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楊雄
“書如其人”的思想來源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揚雄所提出的“書為心畫”的觀點,權且可以將其視為這一中國書法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濫筋,后魏晉六朝書家發(fā)現(xiàn)中國書法能夠抒發(fā)人內心懷抱,點畫體勢間如有筋骨血肉,書法的審美特征與“人”的姿貌神采結合得更加緊密,唐人進一步認為書家作字“莫不隨其性欲”。
我國書法藝術歷來注重字的氣質、神韻。因為書法藝術是能夠寄托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早在西漢晚期揚雄就說過:“書,心畫也。”(《揚子法言》)這一論斷,揭示了書法與創(chuàng)作主體內心世界的關系。
書法藝術是以漢字為載體,運用毛筆、宣紙等工具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的一門藝術。漢字、毛筆、宣紙等的獨特性是書法成為一門獨特藝術的重要因素;作品中呈現(xiàn)出來的思想內涵和人文精神是另一個重要因素。外部形式構成與內在精神構成的和諧統(tǒng)一是書法藝術的本體問題。外部形式構成包括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方面,通過筆墨技巧的訓練來完成;而內在精神構成是思想的洗練、品行的修養(yǎng)、學識的積淀、審美的取向等方面的集結,兩者的完美柔合能成就書法藝術的優(yōu)秀作品。如譽稱“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譽稱“天下第二行書”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譽稱“天下第三行書”宋代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
蘭亭序
黃州寒食詩帖
如果書法家沒有哲理的思想和優(yōu)秀的品質,再嫻熟的筆墨技法也只能成為“書奴”、“書匠”。假如拋棄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這三件作品中的思想、精神、情感因素,或者說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的人品低下,我想這三件作品要成為對后世影響那么深遠的經(jīng)典佳作,恐怕很難。正因為王羲之人生價值觀的哲理感悟、顏真卿讓人震撼的愛國熱情和悲憤之情的交織相融、蘇東坡凄美意境的藝術創(chuàng)造,加上他們高尚的人品,才成就這些魅力無窮的經(jīng)典佳作。
書法藝術審美首先強調書法品格,尤其重視人品。這是因為書法藝術借助漢字的書寫,來表現(xiàn)自己心靈思想、審美情趣。于是便有“字如其人”、“人即是書”、“字為心畫”等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