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婭 楊雨晴
關掉燈、打開手電筒、翻開書,和父母或者老師一起,跟隨“青銅家族”,在湖南省博物館來一場神奇大冒險,是不是很刺激?
5月23日晚,文物游戲繪本《銅趣大冒險》品讀會在長沙市圖書館樂之書店舉行。10余位家長、老師和同學,一起加入了這場華麗的冒險。
5月10日,繪本《銅趣大冒險》在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驚艷亮相。該繪本由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文萃傳媒分公司、湖南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聯(lián)合出品,湖南省博物館擔當顧問。
品讀會上,主創(chuàng)團隊介紹了《銅趣大冒險》的創(chuàng)意來源及成書過程,并邀請讀者品鑒。
在人們的印象中,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地方,湖南省博物館以馬王堆漢墓聞名,墓葬主題難免給人沉重之感。2017年11月,省博物館新館開館,引入了聲光影技術,給人們帶來高科技體驗,去參觀的小朋友也多了起來。雖然升級后的省博物館人氣高漲,但館中藏品及文化背景的呈現(xiàn)方式,主要針對成年人,對普通小朋友而言,想要真正走進省博、了解省博,還有一些距離和障礙。
為此,湖南省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希望設計一套卡通形象,用孩子們易于接受的方式來講好省博故事。設計團隊選擇了博物館中廣為人知的五件文物:人面方鼎、豕尊、象尊、牛尊、銅兕觥,為每一件文物設計“萌萌的”卡通造型,分別為大臉怪、豬嚕嚕、吉吉象、悠悠牛、奇奇怪,并賦予了個性鮮明的“人設”,隨后誕生了全國首款青銅主題IP形象——“青銅家族”。
圍繞這五個IP形象,文創(chuàng)公司推出立體公仔、魔方、手機殼、水彩筆、筆記本等一系列周邊產(chǎn)品,當然,還有一個神奇的探險故事——《銅趣大冒險》。
《銅趣大冒險》探險故事的是如何誕生的?卡通形象如何與省博物館完美融合?
去年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節(jié)目,通過引入綜藝、明星元素,激發(fā)了民眾對博物館特別是文物的熱情。省會長沙的博物館資源豐富,省博物館的馬王堆漢墓和青銅器都是國寶級的文化寶藏。基于此,繪本主創(chuàng)團隊多次請教省博物館的文物專家,發(fā)現(xiàn)青銅器的器型,在南方地區(qū)特別是湖南,多以動物形象出現(xiàn)。而動物可以衍生出很多有趣的故事,小讀者們會喜歡。
《銅趣大冒險》就是五個小伙伴帶領讀者在省博物館里進行的一場探險體驗。繪本在“博物館奇遇記”部分設計了迷宮游戲,“走”完迷宮,就能找到“T型帛畫在哪里”;“小小漢服設計師”部分,小讀者可以通過剪紙,了解素紗禪衣的成衣原理;“填字游戲”中,邀請小讀者為長沙窯褐彩詩文執(zhí)壺賦詩;隨后的“才藝大賽”,“青銅家族”五個小伙伴登臺獻藝,演繹了健身圖譜《導引圖》的精彩內容……
《銅趣大冒險》不僅可以看,還可以玩、可以聽,為了鍛煉小讀者的動手能力,繪本設計了“大臉怪筆筒”折紙等有趣的游戲;為了方便閱讀,設置了“掃二維碼聽故事”功能,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繪本頁面下的二維碼,就能聽到娓娓道來的故事。
博物館是比較‘高冷的地方,《銅趣大冒險》的奇趣冒險,是一堂形象的文物認知課程,更是一本親子互動、寓教于樂的家庭讀物。
品讀會上,讀者曹老師評價,《銅趣大冒險》是一本“超越了繪本的繪本。在我們的觀念里,繪本一般是講故事,但《銅趣大冒險》不僅僅在講故事,它還為故事融入了實踐操作等多種元素,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p>
“我仔細閱讀了繪本,發(fā)現(xiàn)編輯有許多小心思,比如,低齡的孩子可以和家長一起讀,家長不理解的背景知識,可以掃二維碼聽故事;如果是高年級的孩子讀,繪本上的注音可以幫助他們實現(xiàn)獨立閱讀?!毙W語文教師文老師評價。
參加品讀會的幾位小朋友對繪本中的卡通人物印象深刻,王同學說,“以前不知道這些文物還有這么多好玩的故事,看完書,特別想去省博物館看看他們”。
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提高民眾文化素養(yǎng)上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為了吸引大家走進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湖南省博物館進行了多種嘗試。這一次,省博的文物專家為繪本《銅趣大冒險》的出爐提供了專業(yè)指導,在嚴格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通過“文物+游戲+繪本”的方式,讓文物真正“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