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菲
藏族服飾、佩飾極具民族特色,藏族人民都十分喜愛裝飾,不論男女,常常用金、銀、象牙、寶玉石等來裝扮自己,廣泛運用到全身上下,從頭至腳,極顯華貴。藏族服飾、佩飾的種類繁多,不同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均有不同的裝扮特點。其中,佩飾是構成藏族服飾文化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其種類豐富,款式多樣,包括頭飾、耳飾、胸飾、腰飾等。
因為區(qū)域性的地理環(huán)境和文化差異,藏族服飾主要分為衛(wèi)藏、康巴、安多三大區(qū)域,各大區(qū)域的服飾并不是完全統(tǒng)一的樣式,小區(qū)域的服飾、裝飾也不盡相同??傮w上,衛(wèi)藏服飾盡顯細膩,安多服飾較為繁復,康巴服飾英武颯爽。藏族服飾無論男裝或女裝,對珠寶的運用都尤為大膽,特別是康巴服飾,頭、耳、頸、胸、腰、腕、指、背等處都佩戴金銀珠寶類的首飾進行裝飾,如九眼珠、珊瑚、綠松石、象牙手鐲和發(fā)圈、象牙扳指、蜜蠟、“嘎烏”等。在腰間還掛有藏刀、火鐮、錢包、鼻煙壺、針線盒等生活用具進行裝飾,實用效果與裝飾美感并存。藏族佩飾不僅僅是精美的裝飾,隨年齡、身份、地位、愛好、衣著的不同,對佩飾的選擇和佩戴方式也有所變化,既是階層觀念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一、發(fā)飾
藏族服飾的佩飾中尤以女人的頭飾最為講究,使用了各種珠寶玉石。而男子的發(fā)飾相對簡單。通常從發(fā)飾我們可以明顯區(qū)分出不同的地區(qū),比如日喀則一帶婦女常戴“巴珠”頭飾,嘉絨女子的頭帕、康巴漢子的英雄結等,都是地區(qū)特有的裝飾。
清代鍍金銀發(fā)飾(圖一),長8、寬4.8厘米。銀質鍍金。形似綻放的花朵,上下各嵌一顆紅珊瑚,上部分圍繞桃尖形珊瑚珠嵌卷草紋形綠松石,在卷曲處點綴鑲嵌數(shù)顆珍珠;下部分圓形珊瑚珠中嵌綠松石花飾,在其左右也嵌有綠松石飾。背面有一銀質圓筒用以束頭。
清代鍍金銀發(fā)飾(圖二),長3.6、寬6厘米。銀質鍍金。整體呈環(huán)形,鞍形環(huán)面,滿鏨卷草紋,中間嵌一顆珊瑚,兩邊各嵌一顆較小的綠松石。
安多地區(qū)嘉絨藏族的女子常將圖一、圖二中的此類頭飾套在盤于額前的雙辮上,與頭上佩戴的黑色繡花頭帕與濃黑的秀發(fā)相呼應,裝飾性強,十分華美。
二、耳飾
藏族無論男女都有佩戴耳環(huán)的習慣,不同地區(qū)、不同等級在佩戴耳環(huán)時有不同的要求。女子雙耳佩戴耳環(huán)普遍存在于各地區(qū),有的地區(qū)男子不佩戴耳飾,有的地區(qū)如康巴地區(qū)男子左耳常佩戴一個大耳環(huán),象征英武勇猛。耳環(huán)常使用金、銀,并在其上鑲嵌或串有紅珊瑚珠、綠松石、瑪瑙等寶石。男性的耳環(huán)較為粗大,女性的耳環(huán)較為精致。男式耳環(huán)常有環(huán)形銀質大耳環(huán)、燈籠形銀質嵌珊瑚大耳環(huán);女式耳環(huán)常有金、銀質環(huán)形、燈籠形、龍頭形嵌珠耳環(huán),款式較男式耳環(huán)更為豐富。
清代珊瑚鍍金銀耳墜(圖三),長19、寬9厘米。銀質,由耳環(huán)和墜飾組成。環(huán)的側面上飾一花形銀托,其中央嵌一紅珊瑚,周圍嵌8顆碎綠松石,銀托下吊飾小銀鏈,銀鏈上各串一粒小珊瑚珠。環(huán)后面有鉤,戴時掛在耳上。墜飾較長,由4顆紅珊瑚珠與3個環(huán)形、1個錐形累絲銀質鍍金飾件間隔串成。此耳環(huán)形制較大,通常為男子所佩戴。
近代珊瑚金耳飾(圖四),長5、寬3厘米。金環(huán)上兩側呈獸頭形,上嵌有3顆較小的綠松石,環(huán)下串1顆紅珊瑚珠。此耳飾小巧精致,多為女性佩戴,現(xiàn)仍廣泛流行于藏區(qū)。
三、項飾
藏族項鏈也極具特色,藏族女性多喜歡佩戴珊瑚、綠松石、象牙珠串成的項鏈,制作手法簡單樸實,多直接將寶石串聯(lián)而成。許多婦身上還喜歡佩掛“嘎烏”。
現(xiàn)代綠松石串(圖五),長61厘米。由綠松石78顆,較大的蜜蠟珠1顆,較大的綠色料珠2顆,以線穿成封閉的一串,其間間隔串有紅色珊瑚珠13顆。
現(xiàn)代天珠串(圖六),長59厘米。由33顆條柱形九眼珠以線穿成封閉的一串。九眼珠呈深淺黑色、棕色,上面有乳白色花紋。不同類型、圖案的天珠有不同的意義,不同的天珠也擁有不同的能量,如圓形圖案代表息災、方形圖案代表增益、三角形圖案代表降伏等。有9個圓點圖案的天珠被稱為“九眼天珠”,它象征著九乘功德,是天珠中最為珍貴的一種。
