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同游大涼山,“帶出”一個學校
2010年,余婷就讀于武昌首義學院。余婷思想開朗,敢闖敢干,她和男友張明安都是獨生子,家境都不錯。他們知道創(chuàng)業(yè)難,于是在讀大學的時候,他們就在雙方家長的支持下共同開辦了一所屬于自己的藝術(shù)培訓學校,專為藝考生進行傳媒、美術(shù)、書法培訓,掙到了第一桶金。
2015年夏,余婷注冊了“子墨藝高”教育公司,準備大干一場。2015年秋,余婷在網(wǎng)上偶然看到了一則新聞:在彝族聚居的四川大涼山里,有許多特殊的貧困兒童,他們地處偏遠,大多失去雙親,生活貧苦??吹竭@些,余婷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為了一探究竟,余婷拉著男友張明安一起去了大涼山。在那里,生活艱苦的彝族孩子們清澈質(zhì)樸的眼神,一下打動了余婷和男友的心。他們決定告別過去的那種生活,投身到更有意義的事業(yè)當中——開辦一所公益學校,把孩子從山里帶出來,讓他們見到外面的世界。余婷的想法遭到了身邊人的反對,但是余婷卻認為“我能行”。
在男友張明安的支持下,他倆奔波于湖北和四川兩地,一方面利用自己開辦藝術(shù)學校的經(jīng)驗,為孩子們建起了慈善學校;一方面協(xié)調(diào)當?shù)卣块T辦理好孩子們的戶籍學籍登記手續(xù),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辦好了各種手續(xù),將70位彝族孩子分批接到武漢安家落戶。
走出大山的彝族孩子第一次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然而,這些孩子沒有漢語能力,語言的不通讓他們無法進入正常學校學習。這群孩子中,最小的4歲半,最大的16歲。這些孩子有的父母雙亡,有的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jīng)]有撫養(yǎng)能力或者不知所終,再加上語言的障礙,都成為他們在新環(huán)境下生活的難題。
管吃飯管學習,70個孩子一個“媽”
為了照顧好孩子,余婷還招募了4位富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一起分年級為彝族孩子們開設語文、數(shù)學、英語、美術(shù)、舞蹈等課程。除了教孩子們文化知識和藝術(shù)課,余婷和老師們還要兼做孩子們的“爹媽”。
給孩子們做飯,教孩子們排隊,教孩子們洗臉洗手,事無巨細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好習慣。晚上睡覺時,余婷隔幾個小時就要查房給孩子們蓋被子;孩子生病了,余婷像母親一樣照顧他們。不厭其煩地帶他們看病打針吃藥。除悉心護理之外,她還定期組織學生體檢,查出什么疾患也給予相應就診治療。
一位叫木扎的女孩子,剛來到武漢時,沉默寡言,常常一個人坐在樓梯上發(fā)呆,一整天不言不語。有一次,余婷在和她聊天后,她說時常懷念起在家鄉(xiāng)的日子,在放馬的草原上放聲歌唱,在種土豆的大地上哼著小曲。發(fā)現(xiàn)木扎天生一副好嗓子之后,張明安和余婷決定送她去上聲樂課,為她請圈內(nèi)著名老師培訓,為她尋覓舞臺演出的機遇,希望她能有一技之長。
慢慢地,木扎變得開朗了,休息的時候她會帶著同學們,一起在宿舍唱著歌,聊著天,少年的時光也慢慢恢復了彩色的光芒。原本就是能歌善舞的孩子,他們的唱歌天賦很快會被發(fā)掘。當木扎在2017年《出彩中國人》的舞臺上穿著翩翩白衣,唱起《隱形的翅膀》時,小小的身體里爆發(fā)著巨大的感染力,那雙含淚的眼睛讓不少人動容。
播撒夢想的種子,堅守換來晴天
對于余婷來說,70個孩子的花銷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從2016年3月到12月底,房租、水電、工資等開支總計超過120萬元。舊校舍面臨拆遷,新校舍的租金加上必要的修整,又是一筆大開支。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地點,加上家庭的突發(fā)變故,有段時間余婷整夜都睡不著,想放棄,但是不敢,“我放棄了,這些孩子怎么辦?”
由于精力有限,去年12月藝考結(jié)束后,余婷選擇放棄運營原有的藝考培訓機構(gòu)。如今,這些彝族孤兒的支出都來自她和男朋友經(jīng)商和投資的收入。
余婷與男友張明安聲氣相同心善相知,創(chuàng)辦這所學校后,他們也會因為分歧吵架,但又因共同的目標和好。他們沒有住在武漢的婚房,長期住在學校,希望能給孩子們更多的安全感。2016年的金秋,兩人準備攜手步入婚禮殿堂??墒侵粸椤把矍暗氖绿唷?,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完婚。
有段時日,一些不理解的人對她的善舉提出非議,她淺笑安然,“其實很多事我們并不需要做給別人看,我只知道,我走的路是正確的,那就應該堅持?!睂τ诤⒆觽兊奈磥?,余婷有著十分清晰的想法,能考上大學的孩子,她會繼續(xù)幫扶深造。沒考上大學的孩子,她會送他們?nèi)W一技之長,讓他們好好生存,有個理想的人生。
堅守換來一片晴天。余婷和孩子們的故事引起更多人關(guān)注,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找到他們的學校,希望幫助這些孩子。
(摘自《知音·海外版》2018.8 上半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