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潔潔
嬰幼兒期嗓音:出生后至6歲,嬰幼兒如果長時間大聲哭叫超出了聲帶承受能力,聲帶會因用力發(fā)聲而過度緊張,最終遭受損害,導致嗓音變粗或嘶啞,因此嬰幼兒期要注意避免大聲哭叫。
兒童期嗓音:6—12歲之間,嗓音特點表現為音色明亮,音調比成年人高,但音域寬度和音色豐富程度比成年人低。兒童聲帶柔弱,過度或不當用聲可造成聲帶振動最大處黏膜上皮長期碰撞摩擦,易形成“聲帶小結”(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喉炎,由炎性病變形成。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聲嘶)。兒童聲帶小結也稱為“喊叫性小結”。男孩好動、愛喊叫、性情急躁、易發(fā)脾氣,因而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孩。對兒童嗓音疾病的治療主張采取保守療法,不宜盲目進行聲帶手術。兒童嗓音疾病更要注重防范,以便及早進行行為指導及糾正發(fā)音方法的嗓音治療,尤其注意不要讓孩子大聲喊叫。
青春期嗓音:13—18歲的人群,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顯著變化,性激素分泌增加,喉體迅速增大,聲帶變長增厚,嗓音亦相應發(fā)生顯著變化。一般男聲降低8度,聲音變得低沉渾厚,女聲降低3度,由童聲轉變?yōu)槌赡耆寺曇?。此段時間稱為變聲期,持續(xù)3—6個月,也可持續(xù)一年半至兩年,甚至更長。生理性變聲無需特殊治療,但要注重嗓音保健。避免濫用嗓音,糾正不正確發(fā)聲方法,發(fā)音音調不要仍保留在童聲狀態(tài)過于尖高,也不要為顯成熟刻意模仿過于低沉的聲音,以使嗓音順利通過變聲期轉為正常成年人聲。
更年期嗓音:45—55歲人群,身體器官開始衰退,生理功能下降,女性會出現內分泌失調,伴有聲音改變。更年期發(fā)聲器官及嗓音的改變無需特殊治療,主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勞逸結合、合理用聲。如更年期癥狀明顯,可適當應用激素補償療法,以緩解臨床癥狀,但不宜長期使用;亦可用中醫(yī)中藥進行調理。
老年期嗓音:65歲以上的人群,全身各器官系統(tǒng)均出現不同程度衰退,生理功能下降,進而影響發(fā)聲器官的組織結構及生理化特性、發(fā)聲的氣流動力狀態(tài)及聲音的神經協(xié)調控制等,使嗓音出現變化。老年期嗓音改變屬生理性變化,無需特殊治療,可以進行適當發(fā)聲訓練,保持嗓音和諧。
1.掌握正確適當的發(fā)聲方法,如胸腹式聯合呼吸(快吸慢呼,挺胸后擴肩。吸氣時腹部略鼓,胸腔有意識的擴張;呼氣時腹部放松但不要用力收縮,胸腔保持住擴張的狀態(tài))。發(fā)聲訓練不僅是治療手段,也有保健作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避免過度用嗓,不要大聲喊叫及長時間講話,唱歌時控制音高音量,不宜飆高音。
2.用嗓前后應多喝溫開水保持咽喉濕潤,用嗓后可自行水蒸汽霧化吸入,亦可自行喉部周圍推拿按摩,使喉部肌肉放松。
3.避免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炒貨、燒烤食品、碳酸飲料、咖啡因飲料、生冷食物等。
4.戒除煙酒,避免煙酒有害物質對咽喉、聲帶的刺激。
5.注意生活規(guī)律、合理,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6.避免受涼、感冒。
7.避開污染的空氣,外出戴口罩阻隔灰塵吸入,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如大型超市、夜總會、卡拉OK廳、酒吧等)。
8.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免疫抗病能力,擴大肺活量,增強發(fā)聲器官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