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花了5塊錢從一個古玩商人那里買了一枚金幣。這個人的朋友看了那枚金幣后說:“你上當(dāng)了,這是銅的,最多值1塊錢?!边@個人卻說:“是的,我很傻,但是我知道有人會比我更傻,我花5塊錢買來的東西很快就會有更傻的人以10塊錢買走?!惫?,過了兒天,這個人把這枚“金幣”以2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凈賺了15元。這就是所謂的“博傻理論”。
1720年,在英國的股票投機狂潮中,一天,又一家公司上市了。自始至終都沒人知道這是一家什么公司,也沒有人真的認為這家公司會賺錢,但在認購這家公司的股票時,近干名投資者兒乎把證券公司的大門都擠倒了,因為這些投資者都在預(yù)期會有更大的傻瓜出現(xiàn),那么股票價格就會上漲,自己就能賺到錢了。
大科學(xué)家牛頓也參與了這場投機,卻最終成為了最大的“傻瓜”。他因此感嘆道:“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對于人們的瘋狂,我實在難以預(y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