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劉瑞勛,郭 銳,樊 宇,劉慶龍
(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天津 300462)
航天飛船之類的飛行器,在再入大氣層時,一般采用的是彈道式再入加降落傘的方法。按照我們的固有理念來說,尖銳的頭部結構造型可以減少氣動摩擦,從而避免表面升溫。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再入過程中的高速度使得升溫過程太快,尖銳頭部對減小氣動加熱的作用微乎其微。
1951年美國物理學家亨利·艾倫發(fā)現(xiàn),高速航天器對前方的空氣形成強烈的壓縮,在前方形成一個傘狀的空氣錐。前端靜態(tài)空氣加熱的是空氣錐,而不是航天器本身,因此他提出航天器的頭部應該是鈍形的,詳見圖1.圓鈍形頭部前方的空氣溫度可超過5 000℃,而航天器表面溫度在1 200℃左右,說明了鈍形氣動布局的有效性,也就形成了目前我們常用的結構,我們也叫它“防熱大底”或者“熱盾”。
在彈道設計上,最典型的防熱例子就是航天飛機再入大氣層。航天飛機在返回時要嚴格按照一條精細計算過的彈道返回,這樣不僅僅是確保降落時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這條彈道要具有瞬時氣動加熱和累計氣動加熱之間最小化的條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熱效應。
圖1 熱盾的原理圖
只依靠結構布局和彈道設計上的防護,對航天器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超過1 600℃以上的高溫要求我們在此基礎上對防熱材料進行深入研究,為減緩熱效應提供幫助。
一般情況下,我們將結構防熱技術分為吸熱式結構、輻射式結構、燒蝕式結構、發(fā)汗式結構4種。
吸熱式結構又叫作熱沉式結構,是利用材料自身熱容吸熱來達到防熱目的的一種方式,通常采用比熱容大、熔點高、導熱率大的結構材料,如鈹、石墨等。燒蝕式防熱結構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它利用材料的相變吸熱和質量交換來達到防熱目的,通常采用導熱系數(shù)小、相變溫度高的材料,比如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玻璃-酚醛、石英-酚醛、高硅氧-酚醛、尼龍-酚醛、滌綸-酚醛、有機硅樹脂和熱塑環(huán)氧等。
輻射式防熱結構由耐熱外蒙皮、隔熱層和內部結構組成,外蒙皮由高輻射率的耐熱材料或表面涂有高輻射涂層的材料構成,受熱時,以輻射的形式向外散熱。
發(fā)汗式結構是利用氣體或者液體發(fā)汗劑從多孔表面中擠出并分解和氣化,利用固體發(fā)熱劑在氣動加熱下的氣化來吸收熱量,其優(yōu)點是保持外形結構不變,抗侵蝕性好。
在我們的實際生產過程中,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應用較多的幾種防熱材料如下。
目前,新一代運載火箭各部段的尾裙防熱裝置在選材上有所不同。例如,A部段材料選擇是1層薄漆布(加熱面)+2層厚漆布+1層氟四布+1層薄漆布+4 mm柔性隔熱氈,共6層,最高背溫276.8℃;B部段材料選擇是8 mm柔性隔熱氈,最高背溫541.6℃。
漆布就是硅橡膠涂覆玻璃布,有薄、厚兩種,厚度分別為0.28±0.04 mm和1.9±0.5 mm。然后是柔性隔熱氈,柔性隔熱氈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纖維。防熱尾裙允許燒蝕,但不允許燒漏。第一層漆布主要起機械防護作用,兩層厚漆布主要起燒蝕防熱作用,柔性隔熱氈的主要作用是隔熱。
鍍鋁薄膜在我們日常生產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鍍鋁薄膜是在高真空度的條件下,用電阻、高頻或電子束加熱鋁,使其融化為蒸汽,附著在基材表面制成薄膜,形成一種電鍍的效果。它具有以下特點:①成本更低;②具有良好的耐折性和韌性;③具有極佳的金屬光澤,表面反射率能達到92%;④鍍鋁層導電性好。
我們目前所使用的鍍鋁薄膜的基材就是聚酰亞胺,聚酰亞胺本身是一種極好的防熱有機高分子材料。聚酰亞胺本身呈現(xiàn)金黃色,主要具有以下突出性能:①優(yōu)異的機械性能。現(xiàn)在的加強型有的可以達到400 MPa的抗拉強度。②突出的耐腐蝕性。一般的有機溶劑都不會對它造成影響。③絕佳的耐熱性能。聚酰亞胺制品的可靠工作溫度在-100~300℃之間。聚酰亞胺廣泛地與鋁箔結合作為組合體使用。
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yōu)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種類多、絕緣性好、耐熱性強、不可燃、機械強度高,有良好的阻燃性。但是玻璃纖維不耐磨,而且比較脆。
陶瓷纖維帶,又叫耐火陶瓷纖維帶。它是一種輕質、耐高溫、熱穩(wěn)定性好、導熱率低、比熱小、耐機械振動的材料,但不是太耐磨。普通的陶瓷纖維又叫硅酸鋁纖維或陶瓷纖維。如果添加氧化鋯或者氧化鉻,陶瓷纖維的耐溫性會更高。
航天科技的發(fā)展是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航天領域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要解決越來越嚴酷的熱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先進的材料和越來越優(yōu)化的結構設計、彈道設計為我們保駕護航,讓熱環(huán)境不再成為束縛我們走向深空的枷鎖,讓更多更先進的航天飛行器的誕生成為可能,追逐浩瀚星空夢想也將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助力。
[1]楊炳淵.超高速防空導彈結構防熱技術[J].上海航天,2002(4):41-45.
[2]韓鴻碩.國外航天器防熱系統(tǒng)和材料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J].宇航材料工藝,1994,(6):1-4.
[3]郭玉明,顏鴻斌,凌英,等.低密度燒蝕防熱透波多功能復合材料的研究[J].玻璃鋼/復合材料,2001(5):33-36.
[4]張磊磊,付前剛,李賀軍.超高溫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材料進展,2015(9):675-684.
[5]徐鳳,聶瓊,徐紅.玻璃纖維的性能及其產品的開發(fā)[J].輕紡工業(yè)與技術,2011(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