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亮
石家莊是個名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才輩出、臥虎藏龍。書法家李文雁就是這座城市中深藏不露的文人雅士。
我與李先生相識于“中國文藝網(wǎng)”,由于姓氏排輩中都帶“文”字,又有共同愛好,所以便倍感親切,聯(lián)系也就多了起來。2017年10月31日,杭州的李文采、李文亮,石家莊的李文雁,北京的李文良“四文”相聚杭城,從此便親如兄弟。
李文雁,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法制報原社長兼總編輯,2011年退休。退休后任河北省文化名人聯(lián)誼會副會長、河北省天香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河北省國學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省書畫藝術(shù)研究院常務理事、河北省毛體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石家莊市毛體書法研究會副主席、石家莊市詩詞協(xié)會顧問等職。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展覽并獲獎。
寫文章有寫文章的構(gòu)成方法和規(guī)律,同樣,一篇書法作品的構(gòu)成也有其方法和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的標準是什么?用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白蕉先生的話說,即“學習的標準就可以作為欣賞的標準?!笔裁词恰皩W習的標準?”我的理解是:書法是反映生活的藝術(shù),人的喜怒哀樂、學問學識都能從書法中表現(xiàn)出來。不讀書的書法家,書寫的技巧再好,也只能停留在技術(shù)層面,達不到“由技進道”的效果;大書法家肯定是大學問家,雖然有大學問不一定能成為大書法家,但沒有大學問肯定成不了大書法家。
李文雁先生祖籍浙江縉云,他從小在舅父家長大。其舅父褚雪琴民國時期是浙江著名書畫家,猶以蘆雁著稱。李先生的名字就是舅父給起的,寄托著他對這個外甥的厚望。李文雁從小就耳濡目染、庭訓熏陶,與書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李先生可謂多才多藝。他精通音律,會演奏二胡、小提琴,還會吹薩克斯。當過記者、編輯、業(yè)余作家,發(fā)表過不少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及兒童文學作品。他多年從事新聞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從普通編輯記者一直干至省級報紙總編、社長,還被評為河北省十佳新聞工作者。退休后又潛心書畫、古玩,練就了一雙慧眼。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和工作閱歷為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奠定了豐厚堅實的基礎(chǔ)。提高書法水平與學識和閱歷是分不開的。書法水平要提高,必須要有多方面的學識學養(yǎng)做支撐,如文學、歷史、音樂、繪畫、哲學等方面的知識,所謂“功夫在學外”就是這個道理。
草書 毛澤東詞《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
書法的審美標準雖然沒有固定統(tǒng)一的衡量標尺,但一般說來看“古韻”是不可少的,所謂“古韻”也就是古人的筆墨及師承。
李文雁的書法以行草見長。他的行草書飄逸秀麗、內(nèi)蘊高雅,在筆法上直取“二王”,又深得顏真卿、米芾、孫過庭精髓。以張旭、懷素為宗,晉韻唐風盡顯;在藝術(shù)上追求平和、秀美、飄逸、至善至美,和而不同。
讀他的書法作品,如讀李白、謝靈運的抒情、山水詩,既有文人的溫潤典雅,又有俠士的粗獷豪邁;既如觀連綿不斷的逶迤峻嶺,又如聽一瀉千里的江河波濤;既有行云流水的流暢輕快,又有醉舞狂歌的酣暢灑脫。筆鋒所指透出一個中國文人博大內(nèi)在氣魄和淡泊高雅的靈魂追求。其書法形態(tài)婀娜多姿、美觀大方;其想象空間豐富多彩、馳騁千里。既注重表現(xiàn)形式美,又注重表現(xiàn)意境美。縱論其作,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力量感強。力量感是書法線條美的要素條件之一,能在人們心目中喚起力道美的感覺。他努力遵循古人用筆原則,以中為主、偏側(cè)歸中。有偃有仰,提按合度,因勢利導、信筆由之。有時點畫以露鋒入紙,以欹側(cè)代替平整,以簡約筆畫代替繁復筆畫,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之間的呼應;以圓轉(zhuǎn)代替方折,點畫之中有一縷濃墨蘊含其中,形成了一種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的力量美。
行草 曹雪芹《詠石詩》
行書 張國均《延安棗園抒懷》
二是節(jié)奏感好。平衡、節(jié)奏是藝術(shù)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他在創(chuàng)作中十分注重輕重、大小、長短、粗細的筆畫有規(guī)律地交替變化,行筆如仙人舞劍、行云流水;行轉(zhuǎn)提按運用自如、收勒掠努氣貫始終;運筆翻轉(zhuǎn)有力、勁挺而富有彈性;跳躍行筆、筆斷意連;游絲牽引、血脈暢通;運筆講究節(jié)奏、力度,大膽而不妄為,創(chuàng)意而不刻意,尊古而不保守,努力使藝術(shù)語言、線條語言達到“仗劍四海、縱橫八方”的豪邁。在虛與實、遲與速、繁與簡、和與諧方面也都達到了高度平衡。
三是重章法美。在布局上,李先生注重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注重點畫線條對空間的整體切割,集點成字、連字成行、疏密得當、計白當黑、平整勻衡、參差錯落、變化多姿、起伏跌宕;在創(chuàng)作上,他書前講究充分醞釀,成竹在胸后再下筆。由于每個漢字的高矮、寬窄不同,在書寫時他盡量采用“縱有行、橫無列”、大小錯落的章法,形成了相對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他很好地利用漢字的左撇右捺和豎的特點,上下貫穿,左右揮灑,不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現(xiàn),而且有利于全篇行間錯落、穿插自然、行氣流暢、布局美觀。另外,在整體布局上,他不是將獨立的漢字、線條簡單地、呆板地拼湊,而是起筆相呼、落筆相應,用“氣、血、韻”貫通全篇。通過疏與密、偏與正、向與背、縱與橫、枯與潤的對比,使字與字之間筆斷意連,主字與馀字之間排列得當;長短參差如老翁攜幼,疏朗密實似計白當黑,真正達到了順勢巧成而不刻意求工,行云流水皆天然自成的藝術(shù)效果。
宏圖大展
不忘初心
行草 李文雁︽西柏坡感懷︾
綜評其作品:法度嚴謹,從容蘊藉;筆力輕健,清麗高雅;注意整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完整,單獨拿出每篇都是一篇完美的藝術(shù)品。李先生的作品看似隨意,但絕不是信手亂舞,是在功力、傳統(tǒng)之上的一種審美規(guī)范之下的自信為之;是在古人完美筆法、字勢、章法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適度揮灑;是在長期臨帖中形成的科學技巧與自己的情感高度融合;是“寓新意于傳統(tǒng),寄妙理于法度”的心靈實踐。
我敬服李先生是個有才華的人,喜歡他的每一副書法作品;喜歡他的書法講技巧而不留痕跡;喜歡他為人的直爽和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讀他的書法作品如讀一篇美文,深度在字外。
李先生的書法雖屬上品,但我還是感到他的作品秀麗有余而雄強稍弱。倘若李先生再能研究一下小篆和魏碑,或許在古樸厚重上能做些補充。
行筆至此,我又想起了他的名字——“文雁”。相信他能在書法藝術(shù)的天空中飛得更高、更遠。
(原創(chuàng)2017-11-22李文亮,李子專欄,本文作者李文亮為作家、詩人、藝術(shù)評論家。)
行草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聞雞起舞
一身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