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美國網絡空間戰(zhàn)略的安全化問題研究

        2018-06-29 01:58:04李偲先喻
        網絡空間安全 2018年1期
        關鍵詞:網絡空間威脅網絡安全

        李偲 先喻

        摘 要:為了探討適合我國的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論文采用安全研究的戰(zhàn)略研究方式,以社會建構主義視角分析了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對網絡安全問題安全化的影響,同時使用了哥本哈根學派所使用的“言語行為”(Speech Act)方法,提出美國政府作為安全化的施動者,通過其權威、社會資源和諸如“網絡珍珠港”、“電子 9·11”等話語,以及將中國政府塑造成危害自由商業(yè)競爭的網絡攻擊發(fā)起者,向作為安全化受眾的美國大眾要求超越一般政治規(guī)則的權力,如侵犯信息自由權和隱私權,增加網絡軍費開支進行網絡部隊建設,要求總統(tǒng)在緊急情況下關閉互聯網的權力等,并改變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安全關系,尤其是信息技術專家和私營部門經營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美國;網絡空間;安全

        中圖分類號:D518 文獻標識碼:C

        Securitization study on U.S cyberspace strategy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cyberspace security strategy suitable for China. The paper uses the strategy study paradigm of security study, analys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Cyberspace security strategy from the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and applies the method of speech act used by Copenhagen school. As the securitization agent,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coined phrases such as the “Cyber Pearl Harbor” and “Digital 9/11” and charg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being behind hackings of American corporations websites. Through these rhetoric discourses, normal political rules and structure such as legislation became marginal; more military budget is devoted to the building of a cyber army; information freedom and the privacy of citizens remain the price to pay for a more secured 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The securitization alt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e most pertinent audience being information experts and those who work in the private sector.

        Key words: united states; cyberspace; securitization

        1 引言

        網絡空間的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科技變革的代表性領域。網絡技術對人類社會面貌的改變,在近年來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其中,關于網絡空間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以及針對這種影響而制定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日益受到國家安全研究領域人士的關注。一方面,網絡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了安全、防御的概念以及軍事部門的組織形式;另一方面,網絡空間對于人類社會各種組織和交流形式的普遍滲透使得政府與私營部門的關系面臨重大變革。以主權國家為主要形態(tài)的國際社會格局同樣受到了深刻的影響。面對充滿變數的世界秩序,美國在國家網絡安全戰(zhàn)略的制定和國際社會網絡空間規(guī)則制定上,處于無可爭議的領導地位。因此,對于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

        2.1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演變

        縱觀各家觀點,普遍認為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近年來由防御轉為進攻的變化趨勢,即克林頓時期注重網絡基礎設施保護的“全面防御”;小布什時期在反恐上表現出“攻防結合”的特點,并發(fā)展了“先發(fā)制人”的思想;奧巴馬時期把網絡安全提到新的戰(zhàn)略高度,并且強調“主動進攻”,網絡威懾在奧巴馬時期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美國國防部賦予2009年新成立的網絡司令部以主動發(fā)起網絡攻擊的權力。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主要分為防御、控制和塑造三個階段。有學者認為,以“ 9·11”事件為轉折,美國網絡安全政策由開放的防御政策轉為以預防恐怖襲擊為重點的“控制優(yōu)先”戰(zhàn)略,并且隨著社交網絡的發(fā)展,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由國內控制轉向國際環(huán)境的塑造。美國網絡空間戰(zhàn)略的變化趨勢為,從其自身的軍事實力建設轉為關注國際安全,而2011年白宮頒布的《網絡空間國際戰(zhàn)略》標志著美國網絡空間戰(zhàn)略的重點,由以技術為中心的軍事層面向國際層面轉移。

        2.2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目標

        2003年小布什政府發(fā)表的《美國確保網絡空間安全的國家戰(zhàn)略》提出了三項戰(zhàn)略目標:第一,阻止針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第二,減少美國面臨網絡攻擊時的脆弱性;第三,在網絡攻擊發(fā)生時使危害最小化、并爭取最短時間內恢復。據此,有學者提出美國網絡空間戰(zhàn)略的要素是面對進攻必須確?!胺谴嗳跣浴?。而在網絡專家里比奇看來,脆弱性是網絡技術的固有屬性,指客觀存在的目標系統(tǒng)漏洞。這就意味著脆弱性不可避免,對其進行強調有著明顯的政策動機,即希望輿論支持關于網絡安全的立法和政令。

