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沈宇瓊,是在她的蜂蜜展示廳里。怎么看,都不會將眼前這個1994年出生的膚白貌美“小仙女”和蜜蜂聯(lián)系起來。
但其實,沈宇瓊與蜜蜂的緣分打小就有。她的父親和爺爺愛好養(yǎng)蜂,自記事起,家里就有十幾個蜂箱。
大學畢業(yè)后,沈宇瓊成了浙江海鹽元通街道的一名文化專管員,空余時間,她開始嘗試在微信朋友圈里賣自家釀的蜂蜜。
眼看蜂蜜的銷售越來越好,2016年,沈宇瓊干脆辭去穩(wěn)定的工作,當起了職業(yè)“養(yǎng)蜂人”,在父親的幫助下,她把蜂箱的數量增加到80多個,和300多萬只蜜蜂一起干起了這份“甜蜜的事業(yè)”。
盡管從小就接觸蜜蜂,但把養(yǎng)蜂當作一份職業(yè),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學。蜂箱怎么選,蜜蜂會在哪個季節(jié)采什么蜜,不同地方都有什么花,蜜蜂生氣和高興分別是什么表現(xiàn)……為保證蜂產品的質量,沈宇瓊特地請來了兩位專業(yè)的養(yǎng)蜂師傅,跟著他們學習清理蜂箱、采蜜、搖蜜。
和其他養(yǎng)蜂人不同的是,沈宇瓊并沒有讓蜜蜂跟著自己走南闖北去追花,而是突破“四海為家”的養(yǎng)蜂方式,在全國范圍內找尋自己的“養(yǎng)蜂合伙人”,因為固定的采蜜場所可讓蜜蜂提高采蜜品質,從而提成品蜂蜜的質量。
“我們這一帶有油菜花,廣東有荔枝花,新疆有薰衣草……”在確定“合伙人”前,沈宇瓊需要去各地花海觀察花開的情況,因為花粉好不好直接影響蜂產品的質量。如今,她與江蘇、安徽、廣東等六個地方的養(yǎng)蜂人合伙,設立專屬養(yǎng)蜂基地,也創(chuàng)立了屬于自己的蜂蜜品牌。
養(yǎng)蜂方式突破了,銷售方法更要突破。沈宇瓊拋棄傳統(tǒng)的售賣模式,開起了自己的微店,顧客可以進店自助下單。渠道拓寬了,大量訂單也隨之而來,銷量好的時候,光填寫快遞單、打包就要忙活到半夜。
黨參蜜、百花蜜、蘋果蜜、蜂膠、蜂花粉……如今,沈宇瓊的蜂產品共有十余種,月銷售額達3萬元。
(王雨紅)
摘自《農村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