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丹 編輯/一帆
楊丹
澳洲華人。復旦大學中文系學士,悉尼大學亞洲學院碩士,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先后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悉尼數(shù)家華文媒體記者及總編?,F(xiàn)為獨立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xiàn)代私家教育、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兒童學習行為、碩博研究方法等。
微信號:sydneydan
此處“五術”是指《反應》《內揵》《抵巇》《飛箝》《忤合》。五術是游說的前臺操作,可以說人、說家、說國、說天下。遇到盤問、詐問、逼問等對抗性溝通,精于五術的弱者將敢于反向操控強者的心智?,F(xiàn)實生活中,這有助于我們對付電話欺詐。
反應者,不是我對對方做出反應,而是依對方之言,給出反問,觀對方回應。此即,聽出對方有價值的表達,通過連續(xù)反問不斷驅趕對方的思維,使之由于應激性心理活動,下意識地暴露出實情或真心。而對方,往往尚未覺察自己說漏嘴了。
內揵者,就像從里面插上門栓。游說而言,是讓對方對我產生執(zhí)念般的依賴,并且屏蔽別的說士來攪局。例如商鞅,把孝公內揵得唯鞅是聽;另一方面,蘇秦不容張儀攪局、龐涓難忍孫臏比肩,皆有內揵妙味。當代智囊亦如此:在企業(yè)里,建言對象若是熱衷東聽西問,將有“靠邊站”之虞。
抵巇有二意,或堵漏洞,或鉆空子。抵:抵近、堵死、撐大。巇:各類漏洞或裂隙的總稱。漏洞或在事物,或在思維。可救藥者,助其堵漏;不可救藥者,撐大其漏而使之盡早終結。鬼谷子原話是,“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
反應、內揵、抵巇都有“打進去”之意,飛箝則是“拉出來”。飛:引逗對方越說越“高大上”,把自己擠兌得下不了臺。箝:鐵鉗一般嚴厲夾住對方言語中的要害,使之不得不承認某事實或兌現(xiàn)某行為。孟子所言“君子可欺以其方”,與飛箝異曲同工。
忤合者,一是說士撕裂或促成某種聯(lián)盟,二是說士背離或歸順服務對象。鬼谷所言 “計謀不兩忠”意味著,說士穿梭于敵對兩國之間,不可能“兩忠”。如何選邊站,當仿效伊尹和姜尚:反復比較,擇優(yōu)而定;而非過早考慮“為人謀而不忠乎”。
筆者以為,鬼谷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以下內容。
基本理論(第二講);前臺五術(第三講);后臺五策(第四講);主客關系(第五講);班子劇變(第六講);氣場對抗(第七講);時運把握(第八講);守司門戶(第九講)。
常人而言,以此《十講》為導讀,領會并熟用五術,足矣;甚至無需研讀“捭闔”這種高哲學性的闡述。但是對于心懷奇志者,五術只是淺表小技,讀完五術才開始觸及鬼谷子的深邃,尤其是第七八九講。
五術積極用途在于,善意幫助表達有問題的朋友理清思路。他們或言語散亂、或詞不達意、或慌不擇言。這時,我以五術索其要點,知其想說或遭遇了什么,以便我弄清情況,有針對地提供建議或幫助。
五術還可用于“溝通鑒賞”。此即,觀聽電視訪談、電影對白、微信交談等,誰的說話暗合五術,誰就落入了對方的五術陷阱。此鑒賞猶如看木偶表演,因為,五術對常人來說,日用而不知,每遇溝通,仿佛被五術支配的木偶。而在觀聽之余,鑒賞者的說話技巧也會悄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