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廣宇
我們可能離電影《火星救援》中“上火星種土豆”的情節(jié)又近了一小步?!犊茖W》雜志于當地時間7月25日發(fā)表了火星觀測到液態(tài)水湖的消息,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世界讀者的好奇與討論。
此次發(fā)現(xiàn)的具體情況是:意大利科學團隊通過歐洲空間局“火星快車”探測器的雷達數據,發(fā)現(xiàn)火星極地的冰蓋之下有一個巨大的液態(tài)湖泊,跨度約為20公里,位于火星表面下15公里深處。觀測結果雖然并非直接證據,但該研究歷時兩年多才在《科學》雜志發(fā)表,也表現(xiàn)出科學界對其結論的認可。
此次發(fā)現(xiàn)的液態(tài)水湖,屬于持久性水體,不同于單獨的流動水,它有可能會為生命的存在提供長時間的生存條件。西悉尼大學計算機成像、視覺科學和計算天體物理學、計算和信息通訊技術資深講師尼古拉斯.托西爾博士解釋了發(fā)現(xiàn)“火星湖”的意義:“火星極地冰蓋有大量冰物質,就像地球兩極的冰蓋狀況—樣,火星上的液態(tài)水形成了我們現(xiàn)今所看到的干涸河流和湖床,這里可能曾孕育了生物體。”
有了大量的持久水體,是否就會有生命?科學家推測,“火星湖”頂上覆蓋的冰蓋,其附近的溫度約為零下68攝氏度,因此,湖水里必須得充滿大量的鹽類物質,才讓水能在冰蓋之下保持流動,這么大—個“咸水湖”,即使連微生物也不太容易存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吉姆.貝爾在《科學新聞》網站7月刀日刊登的文章中說:“在地球上,這種混合物對生物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
“火里快車”探測器探測液態(tài)湖泊示意圖。圖/ESA
但這并不代表“火星湖”中不可能有生命跡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天體生物學家麗莎.普拉特認為,如果火星生命誕生于過往環(huán)境更加友好的時期,一些生物有可能在今天主動適應氣候的變化,那么又冷又成的水對它們而言,或許也是“舒服”的。它們還是可能存活。
“火星湖”的發(fā)現(xiàn)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而人們關心的另—個問題是,有了水源,這離我們登陸火星是不是又邁進了一步?
除了找到水源、改造水源之外,想要移民火星,未來更重要的是改造火星的環(huán)境讓其宜居。比如改造火星大氣就是第一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則指出,想要改造大氣,火星上還缺乏一個重要條件——磁場?;鹦悄壳澳軝z測到的磁場很弱,強度為地球磁場的0.1%~02%。有了磁場,行星的大氣才能維持,從而為生物體屏蔽來自宇宙空間的輻射。但開發(fā)強度足夠的人工磁場則更是一項遙遠而艱難的任務。
盡管如此艱難,地球上的人們還是想盡各種辦法要實現(xiàn)登陸火星的目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計劃在2035年正式登陸火星。艾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公司則放話說要在2024年實現(xiàn)這一計劃。今年2月,“奧地利空間論壇”組織在阿曼國內佐法爾省的沙漠中進行了一個月的“火星模擬”實驗,他們配合大型機構,測試了包括無人機、機器人漫游車、地震檢測波等在內的多種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幫助尋找火星地下水甚至火星生命。
火星發(fā)現(xiàn)液態(tài)水湖,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進軍火星是困難的,但夢想總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