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廣軍
大別山地處豫、鄂、皖三省邊界,綿延千里,懸崖峭壁,巍峨奇?zhèn)?,南接長江可直趨寧漢,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1921年董必武、陳潭秋派人到信陽建立黨組織,革命火種就開始在大別山蔓延,從此大別山革命的紅旗28年(1921—1949年)不倒,魏然屹立在中原大地。位于大別山區(qū)的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誕生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8年6月8日至11日,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黨員黨性修養(yǎng)培訓班在河南新縣大別山干部學院舉辦,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通過聆聽學院老師講課,參觀瞻仰、重走紅軍路等教學形式,我對這片紅色土地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對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的過程有了進一步了解,更被吳煥先、“紅田”慘案等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感動。他們堅貞不屈的力量來自何處?來自信念。信念是人們在長期人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積淀了一個人多年的生活經(jīng)驗,包含了社會環(huán)境對他的長期影響。信念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
信念之堅定,由下面兩則故事就可知一斑。1924年寒假,吳煥先特地購買了一幅馬克思像帶回家。過年時,他把馬克思像恭恭敬敬地貼在供桌上方,他父親不高興地說:“這是敬祖宗的地方,你貼個外國大胡子老頭干什么?”吳煥先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向他父親宣講:“你要知道,這大胡子老頭可是個好老頭啊,他的名字叫馬克思。他是我們窮人鬧革命的導師,按照他的辦法干,我們就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社會來?!备缸佣藶榇诉€吵了一架。1926年秋,農(nóng)民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吳煥先將幾家佃戶、債戶請到家里,一面向他們宣傳革命,一面將他們的租地契約和債務借據(jù)一把火燒了個干凈。他宣稱,誰租種他家的田地就歸誰所有,從今往后絕不收租逼債。吳煥先信念堅定地跟著共產(chǎn)黨干革命,自己先把自己革命了。這件事在當?shù)匾鸷艽筠Z動,不少紅軍和老百姓稱他是“破家革命,揭竿而起!”信念決定了他投身革命,矢志不渝。他領導了黃麻起義,創(chuàng)建紅二十五軍,堅守大別山革命根據(jù)地、策應中央紅軍逐鹿甘肅。他始終堅守信念,為勞苦大眾,為創(chuàng)造一個新社會,跟著共產(chǎn)黨干革命。
另外一個故事催人淚下。1927年冬天到1928年初,黃麻起義遭受挫折后,當?shù)氐刂髑遴l(xiāng)團勾結國民黨十二軍教導師一個營侵犯新縣箭廠河地區(qū),瘋狂鎮(zhèn)壓革命群眾。在這塊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里先后屠殺了30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群眾,血肉覆蓋在上面,土地被烈士的鮮血染紅,當?shù)厝藢⑦@塊稻田稱為“紅田”。被逮捕的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群眾被以剖腹、挖心、梟首、削皮、火燒、釘樁、凌遲等各種手段屠殺。面對惱羞成怒的敵人,他們沒有屈服。年紀最大的75歲普通農(nóng)民高厚建永遠留在了這塊土地;年僅16歲的女共產(chǎn)黨員肖國清英勇就義,死前留下了“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鏗鏘遺言。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價值基因,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守的政治定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信念是偉大的,大別山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莊都孕育著英烈們的光輝信念。青山有情,流水有情,樹木有情,歲月有情。革命信念將永遠傳承,大別山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的歷史也不會忘記。
血沃中原肥勁草,先烈英靈永長存。吾輩需取多努力,敢接紅旗繼黨魂。
通過在大別山干部學院的學習和英烈們的光輝事跡,我深刻感悟到,信念是偉大的,沒有它就沒有靈魂和精神。我要堅定地做一個雙眼噙滿淚水、永不停止自己使命和責任的傳播者,傳承這世間的信念,讓信念之花開滿大別山區(qū),開滿全中原,開滿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