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桂林
乾隆皇帝不光詩寫得多,所擁有印章的數(shù)量也無人能與之匹敵。故宮中就收藏了一枚他在退位時用和田玉刻的印章。由于印章太重難以搬運,所以一直被藏在地下庫房,平時很少拿出來公開展示。
有一天,中央領(lǐng)導來故宮博物院視察,院長單霽翔覺得機會難得,于是就讓工作人員將這個“形象”大為受損的印章搬了出來。工作人員一邊不情愿地搬,一邊建議院長三思而后行,可不能讓領(lǐng)導看到這印章背后的“陰暗面”,否則怪罪下來,大家吃不了都得兜著走。
但單霽翔卻不慌不忙,偏要顯擺“丑陋”的一面,而且請大家把印章擺在顯要處,為的就是讓領(lǐng)導看到印章?lián)p壞的全貌。然后,他迎面走向領(lǐng)導,如實匯報由于保管不善,印章的印殼已破敗不堪的情況。領(lǐng)導詫異地問:“這么貴重的文物,為何保管不善呢?”
單霽翔解釋說,由于庫房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保管水平落后,當時的保管設(shè)施條件只能設(shè)定一個固定的溫度和濕度,然而這樣的條件更多的是為了保護一些特別珍貴的字畫,而其他類型的文物則沒有被考慮在列,是故這枚印章就成了“受害者”之一。
領(lǐng)導思索良久,問單霽翔,如果改善保管設(shè)施,估計需要多少錢。單霽翔早已成竹在胸,說需要4個億。領(lǐng)導一聽這話大為吃驚,但再仔細一想,如果沒有辦法保護下去,損失將會更大。
領(lǐng)導接著問道:“地下庫房有多少文物?”“90多萬件,面積22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庫房,可是設(shè)施簡陋,安全隱患問題嚴重,里面霉味撲鼻,人不好受,長存于世的經(jīng)典文物也不好受啊……”單霽翔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領(lǐng)導很快同意了單霽翔的改善方案并做出批示:“上對祖先,下對子孫,我們這代人要對中國文物負責,一定要把這件事在當代做好!”
單霽翔敢于在領(lǐng)導面前“擺丑”的作風,讓他成功解決了故宮很多由來已久卻沒法解決的大問題,他不拘一格、雷厲風行的做事方式也讓他成為最受大家喜愛的院長。自2012年單霽翔上任為故宮院長以來,他大刀闊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是600年來第一個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屋的人。2016年,單霽翔獲得“2015中華文化人物”獎。他說一定要讓領(lǐng)導看到“不光彩”的地方,這樣領(lǐng)導的責任心才會油然而生。
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不是去掩飾、修飾問題的存在,而是要敢于直面問題并火速解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