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德 山
(故宮博物院,北京 100009)
中國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寶貴財富,發(fā)展至明清時期,尤其是在皇家宮殿群的使用,更是突顯了其規(guī)模宏大、質量精萃的特征。而經(jīng)過幾千年的不斷演進,其建筑類型、結構、材料、施工方法和工藝已日趨完善,尤以清雍正十二年頒布的工部《工程做法》為代表,在此之后的營建工程均以此為標準,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彩畫作、搭材作等各作嚴格遵守《工程做法》中的做法要求。
寧壽宮區(qū)建筑群位于紫禁城東部,由四進院落組成,自南而北由養(yǎng)心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四座正殿。此外,東、西各有跨院,東跨院有暢音閣院,西跨院為寧壽宮花園,即乾隆花園。寧壽宮區(qū)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嘉慶七年(1802年)修葺,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修[1],可以說其建造和修建均嚴格按照清《工程做法》的要求進行。
位于寧壽宮后區(qū)東路的暢音閣更是這一區(qū)的典型性建筑,該建筑為崇樓三層,藍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北向,四面各顯三間,戲臺上層稱“福臺”,中層稱“祿臺”,底層稱“壽臺”,演大戲時三層各有演員,可容千人。壽臺有天井、地井,均可升降演員。東西有配樓,北為皇帝觀戲之閱是樓,嘉慶七年(1802年)修。二十二年(1817年)閣后臺接蓋卷棚抱廈扮戲樓三間,兩邊添修牌樓門一座,添砌卡子墻兩道。二十三年(1818年)拆去閱是樓前東西配樓,改蓋圍房,扮戲樓后南面添蓋值房兩座,計六間,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修,仍存嘉慶時改建的規(guī)制。
閱是樓位于暢音閣北,與暢音閣同年所建,坐北朝南,樓上下二層,各五間,黃琉璃瓦綠剪邊卷棚歇山式頂,彩繪和璽彩畫。上下層均金里裝修,前出廊,下層明間開玻璃門,次間、梢間為檻墻,支摘窗,上支窗為步步錦隔心,下為玻璃窗,以利帝后妃等觀戲。上層明間開槅扇門六扇,次間、梢間為檻墻,步步錦隔心支摘窗。
初建時樓前有月臺,嘉慶十三年(1808年)拆去,改安踏跺。樓東西山辟門,與東西轉角廊相同,可至暢音閣左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曾在此賜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宴。道光二年(1822年),恭上皇太后徽號冊寶禮成,奉皇太后幸閱是樓進膳。同治十三年(1874年)為慈禧四十壽辰,修理此樓。光緒年間,萬壽圣節(jié)及太后壽辰均在此觀戲?,F(xiàn)建筑完好。今為清宮戲曲文物陳列室。
據(jù)檔案記載,這一區(qū)曾于1978年進行過維修,鑒于暢音閣和閱是樓下架油飾地仗基層大部分完好,部分地仗表面龜裂,油皮粉化失光,應采取對下架進行油飾保養(yǎng)的維修方案。
暢音閣見圖1。
暢音閣一層,柱及梅花抱框外側面,顛砍斧跡汁油漿,做一布四灰,內側面穿磨找補地仗。暢音閣一層欄桿砍撓干凈重做三道灰地仗。暢音閣一層地板現(xiàn)有地仗清除干凈,重做四道灰地仗,按現(xiàn)狀分塊做。柱及梅花抱框刷四道綠色顏料光油,罩光油一道。欄桿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地板刷紅土色顏料光油四道,一道光油。
