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兵
安徽省肥東縣地處江淮丘陵,皖中腹地,境內水系交織發(fā)達,具備發(fā)展稻蝦共作模式的基礎條件,2017年全縣發(fā)展稻蝦共育達2萬畝,提高了稻米和龍蝦的產量品質,獲得了較高的受益。稻蝦共作模式是一種將種植業(yè)和水產養(yǎng)殖業(yè)有機結合的農業(yè)生產模式,通過一些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應用,在水稻田放養(yǎng)小龍蝦,促進水稻更茁壯的成長,實現(xiàn)水稻小龍蝦共生,達到龍蝦除草、蝦糞肥田等功效,實現(xiàn)綠色農業(yè)生產,提高種植、養(yǎng)殖效益。
在稻蝦共作模式中,水稻可以通過根系凈化水質,為小龍蝦改善生存環(huán)境,并以莖稈、葉片等作為小龍蝦遮蔭場所;而小龍蝦也可以捕食水稻害蟲、清理稻田雜草、疏松稻田土壤、排泄物為水稻增肥。通過這種互利共生模式,促進水稻和小龍蝦的生長發(fā)育。
在稻蝦共作模式中,第二年就可以利用苗種自繁,且減少肥料成本。小龍蝦也可以通過捕食稻田中的雜草、水稻害蟲、有機質、底棲生物等獲取生長所需營養(yǎng),大幅度降低小龍蝦養(yǎng)殖成本,獲取更高的收益。
稻蝦共作模式下,以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為主投入,有效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減少了化學農藥的投入,有利于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立,促進綠色有機農業(yè)的發(fā)展。
稻蝦共作模式中,應選擇地勢平坦、保水保肥性能較好的稻田,如:地勢低洼的土圩、沿湖區(qū)域等,保證水源充足,具有較強的抗洪澇能力,且必要保證排灌方便,具有獨立的灌溉水系,防止非種養(yǎng)區(qū)農藥污染,稻田環(huán)境質量應符合GB 15618標準,灌水質量符合GB 5084標準。而選擇的水稻品種要求具備較強的抗倒性,因為稻蝦共作模式下水稻長期淹水,此外水稻品種最好具備6月下旬~7月初移栽、11月上旬可收獲的特征,且為了給小龍蝦留下充足的活動空間,應選擇穗型較大的水稻品種,總的來說稻蝦共作模式的水稻要具備熟期適中、抗病性強、抗倒性好、米質優(yōu)等特點。
第一季小龍蝦大概要在6月底才能陸陸續(xù)續(xù)被捕獲,因此水稻應進行育苗移栽,在6月底~7月初讓茬栽秧。手工插秧的方式,秧苗較大,栽種后可立即上深水,有利于節(jié)省小龍蝦入稻田時間,促進水稻增產,但種養(yǎng)面積過大時,人工插秧勞動力成本較高。而小苗機栽秧苗較小、苗齡較短,會拉長緩苗期,推遲小龍蝦入田時間,導致共生期縮短,造成小龍蝦產量降低。因此,稻蝦共作模式種養(yǎng)面積較大時,可優(yōu)先采用拋秧、缽苗機插秧等高效大苗移栽技術。
為了給小龍蝦留下充足的覓食等活動的空間,且保證水稻產量,稻蝦共作模式下應合理選擇栽插密度,粳稻手工插秧行株距、缽苗機插株行距、雜交稻行株距應分別選用30cm乘以16cm、33cm乘以14cm、33cm乘以18cm,雜交稻應以栽植1.1萬穴/667m2,而拋秧可以采取人工精確點拋,密度14萬穴/667m2。
采用機械耕整大田,在耙田時施入全部磷肥、部分氮肥、復混肥、鉀肥等化學肥料,然后耙田和耘田,并在移栽前2天,耘田后灌水沉田,然后在移栽前1天排水,稻田表面留有薄水層,采用圍埂法整理稻田,將30cm高的、20cm寬的土埂靠近蝦溝的田面圍上一周,分隔環(huán)溝和田面。整天時間應盡縮短,防止因時間過長小龍蝦在溝中密度過大,造成損失。
2.5.1 施肥
以前促中控后補為原則施肥,禁止使用碳酸氫銨與氨水,化肥施用總量為:純氮、P2O5、K2O、純鋅分別 為10~12kg/667m2、4~6kg/667m2、6~8kg/667m2、0.12kg/667m2。
①底肥:純氮、P2O5、K2O、ZnO分別為5~6kg/667m2、4~6kg/667m2、3~4kg/667m2、0.12kg/667m2。根據(jù)有機肥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折算大田底肥施用量,可以用單質肥料、復合肥補充用量不足。
②分蘗肥:機械插秧稻移栽后5~7天應追施青肥,4~5kg/667m2尿 素; 移 栽 后10天, 追 施 分 蘗 肥,5~7.5kg/667m2尿素。
③穗肥:曬田復水后,施3~4kg/667m2氯化鉀,根據(jù)苗情和葉色,施3~5kg/667m2尿素。
2.5.2 水分管理
3月份、4月份中旬應分別控制稻田水位在30cm、50~60cm左右,在孕穗期保持水層3~5cm,抽穗后干濕交替管理,收獲前7~10天斷水,當莖蘗數(shù)達到80%,自然斷水落干曬田,保持蝦溝水位與大田落差超過15cm。越冬期前、越冬期間稻田水位應分別控制在30cm、40~50cm,而在曬田時應保證輕曬,曬田后應及時回復水位。
2.5.3 病蟲草害防治
物理防治指:安裝殺蟲燈誘殺成蟲;生物防治:利用害蟲天敵、使用性誘劑、使用生物農藥等;化學防治:采用二化螟、稻飛虱等害蟲殺蟲劑;病害防治: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草害防治:水稻移栽后7天內,使用50%二氯喹啉酸粉劑30g/667m2、伴細土,尿素撒施,防除稻田雜草。
稻谷成熟度達到90%左右時可以收獲,留樁高度30cm,并將秸稈全部還田。在排水時,應將稻田水位快速下降,直到5~10cm,之后再慢慢排水,讓小龍蝦可以掘洞。當最后田間溝與環(huán)形溝形成10~15cm的水位落差后,可將水稻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