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2016年3月,先后有70個彝族孩子從四川大涼山來到湖北武漢,免費進入余婷創(chuàng)辦的子墨藝高孤兒學校生活和學習。這些孩子來自大涼山,他們之間毫無血親關系,70多個孩子在她的身邊生活、上學、長大,她叫余婷,是武昌首義學院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2017年這群孩子上了央視的《出彩中國人》,隨即余婷和她男友免費讓這些山里的孩子上學的壯舉也浮出水面!
2010年,余婷就讀于武昌首義學院。余婷思想開朗,敢闖敢干,她和男友張明安都是獨生子,家境都不錯。他們知道創(chuàng)業(yè)難,于是在讀大學的時候,他們就在雙方家長的支持下共同開辦了一所屬于自己的藝術培訓學校,專為藝考生進行傳媒、美術、書法培訓,掙到了第一桶金。
在學校里,余婷發(fā)現(xiàn)有些考生天資聰穎,卻無力承擔高昂費用,善良的她覺得十分可惜,于是就推出了免繳學費的政策。從那一刻起,余婷發(fā)現(xiàn)做好事更能讓自己開心快樂。隨后,余婷在教育、金融和實業(yè)上的投資,也都獲得了成功。后來和同樣做培訓的男朋友張明安“強強聯(lián)合”,事業(yè)越來越紅火。
2015年夏,余婷注冊了“子墨藝高”教育公司,準備大干一場。2015年秋,余婷在網(wǎng)上偶然看到了一則新聞:在彝族聚居的四川大涼山里,有許多特殊的貧困兒童,他們地處偏遠,大多失去雙親,生活貧苦。看到這些,余婷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為了一探究竟,余婷拉著男友張明安一起去了大涼山。在那里,生活艱苦的彝族孩子們清澈質(zhì)樸的眼神,一下打動了余婷和男友的心。他們決定告別過去的那種生活,投身到更有意義的事業(yè)當中——開辦一所公益學校,把孩子從山里帶出來,讓他們見到外面的世界。余婷的想法遭到了身邊人的反對,但是余婷卻認為“我能行”。
在男友張明安的支持下,他倆奔波于湖北和四川兩地,一方面利用自己開辦藝術學校的經(jīng)驗,為孩子們建起了慈善學校;一方面協(xié)調(diào)當?shù)卣块T辦理好孩子們的戶籍學籍登記手續(xù),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辦好了各種手續(xù),將70位彝族孩子分批接到武漢安家落戶。
走出大山的彝族孩子第一次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然而,這些孩子沒有漢語能力,語言的不通讓他們無法進入正常學校學習。這群孩子中,最小的4歲半,最大的16歲。這些孩子有的父母雙亡,有的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jīng)]有撫養(yǎng)能力或者不知所終,再加上語言的障礙,都成為他們在新環(huán)境下生活的難題。
到武漢后,有的孩子總說:“你們規(guī)矩太多,你們太麻煩!”他們問余婷,為什么吃蘋果要先洗,為什么要刷牙,為什么要洗澡……受原有生活習慣影響,雖然學校有餐桌,一些孩子還是總蹲在地上吃飯。每到飯點,余婷和生活阿姨總要站在餐桌旁提醒他們,花了近一個月時間,孩子們才愿意把碗放在餐桌上,自己坐在椅子上。
以前,孩子們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大米,初到學校時,每一餐都會拼命盛飯,吃不了就浪費了。余婷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份,不要搶。慢慢地,孩子們懂得了要“吃多少,盛多少”。
為了照顧好孩子,余婷還招募了4位富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一起分年級為彝族孩子們開設語文、數(shù)學、英語、美術、舞蹈等課程。除了教孩子們文化知識和藝術課,余婷和老師們還要兼做孩子們的“爹媽”。
