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水
(杭州千城建筑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當前,主流建筑師在巨大的經(jīng)濟潮流中隨波逐流,非主流的實驗性建筑師揣著情懷找個別灘頭也是無力回天?!敖ㄔO的大躍進,量的巨大壓力,讓不論是清醒還是盲目的建設方與建筑師,在這場運動中都是疲于生產(chǎn),缺乏充足的時間來思考、來學習?!盵1]非“行伍出身”、話語權在握的建設方,根據(jù)自己理解的建筑美學標準,不斷地給建筑試穿各種花色、各種質地的外衣,讓千奇百怪的一棟棟建筑矗立于中華大地。
筆者公司設計完成的“臺州市月湖小學”(圖1),從建筑審美的角度來說,有些設計手法可能有點夸張;但自2017年秋期開始招生、投入使用以來,受到了學生們、老師們和家長們的多方好評。作為一個建筑學人,筆者從建筑學專業(yè)的角度為您解讀建筑設計的構思與歷程。
圖1 正立面主入口
“對于大多數(shù)建筑設計項目來說,建筑師客觀上扮演著一個代理人的角色,游走在各個部門、工種之間進行協(xié)調,而不是‘建筑美’真正的決策者,更不是塑造者?!苯ㄖO計方案首先要獲得委托方各個部門領導的基本認可,才能付諸實施;然而,各個部門領導往往是各抒己見,意見也很難統(tǒng)一;為了促成項目的盡快落地,這就需要建筑師多方周旋,各個擊破,最終形成定案。
臺州市月湖小學是臺州灣循環(huán)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以下簡稱“集聚區(qū)”)新區(qū)開發(fā)的第一個公共建筑,是招商引資、吸納人才的配套工程,以期解決落戶人口孩子們的上學問題。為了達到吸人眼球的標志性,南向主立面務必要求宏大、氣派。經(jīng)過多家建筑設計單位的投標角逐,筆者公司的設計方案(圖2)中標入選,建成以后的效果(圖3)與投標方案基本吻合。
圖2 正立面投標時的效果圖
圖3 正立面全景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自然界是趨向于差異的對立,協(xié)調是差異的對立產(chǎn)生的,而不是由類似的東西產(chǎn)生的。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葉及動物的軀干和四肢等,都呈現(xiàn)出一種主和從的差異?!边@就啟示人們:在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中,各個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區(qū)別的,它們存在著主和從、重點和一般、核心和外圍的差異。
在臺州市月湖小學的正立面設計中(圖2、圖4),左側的教學樓和右側的行政綜合樓侍立兩廂,處于從屬的位置;而中央校園的主入口自然就成為了主要的位置。為了凸顯主入口的恢弘、大氣,本設計夸張地運用了巨型柱廊門廳,以正中照壁為中心,兩側建筑立面完全對稱,強調了主入口中軸線的主體地位。而柱廊頂部中央高高的女兒墻,遮擋了放置在里側的兩側建筑VRV集中空調的室外機。雖然通過兩側的對稱形式,中央低矮的門樓也可以彰顯中軸線的主體地位,但是這樣的處理畢竟不夠氣派。作為一個小學,巨大的柱廊門廳失去了親切與溫柔,多了一份挺拔與崇高,但畢竟也是滿足了新區(qū)第一個建筑設計項目振奮人心的“消費”需求。
圖4 紅色、坡頂正立面
“權力美學的歷史要比商業(yè)美學悠久得多,從宮殿的建造,城市格局的劃分,里面都體現(xiàn)著權力的控制欲和所著力表現(xiàn)的權威感。從埃及金字塔到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無不是權力美學發(fā)生作用的結果?!睙o可厚非,誰有話語權,最終建成的模樣就是誰想要的結果。在業(yè)主巨型入口需求的框架下,我們盡可能地、努力地完善著這個設計方案。