扮戲樓一層前檐隔扇、抱框、窗、找補地仗。前檐廊心墻內側面、扇面墻的北面,現(xiàn)有漿皮清除干凈,重刷包金土色粉漿,刷砂綠邊,拉紅白二色粉線,邊線大邊及紅白線寬度距離按現(xiàn)狀做。扮戲樓一層后檐:柱、檻、框、榻板、隔扇、裙板、絳環(huán)板、欞條找補地仗??蚓€、云盤線,絳環(huán)線貼金。前檐:隔扇、抱框、窗,后檐:柱、檻、框、榻板、裙板、絳環(huán)板、欞條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前后檐地仗,油飾做到外檐裝修的里口。
暢音閣二層,包括扮戲樓二層前檐檐部柱、檻、框、顛砍斧跡汁油漿,做一布四灰。全部柱、檻、框、隔扇、橫披窗、廊心墻內側面找補地仗。二層欄桿找補三道灰地仗,欄桿柱頭青色,欄板上花飾為綠色,欄桿板為紅色。樓板找補地仗。廊心墻內側面找補地仗。框線、樘板、樘花、絳環(huán)板花飾貼庫金,廊心墻框線貼庫金。欄桿上脫落花飾釘補牢固,殘缺補齊。暢音閣二層金柱、檐柱、檻、框刷四道綠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隔扇、橫披窗、欄桿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廊心墻刷黑色顏料光油四道,罩光油一道。樓板刷紅土色顏料光油四道,一道光油。地仗、油飾做到外檐裝修里口。
扮戲樓二層前檐隔扇、廊心墻找補地仗。后檐柱、檻、框、隔扇找補地仗。尋仗欄桿重做單披灰地仗,凈瓶邊線、蓮心、牙子邊線貼庫金。欄桿柱頭花飾貼庫金。凈瓶為粉色蓮瓣,蘭凈瓶,荷葉為綠色,木雕花為青綠二色,單色平涂。欄桿明間中雕花為綠色,大邊為青色,下面欄板為綠色,框線、絳環(huán)板花飾,群板花飾貼庫金。扮戲樓二層前檐廊心墻框線貼庫金,刷黑色顏料光油四道,罩光油一道。前檐柱、檻、框刷綠色顏料光油四道,一道光油。前檐漆皮顏色按現(xiàn)狀做,隔扇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后檐:柱、檻、框、隔扇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地仗和油飾做到外檐裝修里口。
暢音閣三層,檐柱顛砍斧跡汁油漿,做一布四灰。全部柱、檻、框、隔扇、橫披窗找補地仗。樓板重做四道灰地仗。欄桿做法同二層??蚓€、樘板、樘花、絳環(huán)板花飾貼庫金。柱、檻、框刷四道綠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隔扇、橫披窗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暢音閣三層后檐歸安掛檐板。地仗、油飾做到外檐裝修里口。
暢音閣、扮戲樓山花、博鳳,砍到麻層,在其上重做一麻五灰地仗,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山花授帶貼庫金。
閱是樓見圖2。
閱是樓一層,全部檐部柱、檻、框、廊心墻、間房、楞木、支摘窗、橫披窗找補地仗。榻板顛砍斧跡汁油漿,做一布四灰。框線、廊心墻框線貼庫金。方格窗刷四道綠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玻璃屜及明間腰檻以下楠木裝修,保持現(xiàn)狀不做,不得玷污。柱、檻、框、榻板、間枋、楞木、支摘窗、橫披窗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廊心墻刷黑色顏料光油四道,罩光油一道。
