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
摘 要:隨著國家科技實力與經濟實力的同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出現在了社會的發(fā)展中,不僅為國家建設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道橋施工是國家建設中重要的施工技術,對城市交通運輸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很多道橋工程都提高了對瀝青路面施工的重視,并對相應的施工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篇文章就道橋施工公路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就地再生技術及其應用展開相應的論述,并提出些許觀點,希望能對相關人士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道橋施工;瀝青路面;再生技術
瀝青路面基層施工是道橋公路施工中重要的部分,對道橋整體的質量與穩(wěn)定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在近幾年的發(fā)展中,很多道橋施工團隊都提高了對瀝青路面水文碎石基層施工的重視與研究,并對再生技術的應用技巧和原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是一些道橋工程在實際施工中,不能使再生技術發(fā)揮出最佳效果,導致施工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因此,如何讓再生技術在道橋施工公路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施工中發(fā)揮出最佳效果,成為了很多道橋工程需要考慮的內容。
1 公路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就地再生技術概述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為了保障人們的行車安全,對公路的維修養(yǎng)護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在開展公路養(yǎng)護維修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引用公路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就地再生施工技術,從而大力推動了我國的公路維護工作開展。而此種瀝青路面再生施工技術在我國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是源于某企業(yè)購進了一臺德國維特根碎石基層再生設備,將其應用于公路基層的再生利用施工過程中,其先后在我國的公路線路維修養(yǎng)護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就地再生施工技術也在我國的云南等地得到了廣泛應用。
通過對公路瀝青路面的維修工作開展之前的原始基層材料進行配比取樣研究,按照JTJ057-94的實驗要求,進行重型的基石材料實驗,從而確定最佳程度的基層含水量以及最大程度的密度數據,從而作為公路維修養(yǎng)護工作中的數據。因為再生施工技術設備在不同的行走速度影響之下,對損壞公路的路面級配情況是會隨之改變的。因此在進行公路維修之前,在對原始基層的材料配比取樣的時候,要在就地再生設備施工過程中采取正常行駛的速度,按照再生設備未加水時的路面損壞材料制備試件使用。
2 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就地再生技術的應用要點
2.1 注重對施工材料的控制
提高對施工材料控制的重視,對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就地再生技術的高效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需要施工團隊能夠制定全面的控制方案,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與穩(wěn)定性。首先,施工團隊需要對重要材料的運輸及裝卸進行有效的控制,以免施工材料在運輸或裝卸中出現丟失或損壞情況,阻礙施工的順利開展。
另外,在裝卸材料的過程中,相關工作團隊還要按照規(guī)范的流程步驟進行操作,以免影響施工現場環(huán)境。其次,工作團隊需要對施工材料的質量及型號進行全面的控制。對于材料中存在質量問題部分或者型號有誤的材料,一定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或更換,以此來保證后續(xù)施工的順利開展。最后,工程團隊需要對施工材料的存放地點進行嚴格的控制,尤其是存放場所的溫度和濕度,一定要控制在標準范圍內,以免材料質量受到影響。
2.2 注重就地再生設備的控制
在使用WR2500S就地再生設備的過程中,設備所具備的工作寬度為2.438m,通常情況下按照理論依據碎石基層的最大深度應為500mm,而經過實踐測得再生效果最好的深度范圍應在30-40mm,再生設備的平均運行速度應為9m/min。但是在具體的就地再生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應該根據瀝青路面碎石基層的再生施工技術運用情況設置為6-10min,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施工質量。
而維特根就地再升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應該在車輛行駛的前方,利用拖桿連接水車,持續(xù)保持與再生設備的同步運行,通過水車的水管來給再生設備輸出再生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在再生作業(yè)的一定時間內與水連續(xù)攪拌融合,使得就地再生能夠進人。在水車的內側噴頭噴水量較大的時候,由于造成水車的灑水不均勻,要求施工人員調整噴水噴頭的開關,從而保證均勻地進行噴水作業(yè)。
2.3 注重水泥品種選擇的控制
在對瀝青路面進行維修養(yǎng)護過程中所使用的水泥,一般需要根據其施工環(huán)境的自然氣溫進行選擇,通常情況下在25℃以上,采用凝結時間較長,速度較慢的公路專用水泥,氣溫維持在5-20℃之間,對于初次水泥凝結的時間一般應為3h以上,而水泥的全部凝結時間應該為6h以上的水泥品種。比如在通常情況下,選擇采用的水泥品種就是普通的32.SMPa礦渣硅酸鹽水泥。
2.4 注重公路瀝青路面碎石基層再生設計的控制
在對公路開展相應維修養(yǎng)護工作之前,要針對公路的病害問題、路基結構、路基厚度以及路基所使用材料的類型等多種施工因素進行了解,進而根據車輛的行駛數量以及公路交通的服務質量,以便能夠在實行路面碎石基層再生設計的過程中能夠按照公路的具體施工情況設計再生基層的厚度。
根據公路的相關設計要求,對公路瀝青路面進行維修養(yǎng)護的過程中,要設置相應的路改安全標志,從而維護行車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通過在施工過程中開展放線工作,并且將公路路面上的泥土雜物、飛塵等污染物質清除干凈之后,采用瀝青路面再生設備對瀝青路面的剩余材料進行回收,送至一旁作為備用。
3 結束語
如今,很多道橋工程在進行瀝青路面施工的過程中,都能對再生技術的應用要點與原理進行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對于瀝青路面基層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不足之處和難點問題,相關施工團隊也能根據實際情況,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科學的優(yōu)化方案,提高再生技術的應用效率和質量。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區(qū)的道橋工程,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素或者人為因素的影響,而不能使再生技術在瀝青路面基層施工中發(fā)揮出真正的價值,導致施工質量得不到明顯的提升。所以,提高對再生技術的重視與研究,成為了很多道橋工程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從而為道橋工程的穩(wěn)定開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會民.公路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就地再生技術及其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2017(12):00174-00174.
[2]黃建書.云南公路瀝青路面水穩(wěn)碎石基層維特根就地再生技術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5).
[3]丁繼根.水穩(wěn)基層就地冷再生技術在公路改造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