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青松 圖/李師傅
歷史上的事情,真真假假,不容易說清楚。許多民間傳說,傳來傳去就被記在了史書里,有的還被編成了戲文、小說,后來的人看了,信以為真,結果鬧出了不少笑話,也造成了不少冤案。今天,咱們就從大宋第一奇案“貍貓換太子”說起。
包拯在民間不僅是婦孺皆知的清官,而且善于斷案。在民間演繹的包公案中,最離奇的一個案件,恐怕就是“貍貓換太子”了。
話說北宋真宗皇帝年老無子,皇后又撒手西去。就在無子繼承皇位之時,他的嬪妃——李妃和劉妃先后懷孕了。誰先生了兒子,誰就是皇后。自知落后的劉妃先發(fā)制人,就在李妃產(chǎn)下皇子之時,指使太監(jiān)郭槐賄賂接生婆,用一只剝?nèi)テっ呢傌埻低祿Q走了嬰兒。劉妃又下令宮女寇珠秘密處死嬰兒,心地善良的寇珠卻通過太監(jiān)陳琳把嬰兒送出宮外,交給八賢王府撫養(yǎng)。
看到貍貓之后的真宗龍顏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不久,也生下皇子的劉妃如愿當上了皇后。六年之后,劉妃之子病死,真宗挑選了皇兄八賢王的一個兒子作為太子。這個孩子,就是當年被換走的嬰兒。
有一天,太子經(jīng)過冷宮,碰巧看到李妃。兩人都不知道實情,只是因為李妃觸景生情,太子同情她的遭遇,于是兩人一齊哭泣。劉皇后得知后,向真宗進讒言,賜死李妃。怎奈李妃命不該絕,幾經(jīng)周折,流落陳州。數(shù)年后,李妃的兒子當了皇帝,劉皇后也成了太后。包拯奉命前往陳州賑災,探得實情,李妃被接回都城,又趁機進宮。包拯和八賢王道出真相,皇帝母子相認。包公主審舊案,最終真相大白。見陰謀敗露,劉太后自盡而死。
“貍貓換太子”的傳說在元雜劇中已有雛形,后來經(jīng)過演繹,成了《三俠五義》里的一段故事。清代末期,這段故事被改編成京劇《遇皇后》《打龍袍》而搬上戲臺,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之后又被改編成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潮劇等多個劇種,廣為傳唱。
戲中的劉太后可謂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那么歷史上真實的劉太后也是這樣的嗎?不是的。這位劉太后名叫劉娥,其實是宋朝仁慈明禮的一位賢后。史書記載,宋仁宗是劉娥的侍女李氏所生。仁宗出生后,當時還是德妃的劉娥將其視為己出,親自撫養(yǎng)。后來,年幼的仁宗繼承了皇位,朝政便由養(yǎng)母劉太后打理。
在長達十一年的主政時間里,她遠外戚、逐小人、親賢臣,做了很多有功于朝廷的好事。李氏在病重的時候,劉太后把她由宮女晉升為宸妃。李氏死后,劉太后又用皇太后之禮厚葬了她。當時,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也不敢說。直到劉太后逝世,有人向仁宗奏報:“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币馑季褪钦f,宸妃乃劉后所害。為了查明真相,仁宗親自開啟了宸妃的棺材,只見遺體穿著皇太后的冠服,膚色如活人一般,哪里有“被害”的樣子?真相大白,仁宗追憶劉太后撫育之恩,不禁潸然淚下。
既然歷史上的劉太后是一代賢后,那“貍貓換太子”中人物的歷史原型到底是誰呢?原來,這件大宋奇案里的皇帝,和明孝宗皇帝朱樘(chēng)的身世相似。朱樘的生母是紀氏,在她懷孕的時候,專寵后宮的萬貴妃命人給紀氏吃了墮胎藥。但紀氏卻在眾人的幫助下,平安生下了朱樘。萬貴妃又派太監(jiān)張敏去溺死皇子,張敏卻將嬰兒藏起來偷偷撫養(yǎng)。
六年后的一天,憲宗皇帝看到自己的白發(fā),感嘆沒有兒子繼承皇位,張敏才趁機向皇帝道出了“萬歲已有兒子”的真相。憲宗皇帝自然是喜出望外,派人去接回兒子,并將他冊立為太子,還封賞了紀氏。不久,紀妃在宮中暴亡,張敏吞金自殺。顯然,這又是萬貴妃的“杰作”。為防太子遭遇毒手,周太后親自把孫子抱回自己的宮中撫養(yǎng),直到他長大成人登基為帝。
明明是一件發(fā)生在明朝的事情,怎么就穿越到宋朝了?
原來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里,女人掌權,自然被世人責罵。明朝人不能直接罵萬貴妃,只好借前朝之事說當朝之事,張冠李戴,于是萬貴妃化身成了劉太后,又被杜撰出“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來。就這樣,劉太后被冤枉了幾百年。自然,這樁歷史冤案,與包公就沒有任何關系了。
在京劇傳統(tǒng)劇目中,有不少和包公有關的戲,像《鍘美案》《鍘包勉》《赤桑鎮(zhèn)》《探陰山》以及上文提到的《遇皇后》和《打龍袍》,這些都叫包公戲。包公一般由凈角扮演。由于包公戲是凈角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包公的臉譜是黑色的,所以凈角大花臉也被稱作“黑頭”。包公戲往往和案件有關,情節(jié)沖突比較強烈,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不過,能夠演好包公戲,對演員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么這么說呢?一是因為包公戲的唱段比較復雜,調(diào)門兒也比較高,需要演員有很好的嗓音條件和深厚的演唱功力。二是因為包公這個人的身份比較復雜,他是朝廷重臣,所以要保持穩(wěn)重和威嚴,但他又是一位嫉惡如仇、愛民如子的清官,所以動作相對比較豐富,不能一直端著架子。在京劇歷史上,金少山和裘盛戎這兩位凈行名家可以說是包公戲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