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南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南宋的朱熹,與其說是一個詩人,還不如說是一個思想家。當他還是一個剛會說話的小孩兒時,他的父親就指著天空對他說:“那是天?!毙≈祆淞ⅠR問:“父親,那天空之外又是什么呢?”他的父親很驚訝,一個小小的孩童竟然會追問出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
朱熹五六歲的時候就有了煩惱,想要探究天地之外到底是什么。他一直冥思苦想,差點生病了。
一個勤學(xué)好問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大有所為。朱熹19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展現(xiàn)了他不凡的才華。他用畢生的精力鉆研儒家的經(jīng)典,讓孔孟之學(xué)有了最權(quán)威的解釋。他成了一代大儒,他的著作也成了元明清時期讀書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朱熹去世以后,宋理宗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將他的塑像供奉在孔廟里,受到萬人敬仰。
朱熹的學(xué)問做得非常淵博,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道理。天有天道,人有人道,總之,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鳥獸蟲魚,都有自身的道。一本書不讀,你就缺少了一本書的道理;一件事不去探究,你就不明白一件事的道理。一個人靜下心來,去探尋這些道理的時候,別忘了還應(yīng)該去歸納總結(jié)那個最根本的道理,就如同你去探究倒映在江河湖泊里的那一輪輪形態(tài)各異的月亮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天上那輪月亮才是根本。這就是朱熹探究學(xué)問的辦法。
那么,那個萬紫千紅的春天背后,到底蘊涵著怎樣的道理呢?朱熹也想知道這個答案,于是就在勝日的泗水河畔探尋春天的道理。勝日,就是春光無限、煥然一新的樣子。而泗水,在今天的山東,孔子曾帶領(lǐng)弟子在這里沐浴春風(fēng),這是朱熹心馳神往卻沒有辦法到達的地方。因為在南宋,泗水這個地方已經(jīng)淪陷為金國的地盤,朱熹是不可能去到那里的,就讓他的精神在泗水那里神游一番、探尋真理吧。
你看,那春天的暖陽光芒萬丈,普照大地,令萬物萌芽滋長、搖曳生輝,它東升西落,日復(fù)一日,這是太陽的道啊!再看春天的泗水,冰雪解凍,河水漫延,曲曲折折,奔流不息,哺育萬物,那是河水的道??!再來看那些踏春的人,從少年到白頭,從故鄉(xiāng)到異鄉(xiāng),從小走到大,從南走到北,他們惜春、盼春,春風(fēng)得意,這是人的道??!我們再來看東風(fēng),吹開了杏花,拂過了楊柳,掠過了青草,令萬物復(fù)蘇,那是東風(fēng)的道啊!
詩中有一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你看那春天的泗水河畔,萬物崢嶸,姿態(tài)各異,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理。但是這怎么能讓朱熹迷惑呢?他隨意看看,就能看清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背后,有一個更大的道,那就是春天,因為那個萬紫千紅的世界,就是它的杰作。
(責(zé)任編輯 趙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