        這種輿論導向為美國軍事活動重心由海外轉向本土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由于網絡戰(zhàn)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攻擊和防御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完成,不需要進行戰(zhàn)爭動員,隨時可能發(fā)生。面對這樣的網絡環(huán)境,全球治理顯然能代表世界潮流。2011年,奧巴馬政府的《網絡空間國際戰(zhàn)略》提出:“美國將促進開放、彼此協作、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通訊基礎設施,用來支持國際貿易和商務,加強國際安全,促進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新?!边@一戰(zhàn)略體現了美國試圖以自由貿易、國際安全和言論自由三個領域為突破口,建立國際網絡空間新秩序的企圖。

        上述兩份文件體現了美國在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兩種不同目標。前者是內向型目標,以防御為目的,后者是外向型目標,以塑造為目的。從兩者的關系來看,奧巴馬政府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目標并未否定其前任提出的對于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和對網絡攻擊的防御等目標,而是發(fā)展和補充了小布什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

        而美國國防部發(fā)表的網絡戰(zhàn)略則再次提出了五個戰(zhàn)略目標,進一步明確了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在不同戰(zhàn)略層次上的考量。第一個目標是構建網絡行動的實力,也就是基于網絡司令部的網絡部隊建設;第二個目標是保護國防部自身的網絡、系統(tǒng)和信息;第三個目標與傳統(tǒng)安全、防御、軍事等關鍵詞密切相關,是保護美國國土和國家利益免受具有嚴重后果的網絡攻擊的損害;第四個目標與威懾理論有關,是構建和維持控制沖突升級與塑造沖突環(huán)境的可靠的網絡計劃;第五個目標是通過加強國際聯盟與伙伴關系來威懾共同的威脅。這一新版戰(zhàn)略目標的綜合性最為突出,同時也體現出了美國政府采取網絡威懾的戰(zhàn)略意圖與決心。

        3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安全化問題

        在“存在性威脅”的使用語境中,威脅指有可能起到破壞作用的人或物,以及可能發(fā)生的威脅。描述威脅迫近需要參照傳統(tǒng)軍事沖突。同傳統(tǒng)物理空間的沖突相比,網絡空間的攻擊發(fā)起成本更低,識別難度更高。因此,對于進攻者的誘惑性更大。由于現實的網絡安全問題的威脅對象和嚴重程度是多樣化的,因此美國國防部2011年的《網絡空間行動報告》中,既有如“美國國防部網絡系統(tǒng)每天遭到數百萬次刺探,美國及其盟國和行業(yè)合作伙伴因遭受網絡入侵,已造成數以千計的文件失竊”的事實性表述;也有如“我們確信,大量針對國防部網絡系統(tǒng)的惡意行動尚未被發(fā)現”的存在性表述。報告中關于威脅的概括可以歸為:“外部威脅行為體,內部威脅,供應鏈脆弱性和針對國防部行動能力的威脅”。這些威脅又可以分為實際發(fā)生的破壞行為,已經發(fā)現但后果未知的破壞意圖,以及具有可能性但尚未發(fā)生破壞行為。僅僅運用生存、緊急、威脅、防御等 安全術語來描述網絡安全問題是不夠的,美國政府作為網絡安全化的施動者,運用了兩種邏輯把網絡威脅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優(yōu)先戰(zhàn)略考慮。