給孩子們做飯,教孩子們排隊,教孩子們洗臉洗手,事無巨細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好習慣。晚上睡覺時,余婷隔幾個小時就要查房給孩子們蓋被子;孩子生病了,余婷像母親一樣照顧他們。不厭其煩帶他們看病打針吃藥,除悉心護理之外,她還定期組織學生體檢,查出什么疾患也給予相應就診治療。
在大涼山,這些孩子大多錯過了基礎教育的最佳階段,文化基礎基本是零,一些孩子雖然上過學,但拼音發(fā)音不準確,寫字筆畫也不規(guī)范。大家的第一步就是從普通話學起。
學校目前有6位固定的老師,包括余婷和張明安。周末的時候,也會有外教過來做義工。學校雖然分了6個年級,但是由于人數(shù)不夠,合并成了3個班,分班上課。不上課的時候余婷讓大家?guī)兔W著擇菜或是搬物資,大一點的孩子就照顧小孩子,防止小孩子們磕著碰著。
和這群孩子們住在一起,余婷一天的生活是從早上查房開始。武漢的早春,氣溫還是相當?shù)偷?。孩子們在自由活動,余婷看到?jīng)]有穿棉襖的,一個個的喊住叮囑。
在女生的宿舍樓,一個小女生聽到余婷的聲音,早早地跑到宿舍門口等她。當余婷的身影一出現(xiàn),小女孩張開雙臂,滿臉都是笑容,滿滿地投入到余婷的懷抱里。懷里的小女孩沒有穿上足夠厚實的棉襖,余婷心疼地責備道:又穿這么少。一邊去親著她的臉,一邊牽著她去換衣服。
她叫色扎,今年才四歲多,是這里最小的孩子。色扎的爸爸去世了,媽媽出門打工杳無音訊,小小的她,童年顛沛流離,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她最害怕的是,被旁人問起你媽媽呢?最開心的是,每天能在余婷媽媽般的懷抱里依偎片刻。懷抱很溫暖,又是很短暫,余婷的事情太多太雜亂,即使她最心疼這個最小的孩子,可是還有很多孩子等著她。
一位叫木扎的女孩子,剛來到武漢時,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女孩子,常常一個人坐在樓梯上發(fā)呆,一整天不言不語。問她為什么,她也不說話,再問,就哭了。有一次,余婷在和她聊天后,她說時常懷念起在家鄉(xiāng)的日子,在放馬的草原上放聲歌唱,在種土豆的大地上哼著小曲。發(fā)現(xiàn)木扎天生一副好嗓子之后,張明安和余婷決定送她去上聲樂課,為她請圈內(nèi)著名老師培訓,為她尋覓舞臺演出的機遇,希望她能有一技之長。
慢慢地,木扎變得開朗了,休息的時候她會帶著同學們,一起在宿舍唱著歌,聊著天,少年的時光也慢慢恢復了彩色的光芒。原本就是能歌善舞的孩子,他們的唱歌天賦很快會被發(fā)掘。當木扎在舞臺上穿著翩翩白衣,唱起《隱形的翅膀》時,小小的身體里爆發(fā)著巨大的感染力,那雙含淚的雙眼讓不少人動容。
教室里還有一個叫東作的女孩,10歲,上四年級,普通話說的很標準。東作是孤兒,對她來說,張明安就像爸爸一樣,余婷就像媽媽一樣。余婷每天忙來忙去的時候,屁股后面總會跟著個小尾巴,東作一會兒拿本書給余婷看,問東問西,一會兒要幫忙搬東西,余婷笑著讓她去操場玩兒。余婷明白東作只是依賴自己,待在自己身邊,就像小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那樣。
為了讓彝族孩子能夠更快樂,余婷還挖掘了孩子們能歌善舞等方面的天賦,打開孩子們的心扉,給予孩子對未來生活的希望?!拔蚁M@些不幸家庭的孩子,從此擁有正常的美好的人生道路!”在余婷的呵護下,孩子們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生活,從原先的內(nèi)向不擅表達,變得活潑起來。
余婷的家人開始對她的做法不理解,她沒有解釋太多。但當她的家人看到孩子們的改變——學會禮貌、懂得感恩,孩子們的一聲聲“謝謝”讓他們的不解變成支持。
對于余婷來說,70個孩子的花銷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從2016年3月到12月底,房租、水電、工資等開支總計超過120萬元。舊校舍面臨拆遷,新校舍的租金加上必要的修整,又是一筆大開支。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地點,加上家庭的突發(fā)變故,有段時間余婷整夜都睡不著,想放棄,但是不敢,“我放棄了,這些孩子怎么辦?”
