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周某和丈夫陸某1987年結婚,陸某在上海開了家公司,生意不錯。結婚十多年后,陸某認識了二十多歲的女子小芳,兩人隨即發(fā)展成情人關系,并一直保持到2011年2月才被周某發(fā)現(xiàn)。周某一氣之下,將陸某和小芳列為共同被告告上了法院,稱丈夫在婚姻存續(xù)期間,擅自動用夫妻共同存款為“第三者”購房,侵犯了其作為妻子的合法權益,請求法院判決兩被告之間的贈與行為無效,判令被告小芳歸還全部錢款。法院一審支持了周某的訴請,判決小芳向周某返還38萬余元。小芳不服,提出上訴,稱與陸某不存在不正當男女關系,38萬元是自己在陸某公司的勞動報酬。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中查明,小芳和陸某的公司沒有簽訂過勞務合同,也沒有工資、提成的約定,所以對38萬元是勞動報酬一說不予采信。根據(jù)雙方確認的手機短信以及匯款記錄等,認定小芳和陸某之間是婚外情關系,小芳取得的大額錢款是贈與款。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的,夫妻雙方應當協(xié)商取得一致意見,故陸某所作的贈與行為應屬無效。2011年10月,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小芳需返還38萬余元。
[評析]根據(jù)《婚姻法》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存續(xù)期間所獲財產,除有特殊規(guī)定外,應為夫妻共同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具有平等的處分權利。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應為無效行為。無償贈與“第三者”財產屬于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處分共同財產,損害另一方財產權益;而且由于第三者是無償取得財產,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甚至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贈與是違反公序良俗、挑戰(zhàn)道德底線、需要譴責的行為。因此,贈與“第三者”財產行為理當認定無效。還有,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對于共同擁有的財產,在共有關系沒有解除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是不應該分割的,對于出軌方擅自無償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除非無過錯方提出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要求,過錯方是無權主張分割的。所以,無過錯配偶方完全有理由要求“第三者”返還受贈的全部財產,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也應當支持全部返還。
[案情]王某某(女)與張某某(男)于2000年9月份認識,之后開始戀愛、同居。2001年5月,王某某經中山醫(yī)科大學深圳生殖醫(yī)學??圃\斷為原發(fā)性不孕,雙方決定采用體外授精方法生育子女。2002年2月19日雙方通過醫(yī)學手段,提取了精子和卵子制造出胚胎,通過代孕產下女孩王某一;隨后,雙方利用原有胚胎,將原有胚胎移植到王某某體內,于2003年2月6日產下一女嬰王某二。2003年11月30日,王某某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其與張某某同居關系、非婚生子女王某一、王某二隨王某某生活、張某某支付撫養(yǎng)費等訴訟請求。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支持王某某的訴訟請求。2011年9月9日,王某某向G市T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經雙方同意由張某某提供醫(yī)療技術,使用原來的受精配子,通過代孕方式,于2008年3月20日生育一名男嬰,取名王某三,由王某某撫養(yǎng)至今,現(xiàn)請求王某三由張某某撫養(yǎng)。本案中,沒有任何證據(jù)顯示“王某三”之出生征得張某某的同意,此舉違背了張某某的意愿。“王某三”之出生,侵犯了張某某的生育選擇權,違背了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和生育倫理原則。G市T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駁回王某某的訴訟請求。G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生育選擇權是我國公民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其中包括生育或不生育子女的權利,這項原則同樣適用于人類輔助生殖領域。張某某應享有生育選擇權,在本案中具體體現(xiàn)為胚胎處置權。張某某是“王某三”遺傳學父親,張某某與王某某共同擁有“王某三”胚胎的處置權,“王某三”之出生應取得張某某的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張某某擁有“不能被迫成為父親”的基本權利。“王某三”之出生,侵犯了張某某的生育選擇權,違背了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和生育倫理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張某某可視為一個單純的捐贈精子者,其對出生的后代既沒有任何權利,也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評:蕾蕾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