        3.1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安全化話語

        第一種邏輯借用現實中已經發(fā)生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事件,并指出網絡攻擊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熬W絡珍珠港”和“電子 9·11”的類比修辭就是利用了這種邏輯。“網絡珍珠港”和“電子 9·11”直指美國20世紀和21世紀初遭到的兩次代價慘痛的武力襲擊。珍珠港事件和“ 9·11”事件的都發(fā)生在物理空間,從歷史背景來看前者是戰(zhàn)爭狀態(tài)下針對軍事目標的襲擊,后者是和平狀態(tài)下針對社會平民的襲擊。從結果來看兩次襲擊都把美國拉入了戰(zhàn)爭之中。把潛在的網絡攻擊同珍珠港事件和“ 9·11”事件進行類比至少有兩種心理暗示效果:第一,從進攻的破壞程度的嚴重性上,大范圍人員傷亡是網絡沖突作為威脅的最高形式,這種嚴重程度無從現實中已經發(fā)生的任何一次網絡攻擊中得到驗證。因此,可以用史無前例來形容。在“ 9·11”事件前,這次襲擊事件也是任何人難以預料的。因此如果已經料想到網絡空間會發(fā)生同等規(guī)?;蛐再|類似的襲擊事件,很容易說服美國民眾犧牲一定的個人自由權利和公共資源,預先作出防備,避免重蹈覆轍。第二,從威脅的范圍來看,兩個詞涵蓋了對美國軍事目標發(fā)起進攻和對美國國內社會的平民發(fā)起進攻的兩種可能。前者是對美國占據絕對優(yōu)勢軍事實力的挑戰(zhàn),后者危及了國家生存的根本,都是網絡空間各式各樣的沖突中最具有傳統(tǒng)安全性質的安全事件。

        第二種邏輯利用人們所能想到的最嚴重的安全威脅,并把網絡攻擊同這種威脅聯系起來。核恐怖主義就是利用了這種邏輯。從2003年小布什的《確保網絡空間安全的國家戰(zhàn)略》起,美國始終強調關鍵基礎設施是網絡安全戰(zhàn)略在國內防御的重點。由于關鍵基礎設施受損很容易引起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其危害范圍和程度堪比核武器。正如希特勒和薩達姆忌憚美國的報復而放棄使用其所擁有的殺傷力最大的核武器和化學武器,境外政府、犯罪團伙和個人雖然有攻擊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能力,卻未必愿意承擔其后果。至于很多人擔心的網絡攻擊歸因難的問題,也與成本計算有關。對于一般性的網絡攻擊,如果未造成嚴重后果,對其大動干戈尋找攻擊源頭并不符合理性主義和實用主義。然而,如果美國的核心利益在一次網絡進攻中遭到嚴重侵犯,有理由相信美國政府會動用一切資源對犯罪源頭進行追溯和報復。從“維基解密”事件中美國政府與黑客之間的較量就可清楚地看到美國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決心。

        由于網絡系統(tǒng)的無所不在,只要沿著上面的思路,可以毫不牽強地把網絡安全同珍珠港事件、“ 9·11”事件以及核戰(zhàn)爭進行人為綁定,也就可以順利地把網絡安全置于優(yōu)先戰(zhàn)略考慮。2013 年《美國情報界對全球范圍威脅的評估》報告就把網絡威脅列為美國面臨的八項全球性威脅之一。

        判斷“存在性威脅”被接受的標準至少有兩條:一是安全化受眾對“存在性威脅”與特定安全化他者的自動聯想;二是某些有象征意義的安全化話語在媒體中的普遍使用。另外,由于識別存在性威脅是為采取超越政治規(guī)則和結構的特殊應對措施做鋪墊,因此除了安全化受眾對于這一威脅的普遍接受,還需要安全化受眾將存在性威脅與國家生死存亡相關聯,并認可其重要程度凌駕于其它安全威脅之上。

        3.2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安全化行動

        安全化的第二階段是政府獲得采取緊急行動的權力。行動本身可以是對于社會資源的征用和調配,也可以是對社會群體和成員的部分權力施加一定的限制。緊急行動意味著對既有政治規(guī)則和結構的超越。

