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忠明 編輯/易可
楊忠明
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老上海飲食文化和歷史文化作家。
聽住在當(dāng)?shù)氐睦先酥v,一百多年前,有個浦東川沙人叫張煥英,人稱小浦東,帶著夫人張杜氏和兒子在香花橋南堍開了個單開間小飯鋪,起了一個吉祥的店招叫“榮順館”,這是老上海最典型的夫妻老婆店,飯鋪小得只能放三張八仙桌,幾條長凳。張煥英會燒浦東地方農(nóng)家菜,水平蠻高,什么咸肉豆腐湯、浦東紅燒肉、白切咸肉、咸肉百葉結(jié)湯、紅燒魚塊、紅燒豬大腸、黃豆豬腳湯、薺菜豆腐羹等大眾喜歡的家常菜。來吃過的人都說味道不錯,于是日日客滿,“榮順館”名氣也越來越大,老吃客親切地把這家飯鋪叫做“老榮順”。時間一晃五十春秋過去了,張家老店喬遷到老城隍廟,店堂有兩樓,暗紅色的木樓梯,沿街開啟幾扇木窗,夜色下,人影憧憧。張老板謝世后,兒子把從其父那里學(xué)到的手藝不斷創(chuàng)新,又推出上海本地名菜青魚甩水、腌川走油肉、湯卷等。甫一上市,客人紛紛稱贊,名譽(yù)海上,賓客如云。
不料,當(dāng)時上海冒出一家“榮順館”克隆飯館搶生意,小張老板靈機(jī)一動,索性把“榮順館”改名為“老榮順館”,有些吃客認(rèn)為這店名讀來太不順口,干脆叫它為“老飯店”吧!這一來,城隍廟老飯店名氣大響,坊間有人贊曰:“吃飯要到老飯店,蝦子海參大白蹄,椒鹽排骨走油肉,濃油赤醬味道鮮!”
滬上名印家陳巨來先生也是上海老飯店的鐵桿粉絲吃客,他說:“解放前刻印賺到錢常常請些書畫刻印朋友去小聚。那里的扣三絲、八寶辣醬、蝦子、紅燒鮰魚、竹筍腌鮮等最好吃,其中吃八寶辣醬時一定要盛碗熱騰騰的白米飯,醬色濃郁,醬香撲鼻,醬味鮮里帶甜,甜中有咸,辣里帶鮮,給人有軟、硬、糯、脆的感覺,吃時有嚼頭。”名導(dǎo)演謝晉請回滬探親的影星陳沖來上海老飯店品嘗糟缽頭,陳沖大為贊賞。劉海粟嘗過佳肴留下“其味無窮”四個大字。世界烹飪聯(lián)合會副會長周穎南題句:此宴只應(yīng)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的前夫人柳得米拉在此嘗到紅燒鮑翅、清燉蟹粉獅子頭、鴿蛋圓子等佳肴后稱贊:“這都是最好的中國菜!”
聽吾友周三金先生說,有一次,老一輩電影藝術(shù)家白楊嘗到該店的扣三絲后,曾有感而特地撰文寫道:“有一天,在老飯店吃了這個菜(扣三絲)。猛一看,湯碗中間堆著的紅白黃,色彩分明,像一個饅頭,細(xì)看竟是一根根比火柴梗還細(xì)的絲,排得整整齊齊,堆砌得圓滾滾的。揮動筷子,把火腿、雞肉、冬筍和鮮豬肉的細(xì)嫰細(xì)絲送進(jìn)嘴里細(xì)細(xì)咀嚼,喝著清醇的湯汁,這才覺得風(fēng)味醇正爽口。咽下肚里,還覺得回味無窮。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難以忘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