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見黎安,那就去上海昆劇團,他十有八九在那兒。進劇團20多年,不論寒暑,有“戲癡”之稱的黎安幾乎天天都去團里練功、排練。春去冬來,但黎安簡單平靜的生活似乎從來不會變,依舊是一周至少五天,雷打不動地吊嗓、練功。歲月似乎也在他面前走得格外慢,在許多粉絲眼里,“安少”的樣子和十年前沒有變化,表演功力倒是日漸增長。“昆劇還有個名字叫做‘水磨腔’,就像用石磨磨面一樣,要一圈圈慢慢磨細了。”黎安說,好戲就是這樣磨出來的。
戲如此,人也同樣。從1986年考入“昆三班”至今,黎安在昆劇的藝術路上已經(jīng)走了32年。這位白玉蘭表演主角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在從藝的前15年,幾乎沒什么上臺的機會,因為個子太高,連龍?zhí)锥紱]得跑。但藝術就是這樣,急不得。就好比練書法,沒有那頭十幾二十年的臨帖練基本功,之后內(nèi)心的領悟和個人的風格是出不來的。秦鐘、唐明皇、崇禎這些千差萬別的角色,都是這樣“磨”出來的。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耐得住時間和舞臺的雙重磨煉。如今,“昆三班”還留在上海昆劇團的小生,只剩下黎安一個了?!斑@是一份需要甘受寂寞的職業(yè),一個團里這么多演員,并不是每個演員都能經(jīng)常得到排戲、演戲的機會。但至今還未放棄的,都是愿意把自己揉碎了交給昆劇的。名利不重要,我們不需要讓昆劇成全我們,而是要用生命來成全它?!?/p>
經(jīng)歷了十多年“蟄伏期”,靠著對昆劇的熱愛與堅守,黎安將原先被人詬病的“又高又瘦”扭轉(zhuǎn)為自身優(yōu)勢,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藝術形象。2002年,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排演了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小劇場昆劇《傷逝》,找到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原創(chuàng)角色—涓生,并因此贏得白玉蘭表演主角獎。那之后,黎安參與上海昆劇團全新打造的新編歷史劇《景陽鐘變》的演出,這出戲在第五屆中國昆劇節(jié)上奪得優(yōu)秀劇目獎榜首,而黎安則獲得優(yōu)秀表演獎榜首。排演這出戲時,黎安可謂吃盡苦頭,但滿懷憂慮的大官生崇禎一角,也讓他的戲路得到了進一步拓寬。
這回拍攝3D昆劇電影《景陽鐘》,再次飾演崇禎一角,但和當年舞臺上的表演有著極大的差別,有近景、有特寫,黎安無法再使用夸張的表情來感染觀眾。因此,黎安特意花了很長時間對著鏡子重新練表情,一直練到滿意為止。其中一場戲在拍攝時,他更是經(jīng)歷了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的長時間“拉練”。為了對付這場磨人的“體力活”,黎安特意把家里的躺椅帶到了片場,不拍戲的時候就休息一下,恢復體力。“該掉眼淚的時候,他就掉。不讓他掉眼淚的時候就把眼淚含在眼睛里,不流下來,等到走動時再流淚,這其實已經(jīng)很難了,但是黎安能做到。他真的很厲害,非常棒?!碧崞鹄璋?,導演夏偉亮忍不住稱贊。
從風流倜儻的巾生、寒酸迂腐的窮生,再到大氣厚重的官生,黎安坦言自己對角色充滿野心:“我什么都想演,在我的理想中,一個優(yōu)秀的小生樣樣都能拿得起。”所以,未來我們可能看到一位身手矯健的雉尾生,那是黎安的下一個目標。
Q: 參與電影拍攝,有什么特殊的體驗?
A: 我覺得拍電影會給我更多的啟示。因為電影能把環(huán)境營造出來,感覺更加真實。比如說,周皇后和我面對面這場戲,如果在舞臺上,我可能會側(cè)身面對觀眾一些,只要讓觀眾覺得我在看皇后就可以,但拍攝電影的時候,我肯定要和皇后面對面交談。我們平時學習時,老師就說要真看、真聽、真感受,拍電影就是這樣的。不是說我很誠實地表演就行了,必須要真的去表演,真的去感受,才能在銀幕上展現(xiàn)出內(nèi)在的情緒。
Q: 《景陽鐘》對你個人來說有什么意義?尤其是還獲得了戲曲界最高獎梅花獎。
A: 對我來說,這個戲讓很多昆劇迷或者不知道昆劇的觀眾,能看到昆劇不僅有才子佳人,也有帝王將相,可以讓人們看到我們“昆三班”整個一代人的成長,是一代人的集體亮相。《景陽鐘》的榮譽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是我們生旦凈末丑,包括領導在內(nèi)所有人的努力。我們從昆大班、昆二班的老師那邊,把昆劇這面大旗接了下來,我覺得這個意義可能更大于這部戲本身。
Q: 從演員的角度,你覺得昆劇應該如何去吸引年輕觀眾?
A: 上海昆劇團,包括我們“昆三班”這一代人,從1998年開始就一直在做昆劇推廣。比如“昆劇進高校”演出,還有普及性質(zhì)的講座,這些講座涉足傳統(tǒng)戲、新編戲、小劇場等各方面。我們這一代人,乃至整個上海昆劇團一直在推廣、普及昆劇。我們做了調(diào)研,昆劇的觀眾已經(jīng)往年輕化的方向在走了,大約70-80%都是年輕的觀眾。這就相當于當時入團的我們,才20多歲,現(xiàn)在的這批年輕人跟著我們一起成長,跟著我們一起看戲。這就是一顆種子,它會慢慢發(fā)芽的。而且我覺得現(xiàn)在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也有了自信,以前都喜歡看音樂劇芭蕾舞,但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也想看看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
Q: 你覺得昆劇最吸引觀眾的是哪方面?
A: 昆劇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能吸引住觀眾。在一個繁忙、嘈雜的大環(huán)境里,我覺得昆劇是一片凈土,它能讓你放下很多東西 。哪怕就一個晚上兩個多小時,感受一下古人恬淡生活的心境,感受文人雅事,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愉悅的事。
Q: 走進電影院去看戲曲電影,和在舞臺上看你們的表演,有什么不同之處?
A: 電影的話,買張票隨時隨地都能看,想看幾場都可以。但如果你要看舞臺的話,有檔期等各種因素。從這個方面來說,我覺得拍成電影是一個很好的普及方法。從觀賞的角度來說,電影有很多實景,營造的氛圍很好。不過,走進劇場看的話,觀眾會跟著人物的情感一起波動,我覺得電影有時候會拉遠與觀眾的距離。另外,拍電影對于我來說有一點遺憾,因為它不像舞臺表演,今天我演得不夠精準,明天可以再調(diào)整。我總想著,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拍《景陽鐘》,我能演得更好。如何讓大家來認識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如何借助電影這個翅膀飛得更高,這是眼下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