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依據(jù)前期的試驗成果,在小河流河道護坡實際工程中合理設計土工格室護坡型式,并觀察其在該小河流的實際應用效果。
關鍵詞:生態(tài)護坡;土工格室;小河流治理
1 工程概況
本文的示范工程位于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李家村的某河流,在該河流設置土工格室生態(tài)護坡段,位于河流的右岸,樁號為0+1000+180,并觀察其護坡效果。該流域年均降雨量大,兩岸邊坡在未處理前,暴雨過后,河流水位上漲迅速,流速變快、流量增大,一些地勢較低的水田易被淹沒,給當?shù)鼐用竦纳钤斐珊艽蟮慕?jīng)濟損失。對此,為了改善其現(xiàn)狀,設計擴寬河道,在河流兩岸采用生態(tài)護坡型式進行護坡處理。
2 施工設計方案
在該河流治理工程中,設計單位選取一小段采用土工格室生態(tài)護岸,設計圖如圖1與圖2所示。河岸坡腳采用塊石石籠網(wǎng)進行固腳,該材料在穩(wěn)固坡腳的同時,不會影響水體的交互能力,有利于整個坡面的排水。石籠固腳結構具有柔性,透水性及整體性等特點,其塊石之間的空隙可以利于水下微生物的生長,對凈化水質(zhì)有很大的幫助。護坡采用土工格室護坡,格室的為帶孔的土工格室,尺寸大小為15801.2,高15cm,板材厚度1.2mm,格室焊距80cm。該尺寸土工格室完全展開后可達400mm×400mm×150mm(長×寬×高),施工簡便。岸頂采用30cm×30cm的C20混凝土壓頂,進一步增強岸坡的穩(wěn)定性。
3 現(xiàn)場施工方法
土工格室具體施工工序如下:
(1)石籠網(wǎng)固腳。在石籠網(wǎng)下部鋪設一層石棉網(wǎng)起到墊底作用,石籠網(wǎng)之間用鐵絲網(wǎng)綁扎固定。
(2)整坡。將土坡坡度修整為1:2,且每5m鋪設一個C20的混凝土框架,完成后可將土工格室放入其中。在坡面平整、覆土時,保證坡面土質(zhì)顆粒均勻無雜物,將表面土壓實,預留約1517cm的深度鋪設土工格室。
(3)鋪設土工格室。將拉開的土工格室鋪設在土體上后,用U型釘進行固定,呈梅花狀布置,如圖3所示。
(4)覆土。挖機覆土易破壞部分格室,采用人工覆土,直到距離格室頂面45cm的位置為止。
(5)播種。將有機肥按每平方100g進行均勻的散播,草種選擇時,選用一些生長性較好且適應性很好的草種,如狗牙根、高羊茅等,按一個格子0.25kg(每平方10g),人工播種后,將格室內(nèi)填滿土,最后刮平拍實,如圖4所示。
(6)鋪設遮蓋物。為了保護草籽被雨水沖刷以及陽光曝曬,在坡面上鋪設一層無紡布。等到草籽發(fā)芽生長到45厘米后,即可揭開無紡布繼續(xù)進行管理養(yǎng)護。
4 小結
根據(jù)本文設計方案的研究以及在工程的實踐運用,總結得土工格室在小河流護坡過程中有很大的潛力,對以后的工程應用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應用土工格室進行坡面防護施工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土工格室的材料質(zhì)量在整個工程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投入使用前,應對土工格室材料性能進行相應的質(zhì)量測試。
(2)要保證施工工序的連續(xù)性。要避免土工格室在陽光暴曬產(chǎn)生破壞,在完成土工格室鋪設后應及時進行覆土,兩個工序一般間隔時間不超過48小時。
(3)護坡上是否能生長成一定密度的植被,草種的種類是決定性因素之一,所選草種應具有根系發(fā)達、耐淹抗旱、適應能力強等特點。
作者簡介:江潛成(1989),男,漢族,江西鄱陽人,碩士,工程師,專業(yè)方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