由于精力有限,去年12月藝考結束后,余婷選擇放棄運營原有的藝考培訓機構。如今,這些彝族孤兒的支出都來自她和男朋友經(jīng)商和投資的收入。
學校一年的開支不菲,張明安說大概一年支出在150萬左右。余婷有著自己的公司,和男友張明安在教育培訓行業(yè)也投資了很多地方,她覺得自己所賺的足以供給孩子們開銷,所以不愿意接受外界捐款。張校長的電話響個不停,不斷有人來詢問這些孤兒的事情。張校長不停重復著:“來看望孩子的我們都很感激,并不是說非要帶物資來,比起物資,孩子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關心和支持,你們能來抱抱他們,和他們聊聊天就很好了。”
余婷與男友張明安聲氣相同心善相知,他們之間并非在意彼此一時的凝視,更多的時候是沿同一方向眺望。無論創(chuàng)業(yè)或是開辦慈善學校,他一直是未曾缺席的暖男。教室里每一間房屋,都彌散著他的書畫馨香,許多大小事情也輝映著他的溫煦陽光。
支撐著這樣一個大家庭,每月的開銷近兩萬元的教師薪水,3萬元至5萬元的伙食供給、衣物用品及水電支出都由他們自理。為獲得經(jīng)濟來源持續(xù)耕耘這塊慈善園地,他們將大學期間創(chuàng)業(yè)至今所得,在故鄉(xiāng)咸寧投資了一所私立學校和小型工廠。
他們最好的兩人世界就是看電影,既是審美休息空間,又能體驗人在夜間航程中的夢想,由于開學以來忙碌纏身,這份情有獨鐘的喜好也不得不一再擱置。
創(chuàng)辦這所學校后,他們也會因為分歧吵架,但又因共同的目標和好。他們沒有住在武漢的婚房,長期住在學校,希望能給孩子們更多的安全感。2016年的金秋,兩人準備攜手步入婚禮殿堂,可是只為“眼前的事太多”,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完婚。
有段時日,一些不理解的人對她的善舉提出非議,她淺笑安然,“其實很多事我們并不需要做給別人看,我只知道,我走的路是正確的,那就應該堅持?!睂τ诤⒆觽兊奈磥恚噫糜兄智逦南敕?,能考上大學的孩子,她會繼續(xù)幫扶深造,沒考上大學的孩子,她會送他們?nèi)W一技之長,讓他們好好生存,有個理想的人生。
如今,孩子們逐漸明白了感恩的道理,原來只會用彝語說聲“卡莎莎”,現(xiàn)在都能轉換漢語表達“謝謝”。2017年11月20日是彝族的新年,余婷他們連夜給孩子們送上一份“紅包”,并舉辦讓孩子們盡情歡樂的晚會。2018新年,余婷他們一致決定不回家,陪伴孩子在武漢過一個完整的節(jié)日。
2017年,和木扎一起的16個孩子,一起被央視《出彩中國人》欄目選中。經(jīng)過層層過關斬將,他們進入最終決賽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名次。木扎流著淚,對著鏡頭說:“感謝余老師,感謝她一直以來給予我們親人般的關懷;沒有余老師,就沒有我們的今天。”這樣發(fā)自肺腑的感謝,讓人看到一種改變的力量。節(jié)目主持人撒貝寧還打趣說,余婷和張明安是中國絕無僅有的一對,還沒有結婚就有這么多的孩子。余老師笑得特別燦爛地回答,“真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非常幸福,因為我們有這么一群可愛的孩子?!?/p>
當有人問及她如此“作繭自縛”價值何在,余婷坦然說道:最好的回報,就是他們以后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幸福生活??吹搅撕⒆拥淖兓?,和當初在山區(qū)剛見到的唯唯諾諾,不敢說話樣子的孩子,到了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夢想,并且很努力地想要去實現(xiàn)它。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變化,是最寶貴的。
還有生活上的變化,一切都在改變著,向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著。余婷還表示道:孩子們的改變超乎了我們的期望,這是我們感到欣慰的地方,也是感到驕傲的地方!看到現(xiàn)在積極、樂觀、向上的孩子,一切都值得。
堅守換來一片晴天。余婷和孩子們的故事引起更多人關注,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找到他們的學校,希望幫助這些孩子。
編輯征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