        政府為保護網絡安全而獲得的特殊權力可能與公民的信息自由權發(fā)生沖突,即把一些本該向公眾公開的信息加密;也可能與個人隱私權發(fā)生沖突,如要求互聯網企業(yè)分享用戶賬號信息。美國聯邦調查局按照2001年頒布的《愛國者法》給IT企業(yè)開出國家安全傳票(National Security Letter)調用企業(yè)數據獲取用戶信息的行為不勝枚舉。2005年,《紐約時報》披露了小布什政府在“ 9·11”事件后通過非公開的行政命令的形式,繞過國會,授權國家安全局對美國境內同海外聯系的電話和郵件進行監(jiān)聽。國家安全局的情報收集在此之前一直針對國外,此舉徹底改寫了公民隱私權和國家安全之間的平衡,同時違背了美國所倡導的民主和自由兩種核心價值。奧巴馬在2008年總統(tǒng)競選中,針對小布什政府以國家安全之名侵犯公民信息自由權和隱私權進行攻擊。

        奧巴馬政府在網絡安全戰(zhàn)略上最突出的安全化行為,是成立了網絡司令部,并以此為依托建立了網絡部隊。因為網絡司令部的成立和擴張必然伴隨著一定的軍費開支,因而屬于政府對社會資源的調配。從實際操作難度來看,網絡司令部整合了美國軍方陸、海、空、太空各作戰(zhàn)領域和全球各地區(qū)司令部的現有網絡資源,因此成立網絡部隊并不需要巨大的投入,更多的是對現有資源的重新配置,也不需經過美國民眾的同意,是一個成本低、負面效果不明顯的討巧舉動。

        4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影響

        美國是全球占有最多網絡資源和擁有最先進網絡技術的國家。繼美國率先把網絡空間看作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把網絡安全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之后,各國紛紛制定相應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和政策,成立網絡安全部門,并把網絡安全作為防務的重要目標。除了上述國際影響之外,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國內影響,也可以用安全化理論作出評估。此外,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對中國的影響不容忽視。

        4.1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國內影響

        如果把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發(fā)展視作美國政府以國內民眾為聽眾的安全化過程,安全化的第三階段是單元間關系的改變。這里的單元主要指安全化施動者與聽眾。安全化的成功體現在兩者的互動對安全關系的改變。安全化的最終目的是使安全化受眾自愿出讓一部分社會資源,并且允許安全化施動者自行配置這部分社會資源和自身本就掌握的資源,來安排應對威脅的優(yōu)先次序。在任何社會,威脅都是多元化的,因而資源配置是永恒的爭議性話題。因為安全化受眾并不具備與施動者同等的社會資源和權威,所以這種關系的改變通常是不易扭轉的。如果把安全化受眾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單元來進行分析,則忽略了其中某些特殊群體對安全化主體的反制。這種反作用的代表性群體有網絡技術專家與私營部門中的個體人員。

        4.1.1 技術專家對安全化的反作用

        網絡安全問題最初被認為是純技術領域的問題,因此只有少數信息技術專家和安全部門工作人員對網絡安全問題有深入認識。由于網絡安全的高技術性,公眾不能像討論環(huán)境問題、人口問題等看似非高技術領域內的安全問題那樣暢所欲言,而更傾向于聆聽專家的分析和意見。同時,毫無保留地接受也就意味著社會大眾對于新聞報道中的事實和意見缺乏判斷力。網絡專家在網絡安全化的過程中,可能被新成立的網絡司令部以及其它相關政府部門吸納,也有可能轉變?yōu)檎臄硨萘?,而成為《網絡空間行動報告》中所指的“來自內部的威脅”。比如前中央情報局技術分析員與國防項目承包商員工愛德華·斯諾登,以及盜取美國軍方文件并公布于維基解密網站的美國軍方工作人員。從斯諾登將美國“國家安全”機密透露給媒體的事件來看,國家安全往往與人類社會普遍遵循的倫理道德規(guī)則相抵觸,而牽涉其中的人員如果無法接受安全大于一切的邏輯,就會進行自我道德拷問。

        由于網絡安全問題有許多對于自由規(guī)則的破壞并未公開,因此斯諾登事件可以看作是單元間關系的另一種情形。在此案例中,安全化施動者不再凌駕于安全化受眾之上。斯諾登作為安全化受眾中的個體,借助媒體所代表的社會力量和外國政府所代表的其他體系單元,對安全化施動者展開反擊,并取得成功。