圖5 紅色、平頂正立面
所謂的尺度感,一般不是指真實的尺寸和大小,而是指給人們感覺上的大小同真實大小之間的對比關系。對于月湖小學的主立面來說,良好的尺度感就是,雖然是個巨型的柱廊門廳了,怎么樣才能讓它感覺稍微小一點、稍微親切一點,與小學生的年齡更相稱一點?由于中央門廊左右向跨度非常大,如果降低門廊的頂部標高,降低空曠感,比兩側4層建筑還低矮的話,就會有縮著脖子的感覺,不夠硬朗、不夠氣勢。但從首層平層進入的話,個子還不夠高大的小學生確實會感覺到自身的過于渺小(圖4)。
為此,我們在主入口設計了直達2層的大臺階(圖2、圖5),大臺階的功能作用是串聯(lián)起整個立體交通的重要疏散路徑,2~4層可以直接通過2層平臺進出各個班級;從形象上來說,站在2層大平臺上的小學生,離柱廊頂部的距離接近了很多,除了有俯瞰前廣場的良好視野之外,柱廊的壓迫感也得到了大大的削弱。同時,我們在底景處設計了巨大的照壁(圖6),一方面鏤空的照壁遮擋住了遠處高層住宅的立面,也防止校園被一眼看穿,無任何“期待”,另一方面讓大平臺與柱廊頂棚之間有了過渡與呼應,削減了無遮攔的空曠感。再者,“拾階而上”的大臺階也寓意著邁向知識的殿堂,三五成群的學生可以奔、跑、走、跳,也可以坐在臺階上看書、交流,當然也是拍畢業(yè)照的好所在。這些特色設計,都將會成為小學生們成人后記憶的焦點,留下小學時代的美好回憶。
圖6 底景照壁(照壁遮住了后面的住宅)
協(xié)調的比例可以引起人們的美感。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數(shù),數(shù)的原則統(tǒng)攝著宇宙中心的一切現(xiàn)象。該學派運用這種觀點研究美學問題:在音樂、建筑、雕刻和造型藝術中,探求什么樣的數(shù)量比例關系能產(chǎn)生美的效果。相同比率法認為,若干毗鄰的矩形,如果它們的同向對角線互相平行或異向對角線互相垂直,就是說它們都是具有相同比率的相似形的話,就可以產(chǎn)生和諧美的關系。
圖7 去百葉、加花磚正立面
圖8 加線口、去臺階紅色正立面
在月湖小學的正立面設計中(圖7、圖8),我們通過一系列“長寬比接近”的矩形,使得比例關系得到了基本的協(xié)調。這一系列的矩形是:左右兩側所有矩形的窗戶,左側矩形教學樓的整體立面,右側矩形行政綜合樓的整體立面,矩形柱廊的邊界外框,矩形中央洞口的景框,矩形的照壁,等等。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矩形具有共同接近的“相似比”,使得正立面的比例關系取得了初步的和諧與統(tǒng)一。
自然界中的許多事物或現(xiàn)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變化或有規(guī)律地重復出現(xiàn),因而激起人們的美感,這種美通常稱為韻律美。古今中外的建筑,不論是單體建筑或群體建筑,乃至細部裝飾,幾乎處處都有應用韻律美造成的節(jié)奏感,這也就是人們常把建筑比喻為“凝固音樂”的原因。起伏韻律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使之變化如波浪的高低起伏等;連續(xù)韻律是以一種或幾種組合要素連續(xù)安排,各要素之間保持恒定的距離,可以連續(xù)地延長等;交錯韻律是由三個或更多的要素作多向交織、穿插構成等。
圖9 深紅色正立面
月湖小學的正立面設計中(圖2、圖4、圖5、圖7、圖8、圖9),我們進行了多種方案的推敲,但每種方案都保持著美學設計中的韻律關系。不論哪種方案,正立面中的左、中、右三大塊面都是通過4條豎向深色系的條塊來進行分隔,也可以認為是左、中、右三大塊面鑲嵌,凸顯在后面整個的深色系塊面之上,如此就形成了輕、重、輕的起伏韻律;而左側教學樓和右側行政綜合樓的窗戶都是完全一致的,這種連續(xù)韻律的設計可以獲得非常強烈的節(jié)奏感、音符感;在江南園林建筑中式元素粉墻黛瓦灰色系的設計方面,我們設計了檐口煙灰色的鋁板壓頂,窗戶洞口周邊煙灰色的鋁板窗套,柱廊頂部如古代管帽帽翅般的青磚飾面,柱廊兩側外廂內退虛化的豎向條窗,柱廊兩側內廂小青磚梅花磚砌法形成的豎向條塊,在柱頭柱礎墻裙部分采用青磚貼面,在柱身的頂部設計了青灰色的中式壁燈,在窗戶非開啟扇的固定窗扇外側鑲嵌用煙灰色鋁合金方管打造的中式花窗線條等(圖10),如此種種的設計讓江南園林建筑的中式元素反復地出現(xiàn),形成了交錯的設計韻律。
