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悅
2014年4月11日,“大洋一號”船駛離位于毛里求斯首都的路易斯港碼頭,奔赴我國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qū)執(zhí)行第四航段科考任務。誰知剛出航,翻滾咆哮的海浪就劈頭蓋臉而來,給科考隊員來了個“下馬威”……
惡劣海況中的救生學習
透過舷窗向外望去,海面上白浪滾滾,波濤洶涌,“大洋一號”輕如鴻毛,在蒼茫的大海上劇烈顛簸,左右搖擺,巨大的涌浪拍打在“大洋一號”的船身上,發(fā)出陣陣渾厚低沉的撞擊聲。船艙里各種東西的墜落聲此起彼伏,“吱…嘎…‘咣當”……東西越掉越多,撿起來又掉下去,后來,我們干脆就不撿了,隨它去吧!
按照慣例,“大洋一號”的每個航段都要舉行救生與消防演習。下午兩點,大副徐巍巍在食堂為科考隊員詳細講解了救生衣、救生圈、求生信號燈等各種救生設(shè)備的使用技巧。為了確保緊急情況下所有科考隊員的安全,船上配備了充足的救生與消防設(shè)備,并制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
徐巍巍說,船舶航行期間,可能會遇到碰撞、擱淺、觸礁等危險,但與這些危險相比,火災導致的船舶全損率更高。因此,“大洋一號”配備了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等各種移動式滅火裝置。
隨后,“大洋一號”救生與消防演習正式開始。
“嘟!嘟!”伴隨著一陣急促的報警信號,科考隊員紛紛穿上救生衣,戴好安全帽,按指定路線,有序跑到甲板兩側(cè)的救生艇旁,列隊站好。隨后,船員分作消防隊、技術(shù)隊、救護隊幾個小組,負責探火的隊員身著特制的探火服,進入火場,尋找火源,而滅火員則用滅火器滅火。同時,負責隔離的船員迅速轉(zhuǎn)移火場周邊的易燃易爆物品……演習順利結(jié)束,大家掌握了基本的救生技能,提高了安全意識,為快速有效處理緊急情況打下了基礎(chǔ)。
緊張備戰(zhàn)大洋科教
4月13日,我從沉睡中醒來,看看表,是早上7點鐘了。再看看窗外,“大洋一號”依然在波峰浪谷間劈浪前行。今天是起航幾天來難得的好天氣,天地之間,只有深藍色的天空,薄如蟬翼的云和一望無垠的大海,目睹如此美景,頓覺心胸開闊。后甲板上有許多科考隊員身著工作服,頭戴安全帽,圍在一起討論著什么。原來是首席科學家裝備助理孫元宏和實驗室主任張建華正在對調(diào)查隊員進行甲板作業(yè)及安全培訓。要知道,甲板是“大洋一號”的重要區(qū)域,也是科考隊員的工作“主戰(zhàn)場”,許多大型勘測設(shè)備都安放在這里。
此次培訓內(nèi)容之一是“打繩結(jié)”。不要小看繩結(jié),里面的門道多著呢!操作什么設(shè)備,就得使用怎樣的繩結(jié)手法。一個小小的繩結(jié),直接影響著設(shè)備的安全運行,不能有絲毫馬虎。
下午2點30分,科考隊組織全體調(diào)查隊員進行培訓。電視抓斗、攝像拖體、物理海洋調(diào)查、生物分層拖網(wǎng)、中深鉆……各個專業(yè)項目的現(xiàn)場負責人走上講臺,為隊員系統(tǒng)地講解各個裝備的系統(tǒng)組成、作業(yè)要求和注意事項等,幫助大家了解各自的工作具體需要做些什么。
晚飯過后,我在駕駛臺遇到了隨船氣象預報員張薇。由于這幾天被暈船折磨得夠嗆,因此每次見到她的招呼也變成了“明天海況怎么樣?”從她那里得知,像今天這么好的海況還會持續(xù)幾天,頓時長舒一口氣。
忙碌總是讓時間變得飛快,仿佛從清晨轉(zhuǎn)瞬入夜。望著夜色中波濤翻滾的海面,期待著幾天后,“大洋一號”抵達工作海域,完成探索大洋奧秘的神圣使命。
打響大洋科教首戰(zhàn)
4月15日,隨著巨型“CTD梅花瓣采水器”從“大洋一號”上被緩緩吊放至海水中,中國大洋30航次第四航段科考工作正式啟動!
CTD是大洋科考中的常規(guī)調(diào)查項目,CTD是電導率、溫度、深度的英文縮寫,是一個測量海水溫度、電導率(鹽度)、壓力、溶解氧的自動記錄系統(tǒng)。這個神奇的梅花瓣采水器由24個8升的采水瓶組成,每到一定的深度,采水瓶就會自動開啟,采集海水樣品。同時,不同深度海水的多項物理指標會實時顯示在實驗室的電腦中。
這天清晨,“大洋一號”抵達預定工作區(qū),第四作業(yè)組組長劉為勇和第一作業(yè)組組長鐘路先后帶領(lǐng)組員們穿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在甲板上仔細檢查過設(shè)備狀態(tài)后,開始布放CTD采水器,大家各司其職,配合默契,“笨重”的采水器很快被推到了船舷邊,吊掛在一個巨大的紅色絞車鋼纜上,緩緩沉入大海。
CTD采水項目現(xiàn)場負責人王淵介紹,科研人員會在這個站位進行兩次CTD海水采樣,一次是下潛至水深200米處采集近表層水樣,另一次是下潛至水深3 365米處采集近底層水樣,并獲得該區(qū)域海水溫度、鹽度、溶解氧等物理參數(shù)的垂直剖面,為下一步在熱液區(qū)獲取數(shù)據(jù)提供背景物理場。
首次操作比較順利,CTD采水器緩緩下沉到水深200米的位置,采水、回收,一氣呵成,毫無滯怠。但是第二次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隨著CTD采水器越沉越深,采集的數(shù)據(jù)也越來越多,但在海流和洋流的共同影響下,吊掛CTD采水器鋼纜的傾斜角越來越大,越繃越緊,絞車在水深約2000米的位置突然出現(xiàn)故障,停止了工作。
情況危急,科研人員必須馬上進行搶修。頭頂著炎炎烈日,他們反復測試,最終發(fā)現(xiàn)水文絞車的保險絲壞了,成功排除故障后纜車恢復正常工作,CTD采水器再次向海底發(fā)起沖擊1
14時30分,CTD采水器回收到甲板,科研人員按照取樣程序,小心翼翼地將這些來之不易的樣品裝進容器,帶回實驗室研究……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