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簡介:
查一路,安徽省懷寧縣人。 《讀者》雜志簽約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課題組專家。迄今為止,在《散文》《讀者》《雜文月刊》《智慧背囊》《讓中學生受益的100個母愛故事》等海內外數百家華文報刊發(fā)表作品300萬字,刊載作品2000余篇。
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蒼茫,鳥兒離開了沉寂的北方。火燒云沉到山那一邊, 山崗上,風一陣冷過一陣,蒿草在風中蕭瑟。目光越過一道道山梁,一個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挾裹著晚風,逐漸清晰。我和妹妹就在這樣的黃昏,在這樣的山梁上等待父親,還有父親手中的魚。
父親手中提著一尾胖頭魚,這種魚頭重尾輕,是鄉(xiāng)村廉價的魚,很適合我父親的購買能力。父親微薄的工資,要養(yǎng)活一家六口,只能偶爾買這種魚。他很少笑,只在遞給我們拴魚的草索時“嘿嘿”幾聲,在夜色中,牙齒很白,這是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
我飛跑著,把魚交給母親。妹妹在身后搖搖晃晃地追趕。母親接過魚,刮鱗、剔腮、破肚,把整條的魚分成小塊,嫻熟而又忙亂。 當菜籽油的香味混合著松枝騰起的濃煙彌散開來的時候,廚房成了溫暖的心臟,召集一家人圍攏到一起,催促著母親往爐膛添柴?;鹕鄰脑羁谔虺鰜?,母親的影子貼上后墻,忽大忽小,斑駁搖曳。罡風纏繞窗欞發(fā)出嗚咽的叫聲,屋里的溫度升起來,熱量向著寒冷四散突圍。
鍋中的水,沸騰起來了。 “咕嚕咕嚕……”魚開始在水中歌唱, 由一個聲部轉入另一個聲部。這是世間最美的音樂,傳遞口福的信息。大姐在這時也不忘記做弟妹們的表率,裝模作樣地伏在灶臺做作業(yè)。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長辮,眼睛隨著騰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繞著灶臺打架,虛張聲勢,有別于平日里泄憤的爭斗, 而是在幸福的預感中矯揉造作,故作嬌嗔。父親黝黑、冷峻的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 雖然沉默獨坐,而他內心必然掠過一陣陣瞬間的喜悅, 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母親噘起嘴,吹鍋蓋上的蒸汽。揭開鍋蓋,如同揭開一個謎底。魚怎么樣了?母親撒下大把翠綠的蔥絲,鮮紅的辣椒。鍋蓋合上時,她用毛巾環(huán)繞地蓋住鍋與蓋的縫隙,讓蒸汽悶在鍋里, 魚骨就滲出骨髓和異香。
魚熟了, 母親只吃魚湯泡飯。她撥開我們幾個孩子貪婪得交叉著的筷子,挑出一塊大而少刺的魚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們茫然的眼神里走出異香氤氳的房間。
寒冷跟隨著溫暖的小碗,跟隨著母親推開那間草屋的門。溫暖的魚讓盲人爺爺的冰冷的小屋同樣獲得了溫度。老人邊吃邊有淚水涌出,不知是不是太辣的緣故。
同樣是一個冬天的夜晚,這位孤寡老人孤單地走了。臨終前,他告訴在場的人,他慶幸的時刻是那個冬夜, 因為他吃到了我母親送給他的魚。他用手摸著胸口,說: “這里很暖!”
另一個冬天。黃昏,我們不再去那個山崗張望。我父親在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黃發(fā)已經扎成了小辮,我們漸漸長大成人。溫暖只會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門課程,嚴寒來裘時,需要取暖,并且不讓一個人孤單。
名師點評
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