圖10 鏤空梅花磚及窗飾細部
我國的古代建筑,無論是單體建筑的色彩運用還是群體建筑的色彩組合搭配,都是非常成功的,并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色彩系統(tǒng)。朱白色系配上灰瓦很可能是唐朝建筑的主色;宋朝流行的青綠系統(tǒng)使檐下顯得森肅清冷;明朝宮殿黃綠瓦面、青綠梁枋、朱紅墻柱、白色欄桿的風格,更成為中國古代木構建筑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典型色彩特征。除了觀感之外,色彩還有著一系列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對光的反射系數(shù)都是不同的,這就是色彩的物理作用;色彩在裝飾城市建筑的同時,也在不同的建筑之間和同一建筑的不同組成部分之間起著重要的區(qū)分標識作用;色彩的情感作用是從人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及需要出發(fā),賦予城市建筑冷暖的一種抽象意義;色彩還是一種文化信息的傳遞媒介,它含有人們附加在其上的內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民族、城市的觀念,稱之為色彩的文化作用。
建筑色彩是城市景觀中的主體部分,因而,建筑色彩相應地成為了城市色彩的主角,它的處理得當與否直接影響了城市色彩的美。月湖小學是集聚區(qū)的首座公共建筑,將直接影響并引導著新區(qū)整體的城市色彩設計。集聚區(qū)是臺州沿海產(chǎn)業(yè)帶的核心區(qū),包括臺州濱海汽車基地、金屬再生園、臺州灣循環(huán)產(chǎn)業(yè)物流中心項目等一系列的產(chǎn)業(yè)工程,區(qū)域色彩應該以產(chǎn)業(yè)工程的灰色系為主導色彩。但作為學校建筑,有人提出很多歷史悠久的高等學府應用紅磚,感覺很神圣、崇高,為此我們也進行了多種紅磚的嘗試(圖4、圖5、圖8、圖9、圖14);也有人提出,學校建筑應該安靜、肅穆,應該采用灰色系(圖11、圖12);還有人說,淺黃色比較高貴、祥和、溫文爾雅(圖13);這么多的想法都是沒有錯的,更是美好的。至少,我們有很多人在思考建筑的色彩了,建筑美學在被重視、在被消費了,這不能不說是社會的一個巨大進步。
圖11 深灰色正立面
圖12 淺灰色正立面
圖13 淡黃色正立面
圖14 淺紅色正立面
通過十幾輪的“穿衣戴帽”,最終,我們說服爭論的各方,以工業(yè)園區(qū)的銀灰、江南建筑的黑白灰,表達了學校建筑明快、嚴謹、整潔、幽靜、素雅、低調、恬靜等建筑色彩美學的設計理念。
在這個多元與繁榮的幸福時代,各種現(xiàn)象五彩紛呈、目不暇接,筆者覺得沒有必要抱殘守缺,要以更加廣闊的胸懷接納對于傳統(tǒng)建筑美學自身學術性、獨立性、純潔性的各種質疑與挑戰(zhàn)。曾經(jīng)的“經(jīng)典”痛心地淪為“混搭”,如果社會一直在接受“混搭”,那么我們的“經(jīng)典”可能就不再是“經(jīng)典”了,可能延續(xù)我們傳統(tǒng)與文化的基礎已經(jīng)開始變遷了。
正是因為建筑美學被大眾化了、平民化了,才聽到了更多異樣非主流的聲音。當前,建筑美學被擺到了平常人的飯桌,來作為“家常便飯”的談資,至少說明普通人都在關注自己的建筑審美價值了。“明星建筑”作為太陽存在,粗茶淡飯的“布衣建筑”像漫天的星辰也會是活得自我感覺良好的。當代被消費的多元化的建筑美學,也許“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