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21世紀初,由于戰(zhàn)爭,不正當貿(mào)易、非法盜掘和走私等因素,超過1000萬件中國珍貴文物流失到海外。這些流落在外的國寶幾乎涵蓋了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青銅器、玉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漆器、絲織品等各類珍品。讓海外文物重新回到中國,是中國人長期以來難以釋懷的情結(ji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實力與日俱增,國際威望明顯提高,許多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得以回家——湖南人用“眾籌”方式讓“方罍之王”皿方罍身首合體;圓明園流失海外的多座青銅獸首以不同途徑回歸;河北王處直墓被盜武士浮雕像經(jīng)跨國訴訟追回;山東博興北朝菩薩立像通過談判無償返還……一件件曠世珍奇的國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它們的回歸之路有著怎樣的無奈與坎坷?有著怎樣的驚險與精彩?“國寶回家”的故事告訴你,這不僅是國力的較量,也是智力的交鋒,更是對人類向善向美之心的褒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