        4.1.2 私營部門對安全化的反作用

        網絡安全戰(zhàn)略的實施過程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私營企業(yè)合作,這在美國這個以民主和自由價值觀立國二百余年的國家尚屬新鮮現象。企業(yè)有經濟利益考慮,如果向政府透露用戶的隱私,容易失掉信譽,從而導致經濟損失;如果不與政府合作,容易遭到其它國家、團體、個人發(fā)起的網絡攻擊,或者政府的其它形式的報復。因此無論是對本國政府還是對網絡黑客,私營企業(yè)都處于弱勢地位,面臨兩難困境。私營 部門中的個體員工與網絡專家不同,并非都具有專業(yè)的網絡安全知識,對于網絡攻擊 的威脅性認識不足,因此相較網絡專家而言更不易接受安全化的邏輯,向政府妥協。這就是從小布什到奧巴馬的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都強調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和培訓的原因,也是美國政府始終難以從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的私營部門獲得授權,采取非常手段對這些企業(yè)進行網絡安全保障的原因。

        4.2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根本動機有兩個,一是擔心自己的生存,二是擔心喪失自己當前在國際社會的全面優(yōu)勢地位。美國作為軍事鼎盛、科技實力奪目的霸權國,對于后者的擔心顯然要多于前者。而現實中最有力的挑戰(zhàn)國也就成為美國言語行為中的安全化他者。因此,美國有充分理由將“中國威脅論”擴展至網絡空間的競爭。

        4.2.1網絡空間安全化他者的產生

        從谷歌公司退出中國,到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兩家中國企業(yè)為被控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不斷制造輿論氛圍,指責中國利用各自的網絡公司竊取工業(yè)情報。美國把中國塑造為安全化他者,其最常用的邏輯是:在中國政府情報部門的支持下,中國企業(yè)通過竊取美國企業(yè)的商業(yè)機密,而以不正當手段獲利。2014 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指控五名中國軍方人員盜竊美國企業(yè)數據。在 2015 年 2 月發(fā)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中,特別提及“采取必要措施保護商業(yè),對網絡進行保護,防止私營部門或中國政府為了獲得商業(yè)利潤通過網絡盜竊貿易機密?!?/p>

        4.2.2作為外交政策議程的互聯網自由

        互聯網自由是由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提出的,隨后被寫入美國政府各類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文件,成為美國在國際層面戰(zhàn)略目標的一部分。2013年爆出的“棱鏡門”事件,揭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信息監(jiān)視活動涉及到了臉書、谷歌、微軟、蘋果、 雅虎等各大以數據為資產、以網絡空間為其主要依托的網絡巨頭。此次事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證據反駁美國對其他國家侵犯“互聯網自由”的指責。2015年4月奧巴馬簽署的關于懲治外國黑客的行政命令,不再從字面上以特定國家為目標,就是這次事件之后美國政府言論策略做出調整的表現。

        在有競爭關系的大國之間存在政治和經濟間諜活動是國際社會公開的秘密。但是中、俄兩國未能把握國際社會的主流話語權,往往即使占據了道德上風,也只能借助西方媒體發(fā)聲,本國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十分有限。受到美國對于“互聯網自由”的渲染,其他盟國也緊跟美國的步伐,在這一問題上抓住中國的網絡審查制度不放。同人權問題一樣,互聯網自由將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一項外交政策議程。

        網絡空間概念提出至今已有30 余年。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發(fā)展,促進了美國對于國家安全概念的重新界定,更新了美國本土以及國際社會對于防御概念的認知??傮w而言,美國政府的戰(zhàn)略思維中仍然處處滲透著理性主義的傾向。正如埃德蒙·柏克對于法國大革命的批評,這種理性主義的思維方式不注重歷史、經驗和傳統(tǒng),其消極影響在國內層面容易造成自由和秩序的喪失,而在國際關系中,則會開啟沖突升級的潘多拉魔盒。

