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李思瑾
要做“中國數谷”,貴州必須有“骨”:一是必須有一批骨干企業(yè)做支撐,脊梁骨不挺、不硬,大數據貴州就很難走遠;二是要有獨特的風骨,為中國從高速發(fā)展到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數字驅動”的貴州樣本、貴州路徑。
經過五年多的實踐和努力,大數據這棵“智慧樹”,在貴州從“無中生有”到“令人驚嘆”。外界對貴州發(fā)展大數據有何看法?貴州與全球信息中心的差距在哪兒?在走向“中國數谷”的路上還應注意哪些事項?請看本刊專訪。
當代貴州:2013年開始,貴州立足于“大數據是一種資源、一種技術、一種產業(yè),更是一個時代”的戰(zhàn)略判斷,開始深耕大數據“藍海”。作為一個長期在外工作的貴州人,您對貴州近年來發(fā)展大數據有何看法?
龍建剛:我一直很關注貴州大數據建設。以前外省朋友談到貴州,最熟悉的無非三樣:黃果樹瀑布、茅臺酒、老干媽。現(xiàn)在說到貴州就想起大數據,或者說談起大數據就想起貴州,說明外界對貴州的大數據發(fā)展是非常認可的。
現(xiàn)在國外也把大數據視為貴州的一張名片,比如美國CNN最近就把貴州列為中國最有前途的旅游目的地,給出9個理由中,其中一個——貴州是中國的大數據中心。美國人之所以關注到貴州的大數據,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應該是與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把在中國的第一個數據中心設在貴州有關。
當代貴州:習近平總書記說,“貴州發(fā)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您如何理解其中的“理”?
龍建剛:我以為是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是世界走進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作為一個時代、一項技術、一種挑戰(zhàn),已經走進并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大數據正在掀起一場革命,數據生產力的作用越來越巨大。
而地利是貴州的最大底氣:冬暖夏涼的氣候讓數據中心運行耗電量減少、清潔的空氣有效提升服務器壽命和穩(wěn)定性、水火互濟的電力結構和電價低廉等,為大數據運行節(jié)約大量成本;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地質結構穩(wěn)定,是理想的數據災備中心……
再談人和,從2013年至今,貴州省委三屆班子,以釘釘子的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干,將大數據的發(fā)展藍圖一繪到底。這樣的接力賽,讓貴州跑出幾個全國第一:獲批中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qū);出臺全國首個數字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和意見;建成中國首個省級政府數據集聚、共享、開放的系統(tǒng)平臺;設立全球首個大數據交易所;掛牌運行中國首個國家大數據工程實驗室……
從一張白紙到大數據高地,不得不說,這是當代貴州的傳奇之一。
當代貴州:您多次到訪印度班加羅爾,有什么樣的印象?
龍建剛:班加羅爾位于德干高原、是海拔900多米的丘陵脊頂上的城市,在炎熱的印度堪稱難得的福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可以說是印度版的“爽爽的貴陽”。
班加羅爾是印度的硅谷,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羅爾之所以成為印度創(chuàng)新的策源地,首先因為它是一座“科學城”: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印度負責火箭和衛(wèi)星空間研究的國防研究發(fā)展組織、印度科學研究組織、國家航空實驗室、印度斯坦飛機制造公司等一批國字頭的高科技研究機構在班加羅爾安營扎寨,形成了以空間技術、電器和通訊設備、飛機制造、機床、汽車等產業(yè)為龍頭的一批產業(yè),逐步奠定了班市雄厚的科研基礎,成為印度有名的科學城;其次,它是一座“大學城”: 班加羅爾所在的卡邦共有工程學院125所,在數量上居印度首位,云集著如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國家高級研究學院和印度信息技術學院等許多名牌大學,源源不斷地對外輸送大量的IT人才。
貴州的價值在于為中國從“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數據驅動”的貴州樣本、貴州路徑。圖為廣東財經大學區(qū)域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龍建剛。(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汪梟梟/攝)
當代貴州:與班加羅爾相比,貴州的差距何在?
龍建剛:大數據貴州有兩個重要的節(jié)點和目標:一是貴安新區(qū)要在2022年建成全國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二是貴陽要在2020年建成全國領先的大數據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服務示范基地和產業(yè)集聚發(fā)展的“中國數谷”。但與班加羅爾相比,差距確實很明顯,比如目前部分國內外知名大數據企業(yè)雖然已落地貴州或在貴州建立分公司,但或以開拓市場為主,或以建設數據中心(備份中心)為主,項目影響力有限,很多大公司在貴州未布局研發(fā)團隊、未建區(qū)域性總部。
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但“掌握”的標準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富含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yè)化處理。通過對數據的具體加工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變現(xiàn)實現(xiàn)價值。如果數據聚合是物理變化的話,分析則是化學反應,而應用是最終目的。而且這是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脫離生態(tài)鏈,單純的大數據是無法發(fā)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徐宗本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在大數據產業(yè)價值鏈上,存儲只是一部分,如果缺乏分析挖掘能力,形不成數據產品,就好比只買米不做飯?!?/p>
當代貴州:去年11月,《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成“中國數谷”的實施意見》出臺,《實施意見》提出,貴陽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域塊數據城市、具有影響力的“中國數谷”。若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您有什么建議?
龍建剛:要做“中國數谷”,貴州就必須實現(xiàn)從“硬盤”到“芯片”的飛躍。
要做“中國數谷”,貴州必須有“骨”:一是必須有一批骨干企業(yè)做支撐,脊梁骨不挺、不硬,大數據貴州就很難走遠;二是必須有獨特的風骨。這里的“風骨”包括三個維度——
國家對貴州的環(huán)境定位是“多彩貴州公園省”。以大數據為主攻方向的地方很多,但以“公園省”為底色和背景的地方只有貴州一個。這是貴州最大的籌碼。著名作家何士光寫過一篇散文叫《福地貴陽》,堅挺的環(huán)境之骨,也必將讓貴州成為大數據的福地。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的省份,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貴州的出路在于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貴州的價值在于為中國從“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數據驅動”的貴州樣本、貴州路徑。中國急需這樣的“骨氣”。
大數據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情懷。貴州要在運用大數據運大數據來提升政府的決策能力與服務能力上,取得讓全國信服的業(yè)績,還要在數據開放與隱私保護上建立讓人放心、讓人信賴的制度體系。釋放大數據的建設性,遏制大數據的破壞性。
當代貴州:您對家鄉(xiāng)有何期待?
龍建剛:大數據讓貴州與世界相連。大數據時代的背后,需要有大戰(zhàn)略、大思路、大情懷、大境界、大手筆。班加羅爾有一句城市廣告:“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創(chuàng)造未來(the best way to predict future is to invent it)?!辟F州也有這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