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進,魏正闊,晏大學,胡濤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湖北 襄陽441000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由于乳腺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癥狀,B超和鉬靶等篩查手段也難以發(fā)現(xiàn)較小的病灶,所以目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為進展期乳腺癌并需要進行乳腺癌根治術(shù),嚴重者甚至錯過了手術(shù)切除的時機。新輔助化療是臨床治療無法手術(shù)切除的晚期乳腺癌的主要輔助方法,該治療方式不僅能夠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瘤體體積、降低腫瘤分級,還能夠爭取手術(shù)切除機會[1-2]。但是,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的組織和臟器造成損傷,抑制免疫功能。因此,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輔助化療的過程中,應(yīng)當進行必要的支持治療以保護臟器功能,改善免疫功能。脾多肽是從健康小牛脾臟組織中提取的混合制劑,含有多肽、氨基酸、核酸、總糖等成分,對免疫功能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3-4]。本研究分析了脾多肽輔助化療對乳腺癌患者腫瘤負荷、免疫功能及不良反應(yīng)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確診并治療的9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經(jīng)乳腺穿刺活檢確診為乳腺癌,TNM分期為Ⅱb~Ⅲ期,排除Ⅰ~Ⅱa期乳腺癌、炎性乳腺癌以及惡性腫瘤遠處轉(zhuǎn)移、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據(jù)是否接受脾多肽輔助治療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觀察組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方案(TAC)化療聯(lián)合脾多肽輔助治療,年齡(49.5±6.9)歲;TNM分期:Ⅱb期22例,Ⅲ期25例;浸潤性導管癌32例,浸潤性小葉癌1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TAC方案化療,年齡(49.1±6.5)歲;TNM分期:Ⅱb期20例,Ⅲ期27例;浸潤性導管癌30例,浸潤性小葉癌17例。兩組患者年齡、腫瘤TNM分期及腫瘤分類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按照TAC方案進行化療:多西紫杉醇75 mg/m2,靜脈滴注,第1天,表柔比星65 mg/m2,靜脈滴注,第1天,環(huán)磷酰胺500 mg/m2,靜脈滴注,第1天,21天為一個周期;化療期間給予地塞米松,每次4 mg,每天2次,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化療的同時給予脾多肽進行治療:將脾多肽注射液10 ml加入5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化療周期第1~14天給藥。兩組化療均進行4個周期。
治療9周后,采集兩組患者的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得到血清。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試劑盒測定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類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TSGF)、組織多肽特異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specific antigen,TPS)的含量,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測定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的含量,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谷丙轉(zhuǎn)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含量。
治療9周后,采集兩組患者的外周靜脈血5 ml,EDTA抗凝,在流式細胞反應(yīng)管中加入CD4、CD25、CD127、CD45RA、CD45RO的熒光抗體10 μl,而后每管加入抗凝血50 μl,避光孵育20 min后加入溶血劑A 600 μl并充分混勻,加入溶血劑B 260 μl并再次混勻。充分溶血后,加入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4 ml并離心,棄去上清并用500 μl PBS重懸細胞,在流式細胞儀上測定CD4+CD25highCD127lowTreg細胞、CD45RA+T細胞、CD45RO+T細胞的含量。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CA125、CA153、CA19-9、TSGF、TPS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9周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CA19-9、TSGF、TPS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測定量的比較(U/L,±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測定量的比較(U/L,±s)
治療9周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體液免疫分子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外周血中細胞免疫指標CD4+CD25highCD127lowTreg細胞、CD45RO+T細胞水平均低于對照組,CD45RA+T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中ALT、AST、GGT、Cr、BUN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3)
TAC方案是乳腺癌患者常用的新輔助化療方案,能夠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瘤體體積、降低腫瘤分級并爭取手術(shù)切除機會[5-6]。但是,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的組織和臟器造成損傷,抑制免疫功能,因此需要聯(lián)合使用必要的支持治療藥物。脾多肽是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生物制劑,其有效成分是從健康小牛脾臟組織中提取得到的多肽、游離氨基酸、核酸、總糖等,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B淋巴細胞以及T淋巴細胞的成熟,激活未致敏的淋巴細胞。除了上述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外,脾多肽還能通過抑制細胞內(nèi)糖酵解的方式來減少腫瘤的能量來源,阻礙細胞周期的進行,抑制細胞的增殖,進而起到抑癌作用[7]。在本研究中,在TAC方案化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進行輔助治療,旨在發(fā)揮脾多肽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以及抑癌作用。首先,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肝腎功能指標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血清中ALT、AST、GGT、Cr、BUN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脾多肽注射液用于乳腺癌的治療安全性理想,不會增加肝腎負擔并造成功能不全。
表2 兩組患者免疫相關(guān)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免疫相關(guān)指標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肝腎功能相關(guān)指標(±s)
表3 兩組患者肝腎功能相關(guān)指標(±s)
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是臨床上評價腫瘤負荷程度的常用方法,腫瘤細胞增殖越活躍、腫瘤負荷越大,分泌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腫瘤標志物也越多。CA125、CA153、CA19-9、TSGF、TPS是診斷乳腺癌并評估病情的常用腫瘤標志物。CA125和CA19-9對乳腺癌診斷的特異性相對較低,在多種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清中均會顯著升高;CA153對乳腺癌的診斷具有較高特異性,在乳腺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血清CA153的生成顯著增多[8];TSGF是由腫瘤細胞產(chǎn)生的一類較為特異的細胞因子,其主要作用在于干預腫瘤生長、浸潤及血管新生的調(diào)節(jié)且與腫瘤負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9];TPS是上皮腫瘤細胞的標志分子且與細胞增殖的活力直接相關(guān)[10]。為了明確脾多肽輔助治療對乳腺癌生長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含量,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CA19-9、TSGF、TPS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脾多肽輔助治療能夠改善TAC化療方案對乳腺癌的殺傷效果,降低腫瘤負荷及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
脾多肽注射液不僅本身具有抑癌作用,還能夠通過多肽、游離氨基酸、核酸等成分來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并通過抗腫瘤免疫來殺傷乳腺癌細胞[11-12]。免疫逃逸是惡性腫瘤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體液免疫應(yīng)答和細胞免疫應(yīng)答是機體抗腫瘤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13]?;熕幬镌跉┘毎耐瑫r也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再加上惡性腫瘤長期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耗,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療后會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14-15]。脾多肽注射液對免疫功能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所補充的氨基酸能夠直接作用于免疫球蛋白合成的原料并改善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IgG、IgM及Ig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Treg是具有免疫抑制效應(yīng)的T淋巴細胞亞群,其表面標志分子是高表達的CD4、CD25以及低表達的CD127,惡性腫瘤患者體內(nèi)Treg細胞功能增強是造成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16-17]。CD45RA+T細胞是初始T細胞,在腫瘤細胞的刺激下會分化為CD45RO+記憶T細胞,腫瘤負荷越大,CD45RO+T細胞含量越多、CD45RA+T細胞消耗越大[18]。本研究對兩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分析證實:觀察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細胞、CD45RO+T細胞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而CD45RA+T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脾多肽注射液對乳腺癌患者接受TAC化療過程中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yīng)答具有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脾多肽輔助TAC方案化療能夠有效降低乳腺癌的腫瘤負荷,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yīng)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