        5 結束語

        安全化理論的提出者奧利維夫認為,對于被安全化的問題領域應當采取“去安全化”的步驟,使安全概念被限制在傳統(tǒng)軍事領域。美國對網絡空間的安全化具有深遠的國際影響,我們在認識這種安全化的過程時,卻不能簡單地以“去安全化”的思路,對美國的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加以反對。在認清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目標、性質和手段的基礎上,我國應采取幾項措施。

        一是在行動層面上,當前美國政府已經顯示出了明確的網絡戰(zhàn)意圖,對其視而不見與步其后塵都是危險的傾向。從歷史經驗來看,權力制衡是避免戰(zhàn)爭的主要手段。威懾理論構建在理性主義基礎上,強調通過精確的計算阻止惡意向惡行發(fā)展,從而實現和平的目的。這是中國應當首先考慮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選擇。

        二是我國同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伙伴目前尚未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內展開令人矚目的合作,應將此作為我國借鑒美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突破口。

        三是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推動全球網絡空間合作,尤其是從非西方中心主義立場出發(fā),對全球網絡空間的發(fā)展做出努力是中國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 多爾蒂,普法爾茨格拉夫;閻學通, 陳寒溪, 等譯. 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M].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3: 379.

        [2] 李少軍.國際政治學概論[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19-24,181-199.

        [3] [3]BUZAN B., HANSEN L.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52-54.

        [4] 沈逸.美國國家網絡安全戰(zhàn)略[M].北京: 時事出版社, 2013: 86.

        [5] WAVER O. Securitization and Desecuritization[M]//LIPSCHUTZ R. On Secur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 46-86.

        [6] BUZAN B., WAVER O., WILDE D J.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 lysis [M].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1998: 25.

        [7] 布贊.論非傳統(tǒng)安全研究的理論架構[J].世界經濟與政治, 2010, 1: 113-133.

        [8] 朱鋒.“非傳統(tǒng)安全”解析[J].中國社會科學, 2004, 4: 139-146.

        [9] 朱鋒.巴里·布贊的國際安全理論對安全研究“中國化”的啟示[J]. 國際政治研究, 2012, 1: 34-45.

        [10] 程群.奧巴馬政府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分析[J].現代國際關系, 2010, 1: 12.

        [11] 蔡翠紅.美國網絡空間先發(fā)制人戰(zhàn)略的構建及其影響[J].國際問題研究, 2014, 1: 40-53.

        [12] 沈逸.美國國家網絡安全戰(zhàn)略的演進及實踐[J].美國研究, 2013, 3: 33-41.

        [13] 劉勃然,黃鳳志.美國《網絡空間國際戰(zhàn)略》評析[J].東北亞論壇, 2012, 3: 6 0.

        [14] KNOPF J W. The Fourth Wave in Deterrence Research[J]. Contemporary Se curity Policy, 2010, 31(1): 1-33.

        [15] HARKNETT R J.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Deterrence[J]. Parameters, 1996, Autumn: 93-107.

        [16] MEJIA E F. Act and Actor Attribution in Cyberspace: A Proposed Analytic Framework[J].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2014(1): 108-132.

        猜你喜歡
        網絡空間威脅網絡安全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公民與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20
        人類的威脅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人才培養(yǎng)應“實戰(zhàn)化”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受到威脅的生命
        上網時如何注意網絡安全?
        面對孩子的“威脅”,我們要會說“不”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9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yǎng)探討
        Why Does Sleeping in Just Make Us More Tired?
        英語學習(2015年2期)2016-01-30 00:23:16
        在熟睡夫面前侵犯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在线|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操av| 97人伦色伦成人免费视频| 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 国产欧美日韩图片一区二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hd|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av | 国产精品入口牛牛影视| 中文字幕av久久激情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自拍偷拍一区|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色婷婷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亚洲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97成人精品久久久| 国产乱人对白|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在线观看极品裸体淫片av| 亚洲av不卡一区男人天堂| 亚洲色欲色欲www| 天天干夜夜躁| 亚洲婷婷久久播66性av|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者| 国产日产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狠色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初女破初的视频| 在线av野外国语对白|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三区av| 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片在线观看|