什么那時候正是北半球氣溫最低、天氣最冷的季節(jié)呢?難道我們離太陽近反而冷,離太陽遠反而熱嗎?
我們來分析一下由太陽輻射引起的地球上的氣溫變化(這里只討論太陽輻射因素,不考慮氣象因素、地理因素等影響氣候的其他復雜因素)。由太陽輻射引起的地球表面溫度變化,主要影響因素與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和太陽照射地面的角度有關。
仔細看一下圖1,你有什么新發(fā)現嗎?
由圖1可知,地球距太陽最近的距離為1.47億千米,最遠的距離約為1.52億千米。二者之差約為0.05億千米,其與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的比值是1/30。這樣小的近日點和遠日點距離之差,并不足以引起地球表面溫度的較大變化。
1.太陽照射地面的角度隨緯度不同而變化
如果地球表面是平的,那么太陽光照的角度就會各處一樣(見2018年6期文章),輸送給地球各地的熱量也一樣。但地球是球形的,因此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qū)在同一時間,被太陽照射的角度因緯度不同而不同(見圖2),因此輸送給不同緯度地區(qū)的熱量也隨之不同,使得不同緯度的氣候也會受此影響(不考慮其他因素引起的地區(qū)小氣候變化)。
2.太陽直射點隨地球公轉位置(季節(jié))而變化
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隨緯度的變化還與太陽直射點有關,緯度離直射點越近越接近直射,太陽光輸送的熱量越多,氣候越熱;緯度離直射點越遠越斜射,太陽光輸送的熱量越少,氣候越冷。
同樣由圖1可知,由于地球是個球形,而且是傾斜著旋轉的,這就使得太陽直射點每天隨地球公轉位置而移動,從地球位于冬至點直射南回歸線,到地球位于夏至點直射北回歸線。也就是太陽光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在不斷改變,即輸送給地球的熱能在不斷改變。
3. 正午太陽高度角與緯度的關系
判斷地球上某地每天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可以用正午太陽高度角來衡量。我們在2018年6期文章里,推導出任何緯度上任何一天正午太陽高度角與當地緯度有如下關系:
其中Φ角度代表觀察者當地緯度,角度δ代表觀察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H為觀察者所在地當天正午的太陽高度角。圖3給出以北京地區(qū)(FΦ=40°)為例,正午太陽高度角全年變化規(guī)律。
可見,地球上某地正午高度角與當地緯度有關,也與太陽直射點角度有關。以北半球為例,(Φ-δ)越?。处到咏?,且為正值),正午的太陽高度角H越大。最大的H在夏至時的北回歸線上,此時Φ=δ =23°.5,H= 90°。北半球以北回歸線為中心的南北廣大地區(qū)都接受近乎直射陽光,所以夏季溫度很高。這樣看來,遠離北回歸線的地區(qū),例如我國的黑龍江地區(qū)緯度在50o左右,夏天應該比北回歸線地區(qū)的溫度低一些吧?但事實并不是這樣,請同學們注意一下天氣預報,夏季我國從南方到北方的廣大地區(qū)都受高溫控制,黑龍江地區(qū)不比南方涼快(見圖4)。這又是為什么呢?
繼續(xù)觀察圖3,可見北半球某地(全球都是),只有春秋分日那一天是晝夜平分,即白晝(日照)12小時,夜晚(無日照)12小時。但夏季日照時間要比春秋分長,冬季日照時間要比春秋分短,而且越往北方冬夏季日照時間差別越大,進入北極圈就出現冬季極夜和夏季極晝現象了。
所以,太陽輻射對地球表面溫度的影響沿緯度變化的規(guī)律,除日照角度的變化之外,還需要考慮日照時間的變化。也就是在夏季,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雖然越往北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一些,但日照時間卻比南方長,這樣積累的太陽能量多,所以夏季溫度也很高。反之,在冬季,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越往北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很多,而日照時間卻比南方短,這樣積累的太陽能量會少很多。所以,從秋季開始南北方氣溫就很快分化,北方很快進入冬季,并且冬季北方的氣溫比南方低很多。
由以上分析我們得出,由太陽輻射引起的地球表面溫度變化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1.地球距離太陽遠近的變化很小,對地球上氣候的影響不大;
2.地球公轉且傾斜轉動,引起地球表面各地產生季節(jié)性溫度變化;
3.由于地球是球形,故不同緯度在同一季節(jié)被太陽照射角度不同而接受能量不同,引起地球表面各地產生隨緯度變化的溫度變化;
4.同樣,由于地球是球形,故不同緯度在同一季節(jié)被太陽照射時間不同而接受能量積累不同,引起地球表面各地產生隨緯度變化的溫度疊加或減少的變化。
同學們觀察、記錄或查找的最終的結果(包括數據、圖表、照片等),請注明數據來源或出處,計算請注明方法,用附件形式發(fā)送到郵箱:chinahou@bao.ac.cn或jswzkxsn2011@163.com。我們會給予評價和獎勵的哦!
四、建議各地同學觀察或查找本地冬夏季溫度的平均值,并與更高緯度和更低緯度的冬夏溫度的平均值相比較,例如圖5、圖6分別是哈爾濱和廣州的全年月平均溫度值。從中可見夏季南北方溫度之差只有幾度,而冬季南北方溫度之差可達幾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