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洢
灰蒙的工廠,溫情的民居,空曠的視野,懷念的心情。這里似乎擁有一切童年的記憶,這里是起點,而我,剛好又回到了這里,只期望再看一眼。昔日的小路幽靜依舊,只是路兩邊的野草越發(fā)肆意,彎曲小道越發(fā)幽寂。
我沉默著一路前行,兩邊的墻壁斑斑駁駁,我到處觸觸碰碰不想停下來。墻上一個石塊忽地落了下來,絆住了我的腳步,我下意識地扶住破落的廠房墻壁,卻不料沾了一手油漆。我本有些懊惱,可是此時的陽光正好照在有些頹圮的墻面上,那本是單色的痕跡折射出千變?nèi)f化的色彩,斑斕得猶如我記憶中的顏色。
那兩排肩并肩手挽手的民居里,有一幢是我曾經(jīng)的家。不能說我從小在這里長大,但我那破碎卻歡樂無比的記憶一大半兒都是有關(guān)這里的,甚至我童年生活中最深刻記憶的源頭便是這里。
我記憶中最濃厚的“色調(diào)”便是這老房子的色彩。房子不大,標準的五層民房再加一個小閣樓。正面向陽,背面遮光。記憶中,我最閑適的時光便是在這里度過的。
那時候父母很忙,基本上沒人管我,就算大鬧天宮,頂多也就是外婆一句輕輕的數(shù)落或外公只聞其聲的“威嚇”。而我們仨小孩也就笑嘻嘻地扮鬼臉,然后各自逃竄開去。兒時的記憶里,那會兒的天總是很好,陽光“平鋪直敘”,一點兒也不遮掩,每天的學(xué)習(xí)也就是那么點加減乘除的事兒。于是當白天的光線由樓頂?shù)奶齑耙宦窞⒌降走厱r,我便準備起床。而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都忙自己的事兒去了,這段“無人監(jiān)控區(qū)”便成了我們最好的時光。我便一骨碌起床,與早已等得不耐煩的表兄弟一起玩耍。我們先是撲通撲通地跳樓梯,比比誰跳得更高,然后各自不服輸?shù)囟自跇翘菘?,卻誰也不敢再往更高處跳。于是就圍成一圈談天說地,聊稚嫩的理想,然后放聲大笑。接著沖上五樓的陽臺翻墻扔拖鞋,好奇隔壁為什么沒有大人出來阻止我們胡鬧。最后玩累了還不忘去捉弄一下湊在后門陰涼地打麻將的一群老頭兒。于是身后立馬傳來一連串看似無多少威懾力的數(shù)落聲、拐杖敲地的“硁硁”聲以及顫巍巍“追打”我們的腳步聲。我們一邊急忙“逃離”,一邊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笑聲順著隨地生長的瓜蔓爬過圍墻,在風中飄散,飄散……
更歡愉的,就是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外婆這里總要好好地熱鬧一番。其中端午的記憶最深刻。每逢這一天,幾位巧手阿姨總會紛紛上陣。先是一番忙碌——淘米浸米,沖洗粽葉,切五花肉,掏咸蛋黃,挑選蜜棗,剁香菇末,拌上調(diào)料;然后變著花樣包出各式各樣香甜咸淡不一的粽子。而我們呢,時不時跑到他們身邊瞎喊或幫倒忙,惹來一頓“臭罵”。而外婆從一大早就開始準備那一桌豐盛的菜肴了,還怕我們餓著,隔一會兒就往我們嘴里送小吃。每年這一天,總是一家老小忙忙碌碌嬉笑打鬧,到中午才可以團團圍坐在一起。那一刻我才仿佛真正明白圓桌的意義。一大家子坐成一圈,溫暖又適意!飯后大人們繼續(xù)著他們小別重逢的話題,我們繼續(xù)著我們永遠玩不膩的“鬧劇”……
這就是那抹色彩,房子是主調(diào),房子里的人做了底色,房子里的事是配色;總是這般顯眼,擺在記憶最溫柔的地方;這般五光十色,讓人留戀不已!
恍然回神,日影依舊斑駁。我輕輕摘了幾片草葉,慢慢拭去手上那抹銹跡,轉(zhuǎn)身離去,忍不住又回首留下一聲長嘆,為那早已變了模樣的老地方!
我寧愿一直記著的還是我記憶里曾經(jīng)的顏色!
(作者系浙江省蒼南縣潛龍學(xué)校九年<1>班學(xué)生,指導(dǎo)老師:陳榮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