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一個名詞火了,那就是CDR,什么是CDR,也就是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又稱中國存托憑證,簡單地說就是給已經在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yè)提供一種回歸A股的途徑,也給國內投資人購買國外股票提供了渠道。
CDR發(fā)行優(yōu)勢明顯強于基礎證券IPO,首先克服了國外已上市的紅籌企業(yè)回歸A股要經歷的先退市私有化再IPO上市的復雜流程,規(guī)避了IPO可能面臨的種種法律障礙,保留企業(yè)在境外上市的主體和股權穩(wěn)定性,更便捷地實現股票在境內公開發(fā)行上市。其次投資者能夠通過CDR發(fā)行的份額獲取新的投資品種,直接投資境外優(yōu)質企業(yè)。最后CDR可以吸引更多境外企業(yè),使我國金融國際化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隨著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施行,港股與美股的科技巨頭紛紛表態(tài)愿意“衣錦還鄉(xiāng)”,誰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引起市場關注。
最初大家預測最有可能的是獨角獸小米集團。6月7日申報材料,6月14日更新預披露,并計劃于6月19日上會審核,但令人意外的是小米上會前夕突然“悔婚”,決定港股先行,延期CDR。
另外一家呼聲很高的企業(yè)是百度。6月11日,一則百度目前正在沖刺準備CDR材料的消息不脛而走,這意味著百度或將成為繼小米之后的第二家CDR申請企業(yè),并有望成為美股中概股CDR回歸的第一股。
此外,京東與阿里巴巴也紛紛表示會盡快“回A”發(fā)行CDR。騰訊CEO馬化騰也曾表示騰訊將在條件允許時發(fā)行CDR,然而近期又有不確定消息傳出。
與此同時,又有很多人擔心CDR的發(fā)行吸收了大量的資金,在二級市場會形成“虹吸”現象,對A股流動性是否會產生重大影響?對目前A股企業(yè)又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眾目緊盯CDR。且看本期封面故事,徐徐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