近代堆花雙龍嘎烏(圖七),長12.6、寬7.7、高15.5厘米?!案聻酢背2捎勉~質或銀質來制作,用金制作的較少,形狀大多為龕形,也有圓形、方形。盒面常鑲嵌珊瑚珠、綠松石并鏨刻花紋或圖符。圖中的“嘎烏”為銅質,呈龕形。中間為鍍金銅內龕,中心開窗,四角嵌綠松石,龕邊兩側鏨雙龍,下邊鏨祥麟法輪。圍繞內龕正面滿鏨卷草銀花,左右鏨鍍金“八瑞相”圖案,上方鏨鍍金如意寶圖案,下方鏨鍍金饕餮面和站立于蓮臺上的雙獅?!案聻酢焙欣镆话阊b有小佛像、合利、藥丸、經卷等?!案聻酢币话闩宕饔谛厍?,起到隨時供奉和護身的作用。由于藏族人信奉藏傳佛教,因而裝飾品的造型和圖案都具有強烈的宗教象征意義。
四、腰飾
藏族的腰飾種類十分繁多,是藏族服飾中重要的裝飾物之一,許多腰飾集在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為一體,其腰間飾物大部分來自生產勞動工具,源于游牧生活,極具民族特色。藏族人腰間常常裝飾有火鐮盒、針筒、藏刀、奶鉤等。
清代腰刀(圖八),通長50.5厘米。鐵質刀,象牙骨柄,柄端包銀花飾。木料包銀制成刀鞘,鞘身滿鏨精致的卷草紋、龍紋,部分紋飾鎏金。鞘身正面飾蓮花托寶,嵌紅珊瑚7顆,兩端嵌綠松石3顆。鞘口后側龍形鈕上有銀環(huán),附串有1顆紅珊瑚珠和1個銀箍的數(shù)根短銀鏈,銀箍上嵌紅珊瑚1顆和綠松石3顆。鞘內附插一雙骨筷。藏刀是藏族男人必不可少的佩飾,不僅展示了藏族漢子的彪悍勇猛,也是生活中非常實用的切割工具。
清代火鐮(圖九),長35.5、寬16厘米。鐵質弧形火鐮,嵌于用牛皮制成火鐮袋,袋內常裝有火石和絨草。皮袋正面飾3顆較大的紅珊瑚珠和3顆較小的綠松石,邊緣飾鏤空卷草紋銅條,其上鑲小紅珊瑚珠5顆,間飾綠松石2顆。背面飾有小乳釘8顆和圓形銀泡飾1顆。脊部飾系有皮繩的銅飾,可用繩系于腰間。男人佩戴的火鐮樸實大氣,女子佩戴的則精致小巧?;痃犑遣刈迦藗鹘y(tǒng)的打火器具,隨著火柴和打火機的普及,火鐮已逐漸從最初的實用性走向了純粹的裝飾性。
現(xiàn)代銀腰帶裝飾(圖十),長63、寬11厘米。銀質,皮質帶上兩邊嵌方形乳釘和星形乳釘,中間紅呢條上嵌2個圓形銀泡和1個雙魚鎏金銀飾。帶的一端嵌有鏨刻雙魚、吉祥結、雙鳳等圖案的鍍金銀飾,上嵌2顆珊瑚珠和1顆綠松石,銀飾下端吊7根銀鏈,每根銀鏈中間吊一珊瑚珠,鏈末端分別吊有寶瓶、葉形、雙魚等銀盒墜飾。
現(xiàn)代銀腰帶裝飾(圖十一),長76.5、寬11.6厘米。銀質,大小兩個云形銀牌以3根梅花短鏈相連,銀牌滿鏨卷草和雙魚紋飾,雙魚鍍金。小銀牌中心嵌1顆紅珊瑚、3顆較小的綠松石,上端和兩側各吊一根梅花鏈(其中一根已佚);大銀牌上嵌有一大兩小共3顆綠松石,下端吊5根梅花長鏈,鏈端各吊鍍金吉祥結、蝴蝶墜飾共五個。
五、手飾
現(xiàn)代象牙手鐲(圖十二),徑9.2、高2.2厘米。象牙質,乳白色,圓柱體形,棱邊。通常將其戴于手腕處,有的較小的象牙環(huán)還被當作頭飾。象牙非常名貴,各個民族都常將其雕琢成裝飾品,在歐洲也常作為宗教器物的裝飾。在佛經中象牙也常常出現(xiàn),被人們賦予了避邪納福等特殊的作用,藏族人也十分喜歡佩戴象牙裝飾物。
現(xiàn)代金戒指(圖十三),徑2.5厘米。環(huán)形,圓形戒托上嵌一顆紅珊瑚珠,圍繞戒托邊緣飾有繩紋和壘珠飾。現(xiàn)代金戒指(圖十四),徑1.6、高2.3厘米。鞍形戒面,中央圓托上嵌1顆較大綠松石,其左右佩飾兩顆小綠松石,并飾有花紋。藏族戒指的材質常以金、銀為主,戒面常點綴紅珊瑚、綠松石,其制作工藝樸素,形式較為統(tǒng)一,戒指雖小,卻增添了一份富貴與光彩。
藏族佩飾款式多樣、制作精妙、五彩繽紛,是藏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女性戴著婀娜多姿,男性戴著瀟灑威武,藏族男女老少無不喜愛佩戴。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些美麗的佩飾經過民間匠人之手,與藏族服飾融為一體,具有濃厚的裝飾性和獨具魅力的民族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既展現(xiàn)著藏族人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美的追求,又寄托著他們的美好愿望;既是財富的象征,也成為藏族人信仰、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