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君
和平年代,黨員的“特權”是什么?有人理解為玩樂享受,追求豪華辦公室、接受高檔宴請;有人理解為搞特殊化,游離于制度之外、凌駕于法律之上,不受規(guī)章制度約束;有人理解為說話好使,干預司法判決、插手工程項目、爭取政策資金等等。這種扭曲的特權不僅違反了黨紀國法,影響了社會公平正義、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最終還把自己送上了審判臺。
原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調任河北后,不按規(guī)定入住省委統(tǒng)一提供的周轉房,而是住在精心裝修的招待所中,面積800多平米,僅家里保姆和廚師兩年多的工資就達到上百萬元。享受這種特權,是一種恥辱,更是一種犯罪。
共產黨員究竟有沒有特權?《黨章》明確規(guī)定:“除了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比绻f共產黨員有特權,那么這種“特權”應該理解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奉獻”的義務。戰(zhàn)爭年代如此,今天依然不變。
共產黨人的“特權”,特就特在能“看出來”。黨員平時怎樣才能讓別人看得出來?當然不是掛上招牌,貼上標簽,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語行動表現出來。如雷鋒那樣,吃苦在前,享樂在后,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久而久之,不用任何介紹,群眾自然會認出你是一個黨員。開國老將軍蕭克在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引人深思,他說:“戰(zhàn)爭年代,誰是不是共產黨員,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那些作戰(zhàn)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準是黨員?!?/p>
共產黨人的“特權”,特就特在能“站出來”。站出來,就意味著要付出、要奉獻、要沖鋒在前。要吃常人吃不得的苦、受常人受不了的罪。有時甚至要付出生命,在長征途中過雪山的時候,楊得志將軍發(fā)現一位老戰(zhàn)士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衣凍死在路邊,他十分憤怒,命令警衛(wèi)員立刻把軍需處長找來,問一問這個軍需處長為什么不給這位老戰(zhàn)士發(fā)棉衣?這時守在那位老戰(zhàn)士遺體旁的一位戰(zhàn)士泣不成聲地向將軍報告說:“首長,這位犧牲的老同志,就是我們的軍需處長啊,他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傷員,自己卻犧牲了?!边@位軍需處長,正體現了吃苦在前的黨員“特權”。
共產黨人的“特權”,特就特在能“豁出去”。當國家利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時,共產黨員敢于拋棄一切,敢于流血和犧牲生命來捍衛(wèi)黨的事業(yè)、家和人民的利益。董存瑞為了給沖鋒的部隊清除障礙舍身炸碉堡,王杰以血肉之軀掩護戰(zhàn)友,徐洪剛為救助群眾與歹徒展開殊死搏斗……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不勝枚舉,他們在生死關頭為什么能夠豁出去?除了很強的黨性觀念、黨性修養(yǎng)和很高的思想覺悟之外,還因為他們具有共產黨員的凜然正氣、愛憎分明的立場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這種“特權”,是我們黨獲得人民群眾支持擁護的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和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雖然,今天共產黨員不用再背炸藥包,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中,仍然有難關要闖。唯有拿出戰(zhàn)爭年代炸碉堡的那種精神,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才能攻堅克難,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在新的歷史時期,所有的黨員干部,都應該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光榮的“特權”。
(作者單位:漢川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