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茜
之所以選擇食物這個平常之物作為創(chuàng)作的對象,是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搜集物件,家里總是有好幾個盒子用來收集各種自認為很有價值的“藏品”,包括牙刷、梳子等日用品。把食物和各種物件放在一起擺弄,對我來說特別自然,就像找回了自己盒子里那些熟悉的朋友。
這一系列作品被命名叫“清醒生活的平行模式” ,意在著重關注物體與食物的生命,我嘗試將它們從原始情境和功能中移植出去,使得觀者重新審視平淡無奇的事物,以及與每日與事物交互的可能性。人在睡覺(做夢)的時候是一個平行于地平線的狀態(tài),就是Horizontal(水平的),而人醒來之后清醒地生活時是一個直立的狀態(tài),也就是Vertical (直立的)。這個命名暗示了原本的生活邏輯和習以為常的觀看方式被打破,以一種近似夢境的狀態(tài)來感知和體驗日常生活。在這里,生活用品或食物從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脫離出來,暴露幾乎無法識別的欲望蹤跡,并被賦予新的含義。
拍攝時我習慣不斷地觀察和選擇,除了最直接能夠觀測到的顏色、材質(zhì)和形態(tài)之外,我會在大腦里組織畫面,把物件當作主?,帶入不同的場景,想象它們在一連串的動作之后的呈現(xiàn)狀態(tài)——放大、縮小、切斷、組合,加熱、冷凍、水溶、烘干。在制作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比如用烘干機給果蔬脫水,或者用面粉和鍋煮紙漿,在實驗的同時也是在學習和熟悉各種材料的特性和質(zhì)感。
在選擇完合適的拍攝對象后,便開始尋找契合的場景,根據(jù)拍攝對象的屬性,有時我會選取家里室內(nèi)結(jié)構(gòu)的抽象角落,有時會用紙裁切折疊出一個微觀空間。我會同時考慮到它們彼此的功能性,希望物與物在一個全新的語境之下發(fā)生一些近乎荒誕的關系,使觀者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忘記物件本來的定位,感知到圖像中所表達的語言與空間。
最近我在努力做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利用紙漿和石頭結(jié)合起來做一些雕塑裝置,希望我照片里的道具可以跳脫出平面的框架以另一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