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縱橫家,表面上對世事洞若觀火,揆情度理,實際上不過是帝王肚子里的蛔蟲。
很顯然,順著對方的心思去說服,比僅僅貼著事情的走勢的勸導更有意義。
這時候,對方不是在意你站得有多高,而是離得有多近。人只有內心安妥了,才愿感受對錯,才會看清是非,才能明白勸說者的良苦用意。
從熱烈回到冷靜,從感性回到理性,從對抗回到接納,其實就是從各自的居高臨下回到了彼此的平起平坐。
這樣,勸的人勸得推心置腹,聽的人聽得如沐春風。
勸下一個頑固不化的人,看見的是言語的高明。
勸下一個對生活絕望的人,觸摸到的是勸說者靈魂的高貴。
前者,能言善辯就夠了。而后者除了這些,還需要道義、良知和愛。自然,在這些閃爍著智慧光澤的語言里,滿盛著的,是人世的溫暖和慈悲。 (摘自馬德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