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大巴車要開動的時候,我爸站在車外,雙眼通紅地沖我喊道:“我告訴你,你要是敢去復讀,我就跟你斷絕父女關(guān)系!”
彼時,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剛剛出來,而我毫無懸念地“光榮”落榜。幾乎是在同一時刻,我便卷了鋪蓋跑去市里的高中報名復讀。除了我媽,我沒有告訴家里的任何一個人。
我爸總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根本沒有用,他還說我一出生就長著反骨。在我爸眼中,我發(fā)動的所有戰(zhàn)爭都是小兒科,因為他總有辦法降服我,除非是在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就像我偷偷跑去市里復讀。這件事讓他氣惱了好長一段時間,可他還是不知道,我之所以要復讀并不是為了忤逆他,而是不想順從他所有的計劃。
那一年,我18歲。我從一個“假小子”迅速轉(zhuǎn)變成一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小淑女,我的成績在這樣的轉(zhuǎn)變中越來越好。我在本子上重重地寫下:努力了這么久,一定會有回報。
復讀的時光并不好熬,沒完沒了的試卷和書本在我眼前不停地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半夜看書看到頭痛的時候,我就猛地搖幾下腦袋,搖得麻木了,就不痛了。宿舍里對面床鋪的燈亮著,我也不敢睡覺,我怕我睡著了,會再一次體會到高考落榜的那種痛。當然,更怕的是我父親給我設(shè)計的條條框框。
我真切地感受到復讀的艱難,也當真過得委屈。以前,我從沒想過生活是這樣的——完成一個夢想需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碾壓。好在最后我以勝利完結(jié),避免了一種被安排的人生,逃到了離家鄉(xiāng)很遠的地方讀大學。
大三那年,學校給了我一個去臺灣做交換生的機會。我本想跟我爸商量,可最后還是背著他填了申請表。我能夠想象得到,他若是知道了這件事,一定會用一籮筐的理由來阻止我。
好在申請辦得很順利,等到我爸知道這件事時,我已經(jīng)買好了去臺灣的機票。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他并沒有像當年那般情緒激動,只是一個勁兒地怪我沒有早一點兒告訴他,害得他一點兒準備都沒有。
再后來,我在臺灣用電腦和父母遠程視頻通話的時候,我媽揭我爸的短,她說:“你爸現(xiàn)在可喜歡在別人面前夸你了,說丫頭有能耐,讀書拿獎學金,寫小說賺稿費,還被學校推薦去臺灣讀書……”我媽說著說著,聲音就低了下去,我聽見我爸在一旁哽咽。
其實,我明白我爸是愛我的,希望我過得好,舍不得我受委屈,他總以為他為我安排了一條康莊大道,卻沒想到我根本不領(lǐng)情。
我也曾經(jīng)像很多人一樣,5點起床去早餐店兼職,晚上11點做完家教走路回住所,也曾在寒暑假去過工廠、酒店受人白眼。我努力地活,認真地活,玩命地活,就是想著有一天能不在800字格子信紙般的條條框框中枯燥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最后我發(fā)現(xiàn),越長大越孤單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我們的靈魂生長得越來越完整,越來越任性,越來越無法接受那些因彼此不理解而造成的情感浪費。
甘苦與共,本就是生活的味道。但愿我們曬干后的骨頭還能生火,還能為夢想添一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