閱是樓二層,前檐檐部柱顛砍斧跡汁油漿,做一布四灰。全部柱、檻、框、隔扇、簾架、支摘窗、上亮子找補地仗。廊心墻找補地仗??蚓€、樘花、絳環(huán)板上花飾、廊心墻框線貼庫金。尋仗欄桿重做單披灰地仗,凈瓶邊線,蓮心,牙子邊線,欄桿柱頭花飾貼庫金。欄桿凈瓶為粉蓮瓣,蘭凈瓶,荷葉為綠色,木雕花為青綠二色,單色涂平。明間尋仗欄桿中雕草為綠色,青大邊,下面欄板為綠色,上面畫飾貼金。二層后檐裝修找補地仗,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廊心墻刷黑色顏料光油四道,罩光油一道。前檐柱、檻、框、隔扇、簾架、支摘窗、上亮子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地仗、油飾做到外檐裝修里口。
閱是樓山花博縫,砍到麻層,在其上重做一麻五灰地仗,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山花授帶貼庫金。
從南數(shù)第四間以北,柱、檻、框、榻板、坐凳顛砍斧跡汁油漿,做一布四灰。從南數(shù)第四間以南,柱、坐凳找補地仗。以北橫披窗、隔扇、簾架、支摘窗找補地仗。玻璃屜及楠木方格窗保持現(xiàn)狀不做,不得玷污??蚓€、隔扇的樘板花飾,絳環(huán)板上花飾貼庫金。東西廡內檐隔斷墻,后檐柱、后檐板門找補地仗。后檐柱刷乳白色醇酸磁漆三道。柱、檻、框、榻板、隔扇、支窗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坐凳刷一道章丹油,三道二硃色顏料光油,一道光油。坐凳心、楣子刷綠色顏料光油四道,一道光油。本工程貼金部分用毛筆蘸光油在貼金部位刷一遍,要涂抹均勻。
斬砍:用小斧子將木構件表面砍出斧跡,用撓子把砍過的木件撓一遍。
撕縫:用鏟刀把木縫撕成V字形,并清理干凈。
楦縫下竹釘:把木構件上缺損糟朽處用木條剔補釘好并下竹釘。
汁漿:用護刷蘸油漿將木件全部刷到。
捉縫灰:用鐵板向木件縫內橫向擠灰,擠滿后再用鐵板尖斜插入縫,捉實捉滿,刮凈余灰,對不平缺棱角處要襯平補齊。
掃蕩灰:一人用皮子在前面抹灰,一人用板子刮平、刮直、刮圓,一人手持鐵板灰碗打找撿灰。
使麻:配油漿,把無血塊的血料按比例加入油滿調勻成油漿,用護刷涂于掃蕩灰上將梳好的麻粘在漿上。
磨麻:用金剛石在麻絲上來回蹭,由上至下,先磨秧角后磨大面。
壓麻灰:先清掃過水布,用皮子將壓麻灰涂于麻上,要來回軋實再適度附灰。
中灰:用金剛石把壓麻灰滿磨一遍,清掃干凈并過水布。
細灰:用瓦片把中灰滿磨一遍,汁水漿一道,用鐵板、板子、皮子上細灰一道,厚度不超過2 mm,然后扎線,溜細灰。
磨細鉆生:先清理柱根、秧角的浮灰,然后用瓦片或停泥磚細磨至斷斑,先磨秧角,后磨線口,先粗磨后細磨。要求要平、直、圓,用砂紙細磨一遍。然后用絲頭蘸生桐油,在細灰上隨磨隨搓,生桐油要鉆透,浮油要擦凈。
油皮用的材料:鐵紅顏料光油、綠色顏料光油、章丹顏料光油、朱紅顏料光油、二朱油、柿紅油、血料、細灰、漿灰、土粉子、血料膩子、滑石粉、砂紙。
操作過程:磨生油,通磨一遍,潮布撣凈;刮漿灰,用細灰面加血料調成糊狀漿灰,生油地仗有缺陷可刮漿灰彌補;磨漿灰、擦生油,刮過灰漿的部位干后用砂紙磨去痕跡,用生油擦一下;磨砂紙、攢血料膩子,用砂紙把擦過生油的地方磨一遍,用血料、水、土粉子調成糊狀膩子,刮、攢、帚血料膩子;磨膩子、潮布撣凈,用砂紙磨一遍干透的膩子,潮布撣凈;墊光頭道油,用絲頭浸色油搓于細膩子表面,用油栓先蹬后順,將油調理均勻,做到油均勻肥瘦一致;嗆粉、磨墊光,墊光油干后以青粉嗆之,用滑石粉粉袋在油皮上連拍帶擦一遍,然后用廢舊砂紙對墊光油滿磨一遍,表面光滑無疙瘩為止,過水布一遍;搓第二、第三道油;嗆粉、磨油皮;扣油,沿著貼金部位的邊沿用末道實油壓齊,先蘸油齊金再搓油順油;罩光油,先嗆粉,然后用油栓橫蹬豎順,使油紋理直順均勻,不流不墜。
貼金用的材料:庫金、赤金、銅箔、銀箔、金膠油、土粉子、滑石粉、純光油、中黃和深黃兩種調和漆、砂紙、彈好的新棉花。
操作過程:磨生過水布、嗆粉、拍譜子、瀝粉、包黃膠、打金膠、貼金、帚金、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